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网首页   海归宣言   导航   博客   广告位价格  
海归论坛首页 会员列表 
收 藏 夹 
论坛帮助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论坛首页 |  排行榜  |  在线私聊 |  专题 | 版规 | 搜索  | RSS  | 注册 | 活动日历
主题: ZT许锡良: 质疑韩寒有什么意义?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商务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ZT许锡良: 质疑韩寒有什么意义?   
Swind





头衔: 海归少尉
声望: 学员

加入时间: 2006/10/11
文章: 29

海归分: 2811





文章标题: ZT许锡良: 质疑韩寒有什么意义? (1418 reads)      时间: 2012-3-06 周二, 11:20   

作者:Swind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质疑韩寒有什么意义?
2012年03月05日 13:29:23分类:公民教育研究
  质疑韩寒有什么意义?





  ——答刘良华教授的《请停止对韩寒的质疑》


  许锡良




  本来我以为这个问题本无需回答,因为这个问题,我在以前的多篇文章中已经充分说明过,但是,由于那只是在其他论题上顺便论及,比较零散,没有以专题论述过。之前,刚开始质疑韩寒的时候,反对质疑的人多数争论的焦点,还是有没有代笔的可能,主要是在双方的证据上纠缠,之后随着证据链越来越多,真相越来越趋向于明朗的时候,这些人又来纠缠代笔是否可以,是否合法与合理的问题。





  由于朋友的引导,很抱歉,我今天才看到了我的朋友,华南师大教科院教授刘良华先生的文章——《请停止对韩寒的质疑》,在此迟复为歉。因此文多次点到我的名字,作为多年的老朋友、教育学界的同行,我不得不出来作点回复,否则,对不起朋友的关注。





  首先我要说明的一点是,我确实以前是写过一些文章提到韩寒的某些话语的意义,并且赞扬过韩寒。而现在又参与质疑韩寒,这是不是出尔反尔?这里要分清,我以前谈及韩寒,从来都是将之作为一个教育现象与社会公共现象来探讨的,而且是作为真实的案例出现的,我从来没有研究过作为作家的韩寒,没有读过他任何一本小说,甚至也没有怎么关注过他作为公知的韩寒,他博客上的时评文章,我很少读,因此,也无法判定他的真假问题。我只是一个教育学者,研究教育问题是我的专业职责,韩寒作为一个退学的差生,七门功课不及格,甚至连语文也只考过40分,如果这是真的,这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奇迹。刚好这个事情又发生在2000年前后,那时全国正在酝酿新课程改革。韩寒的出现,无疑给中国的新课程改革提供了最好的活典型——说明当下的应试教育,确实是毁灭人性,残害天才的教育(这一点,至今我仍然认同应试教育的危害)。在这种情况下,对韩寒在教育中的意义作出分析是理所当然的。因此,我写过一篇有影响力的文章——《韩寒是中国教育的一面镜子》,文中通过韩寒说明应试教育确实确实害人不浅。但是,对韩寒的评价,无论褒贬,都应该以真实为前提。如果,这是一个假典型,则无论褒贬,都是没有意义的。因为,那不是真实的,虚假的东西托不住真实的价值。刘良华先生特意在文中点明我以前大力赞扬过韩寒,这一点无须忌讳,但是,我从来没有成为韩寒的粉丝,从来没有把他当成什么偶像,相反,我对待韩寒一直都是将他作为学术研究的对象来关注的,在质疑韩寒过程中,我也没有对韩寒作人身攻击,而是分析韩寒事件后面蕴藏的社会问题与学术价值,尽量避免口水战、骂阵法,因为韩寒事件不仅仅是他个人的事情,而是一种社会现象。





  人如果处于被欺骗状态,作出的判断难免失误,这正是我支持方舟子质疑韩寒的原始态度。无论遇到谁,只要有造假嫌疑而且这个假影响到了公众利益,就应该面对质疑。学者的天职是学术研究,学术研究的价值在求真。韩寒事件是涉及到教育界、文学界与学术思想界三界的极有影响力的公众事件。探求这个事件的真相,是很有社会价值的。这个过程是非常好的思维训练过程,也具有很好的社会教育意义。


  其次,我要说明的是,通过质疑,至少目前可以看到这件事的意义有这些:


  1、面对一个社会公共事件,怎样才能够获得真相?怎样寻找证据?怎样才算证据?怎样推理论证?怎样作出理性的判断。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学术研究的过程,这种素养其实也就是学术修养。这个过程,方舟子先生作出的质疑分析与判断,其实是很好的思维样本。年轻后学从这样的思考中可以学习到许多科学思考的方法。


  2、韩寒被质疑,他是否代笔的问题,究竟是作为公民隐私权要受到保护,还是作为一个公众人物的公众事件可以被广泛讨论?韩寒面对质疑是否可以去法院告状?法院是否有能力解决这样的真假问题?这里涉及公域还是私域的问题。涉及到一个社会对公众人物怎样界定的问题。还涉及到怎样认定一个人是否属于公众人物,是不是随便给个人扣一个公众人物的帽子,然后就可以肆意对他作人身攻击。这都是很有学术价值的问题。在国外,这些问题早已经是常识,但是,在中国的法律界、社会学界、教育界这些国外的常识,在中国还是比较前沿问题,虽然借此机会普及这样的常识。


  3、方舟子质疑韩寒究竟是公民权,还是正常学术探讨?他的质疑是不是正当的合法的?有没有超出质疑的边界?方舟子是不是在设置道德祭坛,自己充当坛主,将韩寒拿来审判?探讨这个问题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什么叫道德祭坛,占据道德制高点?什么叫公民权利?


  4、质疑韩寒是不是类似“文革”那样的压迫与残害?质疑韩寒事件与“文革”是一样的性质吗?这个可以比较分析研究,不难作出区分。


  5、韩寒作为作家的创作代笔与作为公知的代笔,是否允许?韩寒代笔是否与当年金庸请人代笔性质一样?如果不同有什么不同?如果允许韩寒造假,这将对社会造成什么危害?这里涉及知识产权与学术思想尊严的问题。借此探讨一下知识产权的性质、来源与保护知识产权的方式,也是很有社会意义的。


  6、作为社会正义代言人的公知韩寒,一直是社会与政府不合理现象的批评者,这包装成正义之声假偶像,这种假是不是要揭露?现在种种证据已经越来越让人怀疑,他的那些社会批评的博客,也是让人代写的。代写的原因是因为韩寒已经成为了一个有着超人气影响力的公众人物,借他的口代表一些自己的声音,韩寒不仅成为一些利益集团(包装集团,包括一些媒体与经济实体)的直接利益代表,而且成为他们的利益代言人。这种包装假作家与假公知的商业竞争模式是不是合法合理的?是不是对商业市场的一种非公平竞争?这种包装与其他的商业包装究竟有什么不同?


  7、在韩寒事件中,真假问题与自由问题是不是矛盾的?韩寒这个假偶像如果坍塌,是否会导致中国社会倒退到“文革”?中国的民主法治程度是否会因此中断?求真是不是民主法治的实践过程?


  8、一个整天炫耀自己吃喝玩乐,不读书,不学习,七门功课不及格,如七盏红灯照耀自己前途的差生,却是一个天才,而此天才竟然又是假的,他在许多公开场合,表示自己几乎不读书,也缺乏社会责任担当,作为偶像,他做人的底线却很低,也没有什么信仰(这些是通过质疑寻找证据时,才陆续被人们发现的他亲口说的,以前没有人那么集中去研究这个形象究竟怎样),这样的偶像在年青学生中会产生什么影响?对教育有什么影响?如果韩寒这个在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社会浪潮中涌现出来的假偶像倒塌,会不会影响中国教育改革的进程?应试教育是否会在此基础上愈演愈烈?在中国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假偶像?这说明了什么社会问题与文化传统?


  9、通过韩寒事件,怎样看待天才与学习的关系,天赋与知识的关系。不学而能是否可能。一个不读书的天才,是否可以做到在写作的时候,引用大量的经典文献资料?


  10、一个作家,一个公共知识分子,在被人质疑为假的时候,他是否有能力自证清白?作为公众人物,在遭受质疑的时候,他是否需要自证清白?回答这个问题其实也很有意义。因为,韩寒说,如果方舟子可以这样质疑,那么以后没有作家是安全的,没有哪个学者是安全的。可是,要是真作家,真公知,他是不是立即面对公众以自己的作品为谈论对象,作一场“我这十年的创作心路历程”的演讲?通过现场回答大家的提问,是不是可以让大家烟消云散?美国华人多产高质女作家严歌苓当年被人质疑代笔包装,她是如何解套的?作为公知,要证明那些博客时评是不是自己写的,只要就当下的某个公共事件接受记者访谈,在访谈中表现出与博客时评文章学识见识相当的水平,即使口才不好,只要观点与见识够得上,也足以证明自己。可惜,韩寒无论过去,还是被质疑之后,没有一次这样的公开亮相,能够证明自己具备一个作家的创作能力与作为一个公知的学识见识水平。


  以上匆忙之间拟定的十个方面的意义,我在一个多月来的质疑文章中几乎均有不同程度的思考与涉猎,并且作出自己粗浅的尝试性回答。从质疑韩寒事件来看,其实已经充分曝露了中国教育界、文学界、出版界、学术思想界的种种问题。韩寒事件的社会意义已经大过于改革开放以后任何一件涉及文学、教育与学术领域的大事。从对待这件事情的态度可以看出,一个学者的学识、见识、思考能力与价值观念,也可以看出中国社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良华先生在文章中开篇即提出方舟子的为人问题。虽然表面上持论公允,其实他还是对方舟子的为人是有非议的,即使非议也是他的权利,这点要承认。他说:“方舟子本人的人品如何,没法评论,也不必评论。尽管总有人说,方舟子并非真心打假,他一直在选择性地打假。甚至有人说,方舟子是被人雇佣的‘五毛’,理由是,他所打假的对象,很多是与‘主旋律’唱反调的学者。”我要说的是,方舟子为人怎样,其实在质疑韩寒事情上根本无需考虑,只要考察他提出的疑点是不是真正构成疑点,他提出的证据是不是能够证明疑点的存在,至于他是不是“五毛”,是不是专门打批评主旋律的学者,也与质疑韩寒事件的真假无关。即使是贼也还有喊捉贼的权利。更何况凭什么说方舟子就是“五毛”?有人说有大佬赞扬过他的工作,这种小道消息又是怎么来的?能够接触到大佬的人,岂不是也有“五毛”嫌疑?没有人身上就要贴上善恶的标签,一个人是善还是恶,要看他的所作所为,与出身无关,与他的身份无关,用善恶评价一个人,首先要看是谁在评价,被打假打痛的造假者如果说他恶,那可能就是善的。善恶的判断是有主体性的。善恶要追问是相对谁来的,相对什么事情来说的。对我来说,那些以造假欺骗大众,欺名盗世,以骗取名声与巨额财富的人,就是恶人,这样的人被揭露之后,面对众多确切的证据百般抵赖,威吓利诱,还继续欺骗的人,就是大恶之人。一个社会罪恶滔天,常常就是用这样的办法制造出来。


  良华先生列出了,韩寒代笔包装的几种可能性:完全可能、比较可能、不太可能、绝对不可能。我想确实,就可能性而言只有这些了。然后,良华先生选定一个比较中庸的可能作为自己的认定态度。即,“比较可能”。其实韩寒代笔包装造假的问题,不仅仅是可能性的问题,可能性只是在质疑的初步阶段的一种合理推测,这四种可能性对任何人任何事情,都是合用的,其实也就等于没有说。将可能性转变事实真相,不是靠个人的态度,也不是靠推测,而是要靠证据说话。韩寒面对那么多质疑的证据链,他要不就回避,要不一开口,就漏洞百出,处处穿帮。而且已经有公开的视频证明他承认代笔包装,博客也是他人代写的,而且打电话商量代笔的视频在网络上也有公布。对于韩寒事件再也不是站在外围猜测的一个公共事件,而是越来越多的证据集中指向他造假包装嫌疑。如果韩寒和他的辩护者不去为大家解开这些证据链的死结,而韩寒自己又不出来以才华自证,而是悄然无声地躲藏起来,那是无法消除人们心中的疑虑的。


  韩寒事件考验中国人的智慧与良知。这是我对此事一个判断,也是质疑韩寒事件的动力来源。为此我也写过一篇文章作出了专门的分析。面对这样的事件不可能就这样不了了之。中国人常常面对一个重大的公众事件,最喜欢说的话就是“没有办法,算了。”因此,这个民族,这个社会才会如此多灾多难。在韩寒事件上认真与较真是很有必要的,通过此事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可以提高这个民族的思考能力与文明水准。


  至于韩寒及其包装团队在越来越多的证据面前死不承认,百般抵赖,拒绝道歉,我以为也是可能的。我也不会一厢情愿地以为他们面对证据就会坦然承认。可是,真实就是真实的,证据就是证据,那能够维持多久,也是一个问题。人的思维与人的常识,常常会维持一种追求真相的基本姿态。自己不承认并不代表自己仍然能够像原来那样风光旖旎,那样倜傥潇洒。我想通过质疑能够让造假者有所顾忌,也是一种效果。一个社会绝不能够容忍包装成“说真话”“良知代言人”的假偶像。那种危害比赤裸的撒谎者更为可怕。因为,这意味着在中国又创了一个新纪录:连真话与良知也可以用造假的方式包装,然后以欺骗的方式牟取暴利。那种不择手段的恶劣竞争,正是中华民族千年不绝的灾难根源。


  当然韩寒事件如果真相大白,中国的造假问题是否就此销声匿迹,从此天下清白太平,没有人会如此乐观幼稚。但是,社会问题的解决就是要通过一件一件具体的事情的解决来推进其社会改革的。质疑韩寒造假事件本身就是社会改革的一步。不要把社会看成是大家之外的事情,社会就是每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构成的现象。方舟子以科学知识为武器,以逻辑为工具,以证据为依据展开自己的工作,无疑是改革中国这个造假王国的一种积极的力量。他树敌众多,遭受那么多人的侮辱与谩骂,我将这种现象视之为当年荷兰思想家斯宾诺莎的遭遇、法国卢梭的遭遇,特别是美国托马斯.潘恩的遭遇。他们都曾经都在那个时代遭受到万人的唾骂,被骂为当时最邪恶的人,可是,现在的历史还原了他们的清白,见证了他们的伟大。方舟子的工作究竟有什么意义,也应该交给历史去评判。


  韩寒事件真相大白,对于那些躲藏在后面替他作公知包装的博客枪手——那些确实有一些学识与见识的专家学者或者记者,也不会因此就失业,他们可以自己站出来写出这些文章,说出自己要说的话,虽然影响力没有像原来那样借韩寒的口说出来有影响力,但是,只要心态平和,不要有成圣成王,做人上人的心态,接受真实的社会影响力那又如何?在中国借助博客作社会评论,发表自己高见的人,从来就不只是被包装的韩寒才会有。一个健康良性的社会,需要的是众声喧哗,大狗叫,小狗也叫,而不是一个社会千士之喏喏,却只有一士之谔谔。那其实也是不正常的,甚至是很可怕的。因为,这一士之谔谔,很可能成王成圣,中国专制的灾难在这里再次历史轮回。


  而这种担心正是我从朋友良华先生的《请停止质疑韩寒》一文中看出来的,在文章结尾,他说:“请停止对韩寒的质疑(但,方舟子先生可以继续质疑)。”这个话的意思是说,质疑韩寒,我许锡良不可以,其他人也不可以,大家都停止对韩寒的质疑,只有方舟子有这个权利。如果这样,那不又将方舟子质疑韩寒的这样跨多个行业与专业的社会公共事件看成只是两个人的恩仇意气之争?凭什么说其他人没有资格,也没有介入的必要?如此,岂不要从成王败寇中重新决定一个偶像?如果方舟子胜出,我们是不是又要拜方舟子为偶像?取代对韩寒的这个偶像的崇拜?那样一来,其性质岂不是中国二千多年来成王败寇的丛林法则的现代翻版?良华先生,如果说“我看透了,就这几种可能性,再质疑也没什么新的结果”,在这个意义上说“停止对韩寒的质疑”,只就其本人来说,就没什么好说的。但如果是号召大家别质疑了,那就得另说了。


  2012年3月5日星期一


  附录:刘良华:请停止对韩寒的质疑


  这段时间一直在旁观“方舟子质疑韩寒事件”。一直参与相关的讨论,但不愿意写成文字。我个人只关心四件事。


  一、我对方舟子先生的态度


  方舟子本人的人品如何,没法评论,也不必评论。尽管总有人说,方舟子并非真心打假,他一直在选择性地打假。甚至有人说,方舟子是被人雇佣的“五毛”,理由是,他所打假的对象,很多是与“主旋律”唱反调的学者。


  我个人的态度是,即便方舟子确实是选择性地打假,这种打假对中国当下的学术界普遍盛行的“学术失范”、“学术不端”也是有益的。


  二、韩寒的文章是否由他人代笔?


  有几种可能:


  1.完全可能。相关证据可以在锡良先生的凤凰博报的博客文章中那里找到一些,尽管许提供的证据还不能得出确切的“韩寒代笔”的结论。


  2.比较可能。这是我的选项。我周围的个别朋友也坚持这个选项,但不多。


  3.不太可能。这是我周围的比较多的朋友的选项,这些朋友和我以及许锡良先生一样,以前一直是欣赏、赞美韩寒的。《三重门》那样的书对我们这个群体不重要,重要的是,韩寒博客里那些智慧、机灵的词语,那些智慧、机灵的词语所表达的对一切“不公正”事件的及时的、不妥协的批评。


  4.绝对不可能,相关的辩护可以在信力健先生的凤凰博报的博客文章里看到某些断言(只是,信力健先生为韩寒辩护的语气,比较特别,他似乎只愿意讲道理,不愿意摆事实)。


  三、如果韩寒的文章确实由他人代笔(比如韩寒自己公开承认由他人代笔,然后反问,So what?这又怎么啦?),那么,韩寒有没有让他人代笔的权利?


  只有两个选项:


  1.有。韩寒完全有权利请他人代笔,就像金庸先生让倪匡代他写武侠小说那样。


  2.没有。这是许锡良老师的选项。也是我的选项。


  四、“方舟子质疑韩寒事件”最后的结果会如何?相关的问题是,韩寒是否会承认自己做假(请人代笔)?


  韩寒的可能态度是:


  1.承认代笔,公开道歉,承诺彻底退出文坛,以示惩戒。


  这样做的结果是,韩寒公开所有代笔的事实,然后,韩寒逐步淡出人们的视线,不会再继续写书,也不会再继续写博客文章。


  这样做的结果是,双方都会比较难过。韩寒难过,公众也难过,公众难过的原因是,再也看不到韩寒博客里那些智慧、机灵的词语,再也看不到那些智慧、机灵的词语所表达的对一切“不公正”事件的及时的、不妥协的批评。


  这样做的另一个结果是:“韩寒事件”成为中国公民生活史上的一个历史事件。中国人虽然总有人继续造假,但总有人以此为鉴,不敢再公然造假。


  也许,这正是许锡良先生的愿望?


  只是,这可能吗?


  2.死不认错,但也不控告方舟子,以退为进,以守为攻。


  即便有各种零散的证据显示韩寒确实有做假、代笔行为,即便各种零散的证据显示,他的《三重门》那样的作品确实由他人代笔,韩寒本人也不会亲口承认、道歉。他不太可能向公众说:对不起,我错了,我欺骗了那些支持我的善良的人们。


  韩寒之所以不会亲自承认错误,主要原因还不是韩寒本人不愿意承认,而是他的周围的既得利益者不允许他承认:韩寒事件已经不是韩寒个人能决定的事,韩寒对这件事情的反应牵涉多人(数不清的人)、多个利益集团组成的市场利益和政治利益。


  这样做的结果是,只要韩寒矢口否认代笔的事实,即便方舟子先生继续“纠缠如毒蛇、执着如怨鬼”,也几乎不能找到确信无疑的“韩寒代笔”的证据链。许锡良老师相信他所看到和听到的那些证据已经构成了确凿的“韩寒代笔”的证据链,那是许老师的一相情愿。


  只是,公众会比较失望,也因此,“公民韩寒”会逐步淡出人们的视线,不会再继续写类似《三重门》那样的书(那样会激起公愤),但会再继续写一些博客文章。再过一段时间,韩寒彻底淡出公众的视线。


  此事,不了了之。


  也许,还有第三种可能:韩寒承认代笔,公开道歉,但宣布重组写作班子,继续写书,继续写博客。只是,除了极少部分铁杆粉丝之外,从此没有人再去看他的文章,没有人再去买他的书。这种可能性几乎为零,除非,韩寒突然头脑发热,就像突然宣布要起诉方舟子那样。


  既然事实如此明了,结果也不是不可以想象,我的建议是:


  请停止对韩寒的质疑(但,方舟子先生可以继续质疑)。

作者:Swind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相关主题
方舟子“质疑”韩寒的几个关键问题 海归商务 2012-2-27 周一, 20:21
[转帖] 批评无自由,则赞美无意义 --- 为什么要保护方舟子质疑韩寒... 海归商务 2012-1-27 周五, 09:22
[分享]麦田质疑韩寒 海归茶馆 2012-1-19 周四, 02:25
凭什么把我质疑抄袭的帖子删了?拿“抄袭”当“引用”的文章继续精华,举报的帖... 众议院 2011-6-14 周二, 23:56
中国民主了,韩寒能当总统吗? 海归主坛 2010-6-07 周一, 11:14
闲话 “对韩寒的构陷、质疑还是诬陷?” 海归商务 2012-3-14 周三, 19:20
国人的演戏特质的又一表现:黄麟声明: 公权缺位, 我将诛杀韩寒倒逼真相” 海归商务 2012-4-16 周一, 11:55
ZT 许锡良: 韩寒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海归商务 2012-3-11 周日, 17:06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Swind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 ZT许锡良: 质疑韩寒有什么意义? -- Swind - (8029 Byte) 2012-3-06 周二, 11:20 (1418 reads)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商务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回复主题, 不能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发表投票, 您 不可以 发表活动帖子在本论坛, 不能添加附件不能下载文件, 
   热门标签 更多...
   论坛精华荟萃 更多...
   博客热门文章 更多...


海归网二次开发,based on phpbb
Copyright © 2005-2024 Haigui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