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网首页   海归宣言   导航   博客   广告位价格  
海归论坛首页 会员列表 
收 藏 夹 
论坛帮助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论坛首页 |  排行榜  |  在线私聊 |  专题 | 版规 | 搜索  | RSS  | 注册 | 活动日历
主题: 人物:十年十人,台商西进演义(转帖)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商务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人物:十年十人,台商西进演义(转帖)   
安普若
[博客]
[个人文集]




头衔: 海归元勋

头衔: 海归元勋
声望: 大师
性别: 性别:男
加入时间: 2004/02/21
文章: 26038
来自: 中国美国的飞机上
海归分: 4196257





文章标题: 人物:十年十人,台商西进演义(转帖) (1568 reads)      时间: 2007-12-23 周日, 20:02   

作者:安普若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十年十人,台商西进演义


发表日期:2006年3月19日 出处:《南风窗》杂志 作者:杨方(台湾)


引言:



“戒急用忍”的10年挽歌



未来,台湾经济的发展要把大陆列为腹地。 这句话曾经以白纸黑字写入李登辉1995年发表的《两岸关系六点主张》,一年之后,他却自食其言,为使两岸渐行渐远,李登辉从古人泛黄的故纸堆里,翻出“戒急用忍”来冷却两岸经贸交流,严管台商西进。

但人往高处走,钱往利处流。10年来台商和资金络绎于途、绵绵不绝。百万台商成了世界上最弱势的商人,他们在政治对峙的夹缝中寻找商机,在台独寒冰下破冰“登陆”。百万台商又堪称世界上最强势的商人,他们翻过“戒急用忍”的高墙,以中国人的坚韧和精明,与台当局打起金融地道战,每年赚进数百亿利润,却让阿扁、李登辉之流作茧自缚、无可奈何。

如今在大陆台资企业近7万家,而据台湾“央行”测算,10年来流向大陆的资金高达700多亿美元。台商的心境和财富如落叶一样,在“登陆”中完成了从“归根”到“生根”的变迁。 流水10年,在此我们撷取10位台商的人生一页。因为,一个人是一个时代的注脚,是一个社会的倒影。他们个人在商海中的10年沉浮,其实正是两岸经贸10年融合的缩影。





2006年,



霸气十足的儒商——罗智先



罗智先,这个“统一”集团的执行副总,行事霸气十足,骨子里却是一个爱读历史的儒商,枕边常放着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一读三年,他从明朝的兴衰中顿悟企业成败的谋略。

奉行美式管理的罗智先,2006年却在大陆开始了“乡村包围城市”的商业布局。这迥异于一般台商最擅长的“点、线”结合的大陆布局模式,即在京、沪等大都市落子,然后朝一二级城市辐射。

高达8亿的农民将是政府“十一五”规划中重点扶持的对象,对于这一点罗智先沉卒于胸。迅速致富的大陆已成长为全球最重要的消费市场,未来如果不能深耕正在崛起的农村市场,“统一”就难以达到成为亚洲最大食品集团的雄心。罗智先打算透过加强与地方经销商的合作,奠定从都市辐射到农村的基层营销网络,带动“统一”产品走向乡村。“如果不能拿下大陆市场,统一很难达成亚洲第一的目标。”美国《商业周刊》分析。

“大陆约有六七个经济圈,每个经济圈的人口密度都很惊人,人口加起来等于欧盟,如果真发展起来,很难预期会有多少精彩。” 罗智先雄心勃勃地说。在他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大型世界地图,他明白“统一”全球化的开端将始于布局大陆广阔的乡野。

罗智先所代表的2006年两岸经贸趋势:大陆农村市场将成为百万台商争夺的新目标,一场农村商战正硝烟四起。台商正展开全面迁徙,由大陆沿海向内地推进,由东部向西部渗透,进而完成“点、线、面”结合的两岸经贸生态。台商的心境和财富也如落叶一样,完成从“归根”到“生根”的变迁。



2005年,



他把农业变成休闲行业

——林宝森



有一个台商,他把360行中最苦、终日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业变成了一个休闲行业,他叫林宝森。连他的热带观光农场都有一个和农业遥隔千里的浪漫名字:“伊甸园山庄”。2005年8月1日起,大陆开放台湾农产品进口,给予15种台湾水果进口零关税待遇,同时批准福建、山东、黑龙江等地设立台湾农民创业园。作为台湾农民“登陆”的先行者,林宝森听到这个消息感慨万千。记忆把他带回到12年前的那场改变一生的“登陆”。

1993年,海南成为大陆最大特区,大批资金一齐投向房地产开发领域,形成了一个最大的“经济泡沫”。林宝森也在拥挤的争渡队伍中,庆幸的是,他没有把和数百亿元相比显得微不足道的资金投到房地产这个“黑洞”里,这个在台湾本来学法律的市民,到海南当起了农民。

海南的地理、气候环境和台湾相似。“伊甸园山庄”占地1500多亩,林宝森从台湾引进了十几种优良品种:柠檬、莲雾、番石榴、杨桃等。经过10年耕耘,伊甸园山庄现已成为台湾与海南农业合作的典范。而他把传统的农业转型为休闲观光农业,山庄里约800亩山林和湿地,经过10年种植,已经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生态链,来此栖息的野生动物很多,甚至可以见到濒临灭绝的凤冠啄木鸟。伊甸园山庄里还有一个“鸳鸯”区,经过林宝森介绍,再进行电脑比对,已经有数十对海南姑娘和台湾籍小伙子结为夫妇。

林宝森所代表的2005年两岸经贸趋势: 2005年两岸经贸最新的亮点是农业交流,如把台湾成熟、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大陆广阔的市场、土地结合起来,将产生无限商机,达成双赢。



2004年,



“独派金主”“脱绿”

——许文龙



2004年5月24日,国台办公室发言人张铭清明确表示,对于在大陆赚钱又回到台湾支持“台独”的人,我们是不欢迎的。其后,《人民日报》海外版点名奇美老板许文龙为不受欢迎的“绿色台商”,消息传出令奇美电子股狂跌6天,单周市值缩水约500亿新台币。

在《福布斯》杂志公布的2004年全球10亿美元富豪榜上,台湾有10人上榜,许文龙排在第六。在台湾石化领域,许文龙的拳头产品ABS的年产量居世界第一,许文龙因此被吹捧为“世界ABS大王”。他自己曾表示:若不是到大陆投资设厂,奇美根本无法做到今天的规模。

然而,得益于大陆市场的许文龙竟称:“大陆有点像台湾的经济殖民地。”许文龙和陈水扁曾沆瀣一气。“3·19”枪击事件”中,陈水扁中枪后舍近求远,直奔奇美医院,就是因为那是许文龙的地盘。一年之后,许文龙政治理念突然180度左转,发表退休感言,称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并说胡锦涛的讲话和《反分裂国家法》使他心里踏实,引起“独”派哗然。无独有偶,陈水扁邀请“独”派人士谈“废统”的席间,许文龙提醒陈水扁,将会有“第二个”、“第三个”许文龙出现。

许文龙事件反映两岸经贸依存关系:大陆已成为台湾最大的生产基地和市场,以及第一大外贸顺差来源地。台湾对大陆经济的依存度逐年提高,大陆需要台商,但台商更需要大陆的市场和廉价劳力。许文龙的转变是“经济改变政治”的标志。在许文龙的先行下,未来还会有更多的“绿色台商”主动走上“脱绿”之路。



2003年,



倒闭台商成畅销作家

——陈彬



2003年2月12日,投资大陆的各地台商协会负责人春节联谊活动在澎湖结束,100多名台商座谈后预计,如果5年内还不实现“三通”,台商将会因成本负担过重而丧失竞争优势,不少台资企业会倒闭。同年,一个倒闭台商陈彬最新出版的大作《上海商机》问世,这是一年半时间里他出版的第四本书。

陈彬毕业于台湾辅仁大学经济系。在上海开过不锈钢厂、面包厂、餐厅、快餐店、火锅店等,因经营不善、竞争激烈或上当受骗,这些店逐一倒闭,陈彬一共亏了2000万新台币。 十多年搏击商海的失败者干脆躲进书斋,拿笔写书:“我把教训毫无保留地写出来,希望后来大陆者别重蹈覆辙。”

当时台湾正在“大选”,书店里畅销的全是政治人物的书。他的书一直被冷落,连上架机会都没有。正当陈彬穷途末路的时候,李敖的助理打电话给他,请他上李敖的“秘密书房”节目当嘉宾。

在节目中,李敖感兴趣地问:“你写书为什么不去教别人如何成功,光谈失败?”陈彬在节目里心酸地回忆自己的屡败屡战:“我只想告诉大家如何避免失败。”陈彬还大骂一些台商热衷在大陆包“二奶”。李敖听了哈哈大笑。结果节目一播出,陈彬的书很快卖光。

第二本书《移民上海》出版时恰逢台湾股票大跌,岛内经济下滑,很多人想移民上海,陈彬的书再次意外走红。后来他写的《我的上海经验》再版达28次之多。

陈彬代表的2003年两岸经贸趋势: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大陆本地民营企业的崛起,和外商加速投资大陆,一些中小台商企业在激烈竞争中倒闭。广东东莞市厚街镇有条“台干流浪一条街”,聚集着被炒的台干、倒闭台商约1000多人,凸显了台商在大陆市场化日益成熟的背景下优势地位逐渐弱化的事实。



2002年,



“指针性人物”登陆

——张忠谋



“张忠谋是台湾经济到现在还没破产的最重要原因之一。”业界这样评价这个台湾“IC教父”。张忠谋1931年生于宁波,童年经历过抗日战争和内战的硝烟,深刻体会到个人命运与民族安危荣辱与共。1949年底,张忠谋随父母迁居香港,后赴美国留学。

《张忠谋自传》道出了滋养他的两大精神源泉:一是对民族救亡的激情,二是对中国文学的爱好。1980年代,他54岁才单枪匹马回台湾创办台积电。其一手缔造的全球半导体“帝国”台积电,纽约交易所估计总市值超过400亿美元。

2002年,大陆市场芯片销售总额为1100亿元,增长23.6%,而且大陆IC产业还处在萌芽期,台积电自然不会放过这么庞大的市场。张忠谋曾向陈水扁提出,开放8英寸芯片登陆,而岛内重点发展12英寸产品。但由于陈水扁将经济问题政治化,以致错失商机。

台商对大陆的投资一般要经过台湾“投审会”审核,像台积电的投资案要由“经济部长”等亲自审核。台湾当局一直认为,芯片产业代表着台湾经济的最后一根命脉,不让台积电来大陆投资,可以阻滞大陆芯片业的发展。

在当局的敏感神经下,2002年1月,张忠谋扬帆西渡,到南京、上海等地考察。由于害怕台当局派人监控,张忠谋曾在高速公路上数次换车。2002年5月5日,台积电在上海与松江科技园区秘密签定投资意向书,台积电准备投入近10亿美元。李登辉亦加紧阻挠张忠谋,煽动“能晚一天去,对台湾都有好处”!张忠谋以罕见的严厉口吻抨击“戒急用忍”政策,他表示以安全干预企业决策,会损及经济发展,进而影响岛内安全,适得其反。 一直到2003年2月,台湾当局才正式批准台积电在上海的投资计划。

张忠谋所代表的2002年两岸经贸趋势:一是台商突破“戒急用忍”障碍,投资由传统劳动力密集产业转向芯片和液晶等高科技产业,台湾的半导体开始跨海西进;二是投资逐步向大型化发展,包括数千万美元甚至数亿美元的投资项目,最终台湾上市、上柜公司有一半以上在大陆投资,在台湾形成“大陆概念股”。



2001年,



小学毕业生写万言书

——王永庆



2001年9月4日,一个80多岁高龄的小学毕业生发表长达4万多字的文章,严厉批评在“戒急用忍”政策的禁锢下,台湾等于自我束缚和冻结,就像一潭死水,业界束手无策,只能坐以待毙。

这个小学毕业生就是被誉为台湾“经营之神”的台塑集团董事长王永庆,拥有近7万员工、近3800亿元新台币营业收入的王永庆最初竟是一个卖米的,15岁小学毕业后,王永庆便到小米店做学徒。第二年,他用父亲借来的200元开了一家小米店,从此一步步起家。

随着台塑集团规模的迅速扩大,岛内早已不能满足需要,用王永庆的话说:“弹丸之地,已经难以容下石化王国”。可是,从李登辉到陈水扁,台湾当局死守“戒急用忍”,石化产业也在禁止投资大陆之列。王永庆在万言书中指出,“戒急用忍”不但错误而且无情,李登辉在其12年执政期间,将台湾经济带入目前的惨境,主要原因就是采取“戒急用忍”的错误政策所致;台湾共有10万多家加工业者迫不得已迁至大陆,凡事只好偷偷摸摸,采取非正式方式进行。

万言书同时指出,王永庆到大陆兴建漳州电厂,怎么能够产生“媚共”的效果呢?对于被李登辉污蔑为“媚共”,他觉得不可思议。王永庆向“政府”强烈要求开放“大三通”,其掷地之言,有如巨石击浪,在台湾企业界引起共鸣。

王永庆所代表的2001年两岸经贸趋势:岛内石化业等传统工业的优势源于过去低廉的生产成本,但随着岛内工资的迅速提高,台湾的生产成本也水涨船高,传统工业外迁已不可避免,大陆成为台湾生产基地外移的首选之地,但迟迟不能“三通”以及“戒急用忍”政策迟滞了传统工业外移的步伐。



2000年,



上海打拼的台湾军人

——张振德



张振德曾经在军队里呆了20年之久,在一声声“反攻大陆”的演习枪炮声中模拟抢滩登陆。退役以后,张振德接手“真锅咖啡”,不久就策划以一杯杯香醇的咖啡反攻上海民众的胃口。

2000年开始,台商对大陆投资出现第三次高潮,许多以投资服务业为主。同年,“真锅咖啡”在上海一枝独秀的局面因激烈的竞争开始动摇。张振德打算常驻上海。

第二年,张振德携妻子带二女儿到上海定居,大女儿则留在台湾,一个家庭的聚散也从此融入“真锅咖啡”的味道,甜中含着淡淡的苦涩。

张振德所代表的2000年两岸经贸趋势:2000年开始,台湾越来越多老百姓到上海投资移民,尤其是年轻一代。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成为台商投资发展最快的地区,并形成上海市以高科技业、服务业与房地产业为中心、周边地区为生产配套基地的发展格局。这一波上海热被称为台湾第三波的移民潮。



1999年,



率先跑到香港上市

——陈森田



原籍台南的陈森田和陈水扁是老乡,留着平头、皮肤黝黑。大学读书时陈森田因热衷赚钱而休学,后自行创业开了一家邮购公司,因扩充过速公司倒闭,仅剩30万元台币。1987年,正是台湾股市最旺时,由于用功研究线路图,买卖精准,他在台湾股市淘到第一桶金。接着,陈森田抓住大陆股市与房地产兴起契机,投资股市、房市和旅游产业,资产从30万暴增至50亿,20年资产放大了千倍。

1999年,陈森田以台资高科技企业乾隆科技主席的身份,成为在香港创业板上市的第一个台商。他认为,虽然日本及台湾都有意推动创新企业市场,但只有香港创业板有机会发展成为亚洲区的纳斯达克。陈森田透露,不少台湾高科技企业都准备去香港创业板上市。由台湾研发针对大陆市场产品,再通过香港金融市场走向国际化,将是未来两岸和香港的经济合作模式。

陈森田所代表的1999年两岸经贸趋势:从1999年起,愈来愈多台资企业赴香港挂牌上市,俨然成为一股风潮。为什么台商要跑到香港去上市?台商在大陆耕耘之后,想融资或扩大规模,这时股票公开发行是一个及时的策略。但台湾在相关法规上不松反紧,税制问题也没有办法解决,相较之下,香港一方面没有外汇进出管制,另一方面税制非常低,香港自然成为台商上市的最佳据点。香港股市诞生了很多优良台企,台商在大陆耕耘,最后收割在香港,加速了台湾资金外逃。台湾本地投资人把钱汇到香港买股票的金额很大,这也是台股不涨的关键因素。



1998年,



投身两岸证券的美女

——涂玉慧



1998年,一个证券业的台湾美女背着行囊,步履轻盈,单枪匹马杀到深圳。她所在的台湾京华国际收购了香港山一证券,拿到了深圳B股席位,于是,涂玉慧就被派到大陆筹备办事处,任务是找一些高科技的台企到香港上市。

涂玉慧跑了一些台企后发现,1998年在大陆投资的高科技台企还非常少,多数是传统加工业,并不适合在香港上市。适逢香港创业板准备上市,涂玉慧意识到更大的市场在大陆企业,开始为高科技大陆企业寻找风险投资。而她也凭借丰富的海外资本市场运作经验,为大陆企业获得资本搭桥。

15年两岸三地证券业的打拼经历使她在证券界游刃有余。涂玉慧认为,不少台资企业正准备在大陆A股上市。“大陆一直在变,一直在进步,我也要不断进步,才不会落伍。”

涂玉慧所代表的1998年两岸经贸趋势:在台湾服务业、制造业大量“登陆”的背景下,岛内金融业的业务也逐渐向大陆延伸,其中证券业是两岸金融往来较早与合作进展较大的领域。



1997年,



“投机商人”的谦卑——于曰江



“投机是上帝不愿意签写真名时用的笔名。” 好又多商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于曰江认为,投机是对胆量、眼光、勇气和智慧的另一种挑战。1997年他在广州开出了第一家量贩店。 “当年大陆人为了购买一件日常用品,许多商厦的采购员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踏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很多消费者为了购买一件日常用品,排队都排成了罗圈腿。正是这种不能忘记的历史,让我萌生了创办一个大型物美价廉的连锁超市的构思,为生产者减少流动环节。”

好又多的扩张步伐越来越快。此时国内零售业竞争激烈,好又多在面临机遇时也面临挑战。

“我们最大的对手是自己!”于曰江说。 于曰江熟读介绍沃尔玛的书,那是零售业的“圣经”。其中一个细节他常常津津乐道:沃尔玛和他的太太等到大家聚餐结束之后,两人亲自动手洗盘子。“这叫什么?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谦卑,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企业核心价值。”当一个企业领导人能够为众人洗盘子的时候,他就在心底为众人留下了重要的位置。

于曰江所代表的1997年两岸经贸趋势:继制造业前进大陆之后,台湾零售业更瞄准大陆广大消费市场,蜂拥西进。前有欧美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围堵,后有大陆本土超市直追,台商抢商机,零售业商战日渐白热化。

作者:安普若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相关主题
人物: “华裔马多夫”彭日成行骗记(转帖) 海归主坛 2009-11-25 周三, 14:36
人物:林毅夫将接任世银副总裁(转帖) 海归主坛 2008-1-20 周日, 07:41
北京吃喝玩乐系列:北京的山,你爬过多少?(转帖) 海归茶馆 2004-11-16 周二, 08:24
逗你玩系列:问君能有几多愁,树上骑个猴,地下一个猴。(转帖) 海归茶馆 2011-11-19 周六, 06:56
风电系列:中国风电累计装机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转帖) 海归商务 2011-2-11 周五, 10:47
逗你玩系列:经典的段子:像唐骏一样真诚,娶凤姐做老婆(转帖) 春秋茶馆 2011-1-16 周日, 03:09
美国新闻:美印钞救市,不排除第三波(转帖) 海归商务 2010-12-05 周日, 07:39
旅游娱乐业:上海迪士尼股份派定,中方或占股57% (转帖) 海归主坛 2009-2-10 周二, 04:56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安普若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QQ号码什么是QQ号码? MSN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商务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回复主题, 不能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发表投票, 您 不可以 发表活动帖子在本论坛, 不能添加附件不能下载文件, 
   热门标签 更多...
   论坛精华荟萃 更多...
   博客热门文章 更多...


海归网二次开发,based on phpbb
Copyright © 2005-2024 Haigui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