海归网首页   海归宣言   导航   博客   广告位价格  
海归论坛首页 会员列表 
收 藏 夹 
论坛帮助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论坛首页 |  排行榜  |  在线私聊 |  专题 | 版规 | 搜索  | RSS  | 注册 | 活动日历
主题: 本体四论(修正稿)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酒吧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本体四论(修正稿)   
东海一枭2
[博客]

警告次数: 1



头衔: 海归准将

头衔: 海归准将
声望: 教授

加入时间: 2006/09/21
文章: 1398

海归分: 164915





文章标题: 本体四论(修正稿) (985 reads)      时间: 2008-2-20 周三, 14:43   

作者:东海一枭2海归酒吧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本体四论(修正稿)



至真至实妙难宣,一点良知薪火传。

易俗移风供我用,回天立命赖其权。

重磨孔孟千秋笔,来画河山万里笺。

所欲随心不逾矩,凌空一指月儿圆。

------自题《本体四论》



一、从老庄批孔说起

道家的政治思想太过理想化,要么适用于原始社会,要么适用于大同太平世,唯独不适用于据乱世和升平世。庄子“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剖斗折衡,而民不争”之类言论,用以批儒,放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极不当机。因为,大道已失,为应对“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社会现实,必须要有基于仁义道德的制度创新和社会行为规范。



太平大同之世人人有士君子之行,群龙无首,无所谓圣不圣人,当然也没有大盗了。但在据乱世和升平世,人性堕落,盗贼难免,道德和制度缺一不可。此时以“圣人不死大盗不止”之言反圣反儒就错之极矣(作为事实陈述则无误)。难道没有圣人,难道把所有有德之士杀掉,大盗就止了么?显然行不通。难怪荀子斥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又说什么“相濡以沫,未若相忘于江湖”,相忘于江湖固然好,但江湖早已变成一片沙滩,倘不相濡以沫,只有焦渴而死,相濡以沫是次优也是唯一的选择也。



特别是老庄后学对孔子和儒家的批评,不是迂腐腾腾不对症,就是傻里巴几不当机,不是无的放矢虚树靶子,就是有意歪曲丑化嘲笑。《庄子-杂篇》中的《渔父》篇,通过“渔父”之口指斥儒家,借此阐述了“持守其真”还归自然的主张。本篇历来被认为是伪作,但篇中思想跟庄子一贯的主张有相通之处,守真和“受于天”的思想也与内篇的观点相一致,故仍可视为庄派后学之作。



《渔父》篇以及《庄子》书中多数地方论及孔子时,是作为寓言的对象出现的,因此应该不是庄子本人心目中真正的的孔子形象。庄子站在“道”的层面,在“寓言”中对孔子固有批评嘲弄和贬损,但在“庄言”时仍禁不住发出“吾且不得及彼乎”的高度赞叹。《寓言篇》中有一段庄子和惠子关于孔子的对话,是以“庄语”表达的(《寓言篇》虽然名“寓言”,但讨论寓言、重言与卮言的方式、语调都是“庄语”)。在这段对话中,庄子由衷地表达了对孔子的敬佩。



“庄子谓惠子曰:孔子行年六十而六十化,始时所是,卒而非之,未知今之所谓是之非五十九非也。惠子曰:孔子勤志服知也。庄子曰:“孔子谢之矣,而其未之尝言。孔子云夫?受才乎大本,复灵以生。鸣而当律,言而当法。利义陈乎前,而好恶是,非直服人之口而已矣”。



对这段对话的解读,以李英华《“孔子行年六十而六十化”阐微——兼论创建中国解释学问题》一文最为精确。李英华认为,庄子在这里对孔子的评价相当符合孔子的思想。他说:



所谓“孔子行年六十而六十化”,若不拘限于“六十”这字面意思,实质上是指孔子一生都是与时俱化;所谓“孔子谢之矣,而其未之尝言”,《论语-宪问》所记载的孔子与子贡的对话中有“予欲无言”之叹;所谓孔子“受才乎大本,复灵以生”,这是庄子从人性自然论出发赞美孔子非凡的天资禀赋,实即赞美孔子从天道、自然中禀赋自然人性;所谓“利义陈乎前,而好恶是,非直服人之口而已矣,使人乃以心服而不敢蘁”,即指孔子关于利义之辨的思想以及由此体现出孔子的高尚品格和深厚德行,不仅使人口服,而且使人心服…等等。



另外,古今道家常以孔子问礼于老子一事来抬老贬孔。关于此事,熊十力师认为是老子后学为了绌孔以尊老而造此谣。我觉得,孔子好学,向作过周朝图书馆长的老子问礼,是有可能的,由衷地尊重赞叹也是情理之常,但丝毫不影响孔子对仁道“执善固执”的坚定,不是老庄后学所描述的,一付诚惶诚恐虔诚受教、想拜师而不得的模样而已。孔子在周游列国途中也对其他“道不同”的隐士也颇为尊重。老枭赞美一些民主志士和佛门高士,并不表示对他们反儒立场的认同。道理是一样的。



二、何谓真

在《渔父》篇中,渔父对孔子“性服忠信、身形仁义”、“饰礼乐、选人伦”,乃是“苦心劳形以危其真”的批评,也是既不知孔子、又不顾现实的。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忠信仁义礼乐人伦”是必要的。同时“礼乐人伦”虽有“人为”的成份,并非就一定是伪的。



《老子》曰“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义,失义而後礼。”、“大道废,有仁义”,庄子“有亲,非仁也”云云,如果作为历史事实的陈述,无疑有些道理。如果用老庄一些话来反驳儒家的“忠信仁义礼乐人伦”,则谬之甚矣。儒家强调礼以义为本、义以仁为本、仁以德为本、德以道为本。“大道既隐,天下为家”之后,“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礼记-礼运》),已是最好的结果了。



不过,《渔父》篇中借客(渔父)之口对“真”的阐述相当精彩,这也是儒道两家共有的思想。



孔子愀然曰:“请问?”客曰:“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真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其用于人理也,事亲则慈孝,事君则忠贞,饮酒则欢乐,处丧则悲哀。忠贞以功为主,饮酒以乐为主,处丧以哀为主,事亲以适为主。功成之美,无一其迹矣。事亲以适,不论所以矣;饮酒以乐,不选其具矣;处丧以哀,无问其礼矣。礼者,世俗之所为也;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愚者反此。不能法天而恤于人,不知贵真,禄禄而受变于俗,故不足。惜哉,子之蚤湛于人伪而晚闻大道也。



需要说明的是,强哭强怒强亲的不精不诚的表现,也是孔子所反对的;事亲慈孝、事君忠贞、饮酒欢乐、处丧悲哀,正是儒家所提倡的。只不过儒家“贵真”的同时也重礼,不象道家,把“世俗之所为也”的礼与“受于天”的真截然对立起来。这都是上文不准确处。



佛学有戒定慧之别,如果说“真”相当于“真如”及认证真如的智慧,礼就相当于戒律。象慧能那样不戒而戒,不定而定,大慧天生,“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大悟,顿见真如本性”的上上根上上智者,世间毕竟极少,绝大多数人要想识心见性,离不开“戒”。在佛教,戒律是大多数人发“慧”证“真”的前提,在儒家,“礼”是大多数人“法天贵真”的保障。



各大门派的政治观、人生论,最终取决于其本体论。道家之所以只重道而蔑弃德仁义礼的规范,只知“道”而不知“礼乐人伦”的重要,与其对“道”的认识偏于虚静有关,故有道无德,有“天”无“人”,重本轻末,重内轻外,一味强调“自然”,人生重超脱,政治倡无为。不象儒家的道体,具有至诚无息、至善至仁“天行健”的特征,自然就特别重视道德的建设,追求制度的完善。



三、本性本体皆至真

庄子或其后学借渔父之口言“真者,精诚之至也”,把至精至诚视为“真”的核心内涵。这个真,不仅是道家最高的“道”和人生最高的境界,也是儒家的本体特征和人格理想。



老子曰“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老子认为,道是空虚的,但又不是绝对的空虚,恍恍惚惚悟中有“象”有“物”。老子描述这恍兮惚兮的道用了三个字:“精”、“真”、“信”。“精”即此物象之精粹、精华,是其核心、灵魂之所在,一切物象发生、存在的根本。



老子又强调:“其精甚真”。虽然物、象是恍恍惚惚的,但这“精”却是真实的存在,“其中有信”。老子这里的“真”,是表述道的自然本质本相和本色的一种状态,是“道”最重要的属性。



儒家则以“诚”为人性和天道之“真”。孔子虽说过:“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认为天道自然,但毕竟对“性与天道”谈得少,他的孙子子思在《中庸》中用“诚”字概括了“性与天道”的本质: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子思强调以自我之诚实现天道之诚:“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意谓人性与天道相通,人只要尽己之性,尽人之性、尽物之性,就可以“知天”,从而与天地同尊,与天地合德,上下与天地同流,参赞天地之化育(当然这是一个永无穷尽的过程,人对天地万物、宇宙生命奥秘的探索认识,永无“尽”期)。



于老子,“信”是“真”的一种效应状态,在儒家,“信”是“诚”的一种效应状态,乃至可说,“信”是“真”和“诚”的代指词。在子思提出以“诚”若真之前,孔子及其嫡系弟子已经常用“信”代指他们的“真”或“诚”之意。这在《论语》、《春秋》中有大量凭据。在《论语》中与“信”同时出现的还有另一个表述“真”的意义,在当时亦与“诚”等义的字━━“情”。“真”的多义之一是“情”,“情”的初义是“真”。



关于“真”有“诚”、“信”、“情”、“实”等义,陈良运所著的《美的考索/中国美学范畴丛书》中第三章第一节 “真——精、诚、信、情、实”中有相当翔实的论证,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四、道的代言人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反过来,“真在内者,神动于外”,至精至诚,必能动人。“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精诚之功也。人事如此,文章更是如此,必求情真理真,言情激荡,说理透彻,慷慨淋漓,那就不仅感人动心,而且惊神泣鬼!



从虫鱼花草写到山河大地,写到人生、社会、宇宙之常道大道,酒籍肉帐,悉成佳编,怒骂嬉笑,无非至论。亦雅亦俗,大俗大雅,独辟蹊径,一空依傍,自然灵气,生命大气,恍惚而来,莫可名状,同时,文如其人,言行一致,字字能从纸上立,句句皆从肺腑来。这才是天地间的雄文、妙文,至矣尽矣,蔑以加矣。



这就是我说过的“有一种文章乃是以枭文为代表的血泪浇铸、大爱充沛的奇文辣章”也。“或片纸短幅,寸人豆马;或长河巨浪,汹汹崩屋;或流水孤村,寒鸦古木;或岚烟草树,苍狗白衣;或彝鼎商周,丘索坟典,凡天地间奇伟灵异,高朗古宕之气,犹及见于是编,神矣化矣!” (汤显祖《合奇序》)



汉王充在《论衡-感虚篇》写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超奇》篇云:有根株于下,有荣叶于上,有实核于内,有皮壳于外。文辞墨说,士之荣叶皮壳也。实诚在胸臆,文墨著竹帛,外内表里,自相互称,意奋而笔纵,故文见而实露也。 江进之在《亘史外记》中夸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曰:“此等文字,终晋之世不多见,即终古亦不多见。彼其情真语真,句句都从肺肠流出,自然高古,自然绝特,所以难及。”



枭文正是如此,风靡江湖,主要秘密就在一个“真”字----近年所论理谛渐高,对读者的品位心性的要求也渐高,一些世俗愚民包括“有知识高学历的愚民”一时难以接受,亦属社会常态。或许影响广度有所缩减,但影响的心灵深度与时间长度则将大幅度增加,对于上根利智者将更加“单刀直入”或“一剑封喉”!



某文中我借基教之语“道成肉身”自称,某文中我又以“道的代言人”自许,是象征话也是真实语,前者意谓我心为道体最纯全的呈现,后者意谓枭言乃具有诚、信、情、实的特征的真言。如庄子所说“言无言:终身言,未尝言;终身不言,未尝不言” 发言者是我又不是我,是天道本体通过我的本性良知再借我的手或口而发也。



我在《东海有真人》诗中自许“东海有真人,崇美更求真。真才万人敌,真言鬼神嗔。真情动顽石,真知察混沌。真光驱万假,真理扫千军。”并且我相信我能够:“为民众代言,为文化传灯。为良知守夜,为时代传真。…东海真人出,天地为之新。”曾对网友说这是“吹牛诗”,其实这不是我的力量,而是人性天道的力量,浩气良知的力量,也就是“真心”的力量。所谓东海,即非东海,是谓东海。



五、别揣着亿万存折当乞丐

有形身体的力量有限,无形“心体”的力量无限。



真善美,真更为核心。一般而言,不真的人和物也是不善不美的,同时更是没有力量的。一些人不论涂上多少脂粉,不论装饰多么堂皇,不论庭院深深深几许、帘幕重重重几层,不经意三言两语就泄了底,甚至眼珠子一转,就把自己是什么贷色暴露无遗。一个重要的原因,一个字:伪!伪人被毁,大都属于自毁。



儒家主张“随心所欲”、率性而为,只有随本心之欲,率本性而为,才不会“逾矩”胡为。做人做事做文,都是如此。有一种宣扬歪理邪说或充满恶念毒汁的文字,也流露或体现了作者某种情绪思想的真实。但邪欲恶意是习心习性的发动,偏见歪理不是真正的智慧正见,从人之本性天之道的层面来看,都是非究竟真实的,纵能欺人欺世,煽惑一时,终难感人动人,闪曜千古!



人有习心习性,最易“逾度”,如果不经过一番返己、克己功夫,一开始就象庄子主张的那样任性纵情顺其自然,很容易“犯分悖性”走上邪路。人来自于自然但毕竟非完全的天道自然,人要重新得道配天“回归”自然,非要下一番归真返朴明心见性的功夫不可。就象禅家所喻,经过“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历程之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才不是俗眼所见的境界。



作为本体的道,在天、在地、在人、在天地万物、在瓦石屎尿之中。天地万物都是形上本体生生不息、新新不已的功用和现象之表现。熊十力最喜欢把体用关系比喻为大海与众沤的动态和整合的关系,本体如海水,功用如众沤.众沤是大海的表现形态,大海是现象功用的本来存在。



佛性良知更是“道真”在每一个人身上的“落实”与呈现(佛言佛性,儒言良知,指向的都是“同一个的东西”,理解略异而已)。只不过由于习性的遮蔽、环境的污染和私欲的膨胀,很多人未能致良知显佛性,即“本心”未能呈现。《楞严经》中有个故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有人衣中系了一个如意宝珠,他自己却不知道,贫穷流落远方,到处奔走乞食,虽然实在贫穷,宝珠却不曾丢失。忽遇一个有智慧的人,为他指出宝珠,这一来所愿随心,成为最富有的人。这才明白宝珠是自已本有,不是从外面得来。(譬如有人,于自衣中系如意珠,不自觉知,穷露他方,乞食驰走,虽实贫穷,珠不曾失。忽有智者,指示其珠,所愿从心,致大饶富。方悟神珠非从外得。)



如果说道体象个总公司,天地万物都是它的业务代表,人为万物之灵,每一个人就象分公司。佛性良知就相当于分公司的注册资金,每一个分公司注册成立时注入银行的资金与总公司原则上是一样多的。只不过,绝大多数公司都不知道自己有这笔钱,或者知道了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点也取不出来,一些公司能取少量出来却又不知如何化或化错了地方。



佛道两家,能取能化,但与儒家相比,在义理处耽虚滞寂,取之略缺;在实践上重内轻外,化之略偏。只有东海派儒家,不仅取之有道,不偏不倚;而且化之有道,内外并重(当然,没有任何个体能够全取,包括孔孟老释在内能够取出的也只是极少数,既使历程无限悠久的未来人类生命整体发展到极至,也终究留有余地)。



自性良知,那是造化的奇迹,天地间的至珍至尊,是每个人都先天拥有的潜在的财富和最大的神通,是自利利他、自度度人、自救救世的绝顶妙药。世俗之人多受命运控制,得道致知者不仅可以不受命运约束,还可以尽其所能地改变和创造个人的命运乃至社会的“共命”!



心性的浪费则是最大的浪费。人生一世,倘未能尽心尽性,致得良知,实在可惜之至,与揣着亿万存折当乞丐无异!



六、尾声

有人要我推荐几本薄的,字数比较少的儒佛经典,我首荐王阳明的《大学问》和慧能的《坛经》。我告诉他,二书深入浅出至简至易,可借以入门,略探儒佛之高妙。其实如真读懂二书,不看别的儒典佛藏也无妨了。



非独二书,大多数儒言佛(禅)语,皆有以有限字摄无量义之妙。例如,致得良知,就证得了儒家最高之道;又如《坛经》开头曰:“菩提自性,本来清静。但用此心,直了成佛。”这十六个字,不仅概括《坛经》总义,而且把佛教三藏奥妙全摄在里面了。



大道至简易又至繁难。我已经把道明明白白地指给读者了,读者能否明白和知“道”,就要看自已的所具悟性和所下功夫如何了。如果喻“道”为路为月,枭文是最好的照路之灯、指月之指。但灯毕竟不是路,指毕竟不是月,语言毕竟大有局限。老子说得好:



“如果道可以拿来献人,人们会争着献给君王;如果道可以送人,人们就会拿它送给亲人;如果道可以说得清楚,人们都会告诉自己兄弟;如果道可以传给别人,那人们都会传给子女。然而这些都是不可能的,原因很简单:一个人心里没有正确的对道的认识,道就绝不会来到他的心中。”



不论孔子是否拜见过老子,不论上面这段话是否老子对孔子所说,这段话本身不愧为得道之言。

2007-5-21东海一枭



参考文章:

一、李英华《“孔子行年六十而六十化”阐微——兼论创建中国解释学问题》

二、陈良运《美的考索》中第三章第一节 “真——精、诚、信、情、实”

首发《自由圣火》5.24网址:http://www.fireofliberty.org/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并保持完整

2008-2-20修正




作者:东海一枭2海归酒吧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相关主题
大良知学纲要(修正稿) 海归主坛 2008-6-12 周四, 15:09
敬礼雪峰(修正稿) 海归茶馆 2008-3-23 周日, 18:44
心物一元理至真,儒家智慧海般深(修正稿) 海归主坛 2008-3-20 周四, 01:41
儒家的爱怎么做(修正稿) 海归茶馆 2008-1-11 周五, 16:24
创业思想:friend2friend网(修改稿) 海归主坛 2007-7-15 周日, 12:32
萧瑶唱和遍寰中(修正稿) 海归主坛 2007-6-19 周二, 12:38
向不说难受进一言 定位公关服务网站(修改稿) 海归论坛 2005-10-04 周二, 23:19
中篇小说:我们过去的生活(修改稿)(转) 海归论坛 2005-7-25 周一, 21:58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东海一枭2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 本体四论(修正稿) -- 东海一枭2 - (10499 Byte) 2008-2-20 周三, 14:43 (985 reads)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酒吧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回复主题, 不能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发表投票, 您 不可以 发表活动帖子在本论坛, 不能添加附件可以下载文件, 
   热门标签 更多...
   论坛精华荟萃 更多...
   博客热门文章 更多...


海归网二次开发,based on phpbb
Copyright © 2005-2024 Haigui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