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网首页   海归宣言   导航   博客   广告位价格  
海归论坛首页 会员列表 
收 藏 夹 
论坛帮助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论坛首页 |  排行榜  |  在线私聊 |  专题 | 版规 | 搜索  | RSS  | 注册 | 活动日历
主题: 为茶馆发贴过千工程添砖加瓦,---------纽约的SOHO--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茶馆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为茶馆发贴过千工程添砖加瓦,---------纽约的SOHO--   
outofcorner
[博客]
[个人文集]




头衔: 海归准将

头衔: 海归准将
声望: 讲师

加入时间: 2004/02/24
文章: 2142

海归分: 159836





文章标题: 为茶馆发贴过千工程添砖加瓦,---------纽约的SOHO-- (1864 reads)      时间: 2004-5-29 周六, 05:13   

作者:outofcorner海归茶馆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魏来
2002/4/15


说实话,最早听说SOHO这个词儿,还就是从潘大师的现代城那里来的(潘大师指潘石屹,我们这帮人好把有名的没名的腕儿,一并称之为大师,表示重视人家)。当时潘大师的名声,远没有如今这么听着如雷贯耳,我们也根本闹不明白SOHO到底是什么,再加上那年头正好是玩儿概念的那伙人猖獗的时候,所以搅和着老是把SOHO和SOHU弄混了,于是对SOHO根本没什么好感,认为不过又是商人推销的一个时尚罢了,跟这些年的“酷”“闪”“绚”“另类”什么的新鲜词儿没有区别。

后来潘大师把现代城卖火了,弄得北京人好像有一多半儿都打算家居办公似的。我们这帮子惟利是图的人就不能再坐视不理,又加上 2000年 3月“远洋天地”兴建在即,早晨设计被任命为这个项目的销售形象进行创作。许谦(中远嘉阳顾问公司总经理、远洋天地的销售策划者)指着那一大片空地向我们不断灌输着他的思想,拼命想调动起残留在我们这帮雇佣军心中的那么一点点激情。大家意识到:同在方圆一两公里之内,要想再制造出一个神话来,非得跟潘大师叫一板不可。于是在那一年里,我的办公桌上堆的全是潘大师的书,我开始在他的文字里了解SOHO了,结果这么一接触,就对SOHO产生了很浓的兴趣,于是到处找SOHO的资料看。可是没过多久,我们就觉得不对劲了,因为大家一开会就是SOHO,一SOHO准是现代城,简直是入了潘大师的套儿。有一次在香山的会议上,许谦拍案而起,说今后不准再提SOHO、现代城以及潘大师,大家都深知老这么下去不是办法,我们需要一个新鲜的概念,一个新鲜的词儿,一个新鲜的故事。

正在这个节骨眼儿上,HOK(世界著名建筑公司,远洋天地的设计者)的设计师带来了“LOFT”这个概念,我们如获至宝,又一头扎进资料馆找LOFT的书看,激动得跟89年看现代展似的,岂不知那时藏酷餐厅开业已经快一年了,它的英文名就是LOFT,餐厅将一个仓库进行了改造,拥有一个阳光走廊、一个餐厅和酒吧、一个带电影放映和展览功能的小艺术展厅、一个后花园。当时我们根本不知道,要是知道了肯定还得去找别的词儿,你看人往往就是这么虚伪。

有了新的概念,有了新的词儿,我们就逐渐告别了属于潘大师的故事,开始创作一个属于自己的梦,我们把它叫作“年轻的天地”。当务之急是我们得有一个具备煽动性的地方进行游说,一来二去就有了改造一个远洋艺术中心的想法。当下我在CD咖啡(北京前卫艺术家周末的据点儿)忽悠了崔大师(崔健),他一听就激动起来,说正想找这么个地方,进行音乐创作。张大师(张永和,著名建筑设计师)也被许谦煽乎出了激情,表示愿意为艺术中心的改造做设计。于是我们在一个初夏的黄昏,步入了那座已经沉睡了数年之久的新伟厂房。那是由商人、建筑设计师、艺术家、经济人、平面设计师组成的一次现场会议。因为厂房里的照明设备早就失效了,为了安全起见,陈斐(早晨设计的摄影师)把我的汽车开进了厂房,开着车灯为人们照亮,于是我们期望的那种舞台上的戏剧感马上就出现了。当时在场的艺术家们都被陈旧的工业建筑带给人们的震撼力所感动,并开始设想未来艺术中心的面貌。
后来,在中远房地产高层领导的支持下,这个年轻梦想终于实现了,随着远洋艺术中心逐步成为媒体的焦点,LOFT的概念很快被追逐时尚的人们认同与传播,我们轻松地得到了目标客户群(年轻白领)的青睐,这个概念在京城一度比SOHO还时髦。作为对中远房地产的回报,远洋天地的销售非常成功,打上了LOFT标签的房子最先被抢购一空。

正因为在中远房地产项目上的表现,我才有幸获得了这之后的一个又一个机会,直至得到了去纽约考察的美差,才参观了真的SOHO,才知道SOHO和LOFT原来是一个地方的一回事,才知道纽约的SOHO和潘大师的现代城根本不是一回事。

一到纽约,接待我的邱先生(收藏家)就问我要住几天,想看什么。我说因为时间有限,名胜就省了吧(因为我知道名胜是当地人最不爱去的地方,就像我不爱陪人去八达岭、故宫一样),这次来纽约我就想看两个地方:一个是纽约的胡同(我的意思是说,代表一个城市民俗的地方。因为邱来北京的时候,一下飞机就叫我领他去看胡同,所以在美国我们也把看民俗说成逛胡同),一个是纽约的SOHO。邱听罢笑了,说这下就省事了,你说的其实是一个地方,纽约的SOHO就好比纽约的胡同。我惊讶了,不对呀?SOHO的意思不是Small Office Home Office(出自《批判现代城》一书)吗?直到那时我还认为SOHO是一个特时尚的创业园。邱笑了,说:“又是听说的美国吧,SOHO就是SOHO,纽约人早已经不觉得新鲜了,但它却是纽约分不开的一部分,是纽约文化的一部分”。

我终于亲历了纽约的SOHO,它给我的第一个印象就令我吃惊,我糊涂了,SOHO一点也不时尚,倒是十分陈旧的样子。甚至非常像我少年时印象中的“大栅栏”或是“天桥”的那种感觉。它没有曼哈顿那样现代,没有上城那样华丽,没有东村那样前卫,甚至马路上不是很干净,可以看到垃圾和污水。但是当你一旦进入了SOHO,你就一定会被它吸引,因为在它粗糙表面的里头,包着一个充满创意的精彩世界。

在视觉上,可以说SOHO是一个独立的城市,它的面积很大,一两天是看不完的。这里拥有的全是上了年头的老建筑,而且建筑风格几乎是一个样子:大方块状的几何体、红砖外墙、老式防火梯、又黑又旧的水塔、狭窄的街道、墙上到处可见涂鸦与海报、天上飘扬着各种颜色与图案的商店幌子……

这里以前是囤积纺织品的仓库区,所以这些建筑根本不是为了审美而设计的,它唯一给人的感受就是高大、宽敞、结实。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旧工业的衰败,这里一度很萧条,到处是闲置的房子,租金很便宜。于是一些贫穷的艺术家聚集到这里,他们看中了这些建筑的巨大空间,适合进行各种艺术创作,所以选择在此工作和生活。他们通常的做法是:把建筑里大开间或者挑空的部分设计成工作的区域,然后在空间中的某一局部搭建出阁楼用以居住,这就是LOFT的雏形。家具也许是捡来的,所以得用花布遮住破损的地方,花布是隔壁作坊自制的,所以看上去很独特;房间中的墙壁很厚很结实,而且面积太大了,钉一些阁板就可以放东西;将所有的墙壁用水泥抹平实在是没必要,粉刷一下就可以了……因为这些建筑设计之初,根本就不考虑采光的问题,而且即使有巨大的窗户,窗外也没有风景可言,所以墙壁被涂上灿烂的颜色,巨大夸张明亮的工业照明设备经过改造被继续使用。楼梯是连接几个空间的重要部件,但是为了节约空间或者开销,它们往往被附加了新的功能和样式。为了生活,艺术家们把这些建筑的一层临街的房间改造成商店,出售自己的作品。他们没有多余的钱去装修如此巨大的房间,于是这种工业建筑本身的特征被充分地裸露在外面,与橱窗和商品之间产生了巨大的视觉反差,这种视觉矛盾产生了令人好奇的效果。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住到这里,SOHO形成了。

但是今天纽约的SOHO已经彻底跟贫穷的艺术家们没什么关系了,因为这种奇特的感觉逐渐被来自欧洲的游客认同,有越来越多的人们愿意跑到这里花钱,所以这里的房租越来越贵,以至于今天SOHO的房租已经是纽约最昂贵的地区之一了。逐渐艺术家们因为承受不了这昂贵的房租,被迫迁出了这些建筑,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品牌商店、昂贵的香水店、家具店、古董店、画廊、旧货店、新旧书店、餐厅和咖啡馆。但幸运的是这些商人的到来,并没有改变SOHO的面貌,恰恰相反他们大量使用以往SOHO的设计语言:简捷略显粗糙的铁框玻璃门、明亮光滑满是裂缝的水泥地面、裸露的墙壁以及墙壁上安装的厚实的木阁板、玻璃与各种灯光萦绕出舞台的感觉,这些乍看起来廉价的装饰与这里出售的昂贵的商品所产生的巨大反差,无疑强化了SOHO的视觉效果。

所有人都相信,在SOHO里经营的商人都是商人中的艺术家。因为只要你留心观察,你就会发现这里的每一家商店,商店里的每一细节都是精心设计过的,在SOHO到处都充满了创意与设计,这才是它每天能吸引众多SOHO“发烧友”的真正原因。而且这些人中游客只是一部分,更多的衷情者是本地人,有的人甚至每个星期都要来,因为他们觉得这里每天都有理由诞生出新鲜的感觉,因为在这里逛街的目的可能根本就不是为了采购。享受创意与设计,才是到SOHO走一走的特别意义。

在SOHO中参观,你得准备上相当充足的时间和一份悠然自得的心情。这是一个壮观与精致并存的地方,虽然这里所有的艺术都毫不掩饰地与商业有关,但它们丝毫不会影响你欣赏它的兴致,每一份令你留连忘返的精彩,都可能是一则彻头彻尾的商业广告。许多巨大的楼房被整幅广告覆盖着,这样的视觉冲击力给人带来了强烈的震撼。幽默、性感和神秘往往是这些广告内容的主题,于是从远处看去,你会感到这些彩色的楼房就象一幅一幅巨大的银幕,进入你眼睛的就是一幕一幕故事的片段,这时的SOHO就像一个浪漫的露天电影院。
不光是楼房的墙壁,在SOHO几乎没有不能成为媒体的东西,工地围挡、灯竿、街门、消防栓、人行道……到处都被广告和人们想要发布的消息占领,就连垃圾箱上都贴满了花花绿绿的海报。如果说这些都是静止的话,那么SOHO还有更多充满灵性的、活动的广告。在马路上穿梭的货车,没有不被绘画或涂鸦过的,在这里你若想找一辆保留原厂车漆的货车是件很难的事。当一辆被画得色彩斑斓的汽车从前面的街角拐过来,带着你好奇的目光转向下一个路口的时候,一则广告已经不知不觉地进入了你的脑子。

在街道的上空,飘扬着数不清的店铺幌子、旗帜、挂布和条幅,他们构成了SOHO最独特的景致。这些充满了灵气的家伙,就是这些建筑的标签,把它们的名字、性格、颜色、年龄(美国的铺子喜欢把自己的开业年头写在幌子上面)与特征展现得一清二楚。我认为这些在空中舞动着的图画,是SOHO最美丽的风景之一。

在SOHO的街头,那些推销思想、伸张主见或者乞讨施舍的人也很有趣,他们构成了SOHO的另一道风景。我见到一个乞丐,怀里抱着一个箱子站在街口,红灯亮了,他把箱子一展,就成了一幅标语,上面写着他想要的东西,绿灯亮时,他把标语一收就成了一个抱着箱子等过马路的行人,一点也不起眼儿,丝毫不会影响交通安全,你看在这儿连乞讨也要以人为本。所以从外面看SOHO,它是一个自由的、彩色的、充满幽默感的世界。
但你千万别以为这就是SOHO,当你走进那些店铺的里面,你就会发现SOHO还拥有太多的姿态,你对它的认识才刚刚开始。

这里的家具店分两种,卖新货的和卖旧货的。在这里出售新家具的店铺,绝对不许拍照,因为这些陈列品全部都是最新的设计,无论是造型还是材料的选择,都无不出乎你的预料。这些店铺往往用设计师的名字命名,有趣的是很多商店也打着LOFT这一标签。店铺里往往非常宽敞,商品很少,两三个设计师模样的人坐在各自的电脑后面做着自己的事情,他们只在你进门和出门时,非常礼貌地和你打招呼,然后就根本不管你。他们的背后是宽大的书架,上面堆满了图书与资料,很快你就明白,这样的店铺不是靠出卖商品过日子的,他们是通过营造一个非常专业环境来推销他们的设计,这里的商品往往是量身定夺的,所以非常昂贵。而旧家具店里的风格就迥然不同了,它们往往和古董店、画廊相临,或者干脆就是间而有之,店铺里满满登登地塞满了商品,人们就象淘金一样在里面寻找。别以为旧货店里卖的是破烂,SOHO里出售的旧货有时候新得简直象没人用过,但它们绝对代表着某个特定时代或者特定的风格,或者是一款著名的作品,总之商店老板为每一件商品都准备了一大段评说,他们非常欢迎客人与之聊天。如果说新家具卖的是设计,那么旧货店里除了卖设计还出卖文化,所以更为昂贵。

走累了或者饿了都没关系,SOHO有太多的餐厅和咖啡馆为你而开放,而且一不留神就会走进家百年老店。一天中午我被领进了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意大利比萨店,我发现这里简直和电影里一模一样,狭小而热闹的店面,肥胖臃肿的意大利厨娘,美丽迷人的年轻侍女,英俊矫健的吧台服务生,甚至连镶着金牙,袒着硕大胸脯满脸堆笑的老板娘都有,绝对像走进了一部电影。据说这里的陈设与食品的制作方法,甚至连常客,几十年都未曾改变过,而且人们也从来不希望它改变什么。品尝着充满浓郁传统味道的意国美食与浓香咖啡,看着小店里熙熙攘攘的食客,与他们聊兴正酣的样子,我发现这里出售的可不是简简单单的一顿午饭,这里的真正商品是人们对逝去时光的追忆。

在SOHO最令人奇怪的事情是,你用了大半天的时间逛,却几乎看不见成交,有些商店好象不是为了赚钱而开的。比如我看到一家香水店,非常大,整个空间的色调全是白的,除了地板用埋设光源的白玻璃铺就之外,没有任何过分的装饰。屋子里有一个宽大的楼梯通向地下室,下面是办公区。一层用以营业的大厅里,但只有一个衣着漂亮的先生、一张巨大的深色桌子,上面摆着一瓶香水。我简直以为这是行为艺术,但朋友说美国人很实际,很少盲目摆排场,这里的房租又非常贵,不赚钱早就关门了。所以在SOHO你对一切都不能奇怪。
穿梭在一栋栋巨大的厂房之间,被一个又一个创意的、好玩儿的、奇怪的、美丽的东西吸引,我俨然成了个十足的乡下人,快乐得只会傻按照相机。人们沿着街道在模样几乎相同的建筑群中穿来走去,却因为走进了不同的房间而变换着心情。我突然悟出点SOHO的奥秘,SOHO不是商业街,也不是博物馆,更不是什么多艺术的地方。SOHO是一个大的剧院,每一家商店都是个小剧场,这里有足够的空间让你搭设舞台,去演绎你所需要的情绪。吸引游客也好,买家也罢,最终是为了吸引对这个情绪有共鸣的人。买设计也好、买感觉也好、买回忆也好,最终买走了带着标签的商品。就这样商业的艺术在人们的眼里变成了艺术的商业,既然成了艺术,就不必叫卖。

不知潘大师第一次来SOHO是个什么感觉,反正现代城拼了命地做楼书做样板间,传达的可不是商品信息。我们当时真没有这么高的见识,好在知道拼了命地跟着学,可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现在才知道,原来潘大师不光是从SOHO抄了四个字母回来。起先创造SOHO的艺术家,现在都搬到与SOHO相临的东村去了,那里是今天纽约思想最活跃的地方。但在那里可没有SOHO这么大的房子,甚至房间狭小,没有采光,厨房与客厅连在一起,人们叫这种房子为:Studio。前几天翻报纸,看见有一个房地产项目的广告语是:“北京的STUDIO”。当时就乐喷了……

唉!虽然眼下卖房不容易,也别逮个洋词儿就使呀!



作者:outofcorner海归茶馆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相关主题
[IT]北京【广告系统研发架构师/工程师】 海归招聘 2014-3-17 周一, 14:09
茶馆不讲道理的封了我网名,只好在酒吧回此帖【这种女间谍的故事确实精彩-- ... 众议院 2013-8-16 周五, 15:13
海归茶馆特区试行期间结束,茶馆恢复为海归网普通子坛,试行特区版规从此刻起废止。 海归茶馆 2013-6-01 周六, 21:18
[新闻][建议]诚聘上海爱立信C/C++/JAVA开发及测试工程师 IT 2011-12-09 周五, 13:38
[原创]谷歌合资公司谷翔北京现诚招软件开发、测试工程师数名 IT 2011-8-19 周五, 17:41
美资研发中心-高端Principal级JAVA 开发、测试工程师-北京-3... 海归职场 2010-8-23 周一, 10:16
猎头职位:全球重工制造集团-电机研发技术总工程师-30-60万 海归职场 2010-8-09 周一, 06:03
[分享]猎头职位:北京外企招系统工程师,Java开发、测试工程师 海归职场 2010-3-19 周五, 11:08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outofcorner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 为茶馆发贴过千工程添砖加瓦,---------纽约的SOHO-- -- outofcorner - (5921 Byte) 2004-5-29 周六, 05:13 (1864 reads)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茶馆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回复主题, 不能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发表投票, 您 不可以 发表活动帖子在本论坛, 不能添加附件不能下载文件, 
   热门标签 更多...
   论坛精华荟萃 更多...
   博客热门文章 更多...


海归网二次开发,based on phpbb
Copyright © 2005-2024 Haigui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