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网首页   海归宣言   导航   博客   广告位价格  
海归论坛首页 会员列表 
收 藏 夹 
论坛帮助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论坛首页 |  排行榜  |  在线私聊 |  专题 | 版规 | 搜索  | RSS  | 注册 | 活动日历
主题: [转帖] 【二流堂文人往事】黃苗子(一九一三年-)中国漫画家、美术史家、书法家。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茶馆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转帖] 【二流堂文人往事】黃苗子(一九一三年-)中国漫画家、美术史家、书法家。   
Diamondhorse

警告次数: 1



头衔: 海归中将

头衔: 海归中将
声望: 博导
性别: 性别:男
加入时间: 2005/11/01
文章: 4896

海归分: 442560





文章标题: [转帖] 【二流堂文人往事】黃苗子(一九一三年-)中国漫画家、美术史家、书法家。 (1407 reads)      时间: 2009-3-29 周日, 09:34   

作者:Diamondhorse海归茶馆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一九一三年,黃苗子出生于广东省中山市的的书香世家,五歲來香港

接受教育。十九歲到全国文化中心上海,被上海市长吴铁城安排任政

府职员,同时从事漫画创作。抗战爆发后到广州、香港、重庆,在重

庆与女画家郁风结婚,与‘二流堂‘文艺界人士交往密切。一九五○

年后定居北京。一九五七年被定为右派,遣送北大荒劳动改造。一九

六六年文革爆发后被捕入狱。出狱以后转向书法创作。



著作有散文集《貨郎集》、《敬惜字紙》、《無夢庵流水賬》、《青

燈瑣記》、《風雨落花》、《雪泥爪印》、《世說新篇》、《茶酒閑

聊》、《人文瑣屑》等;詩集有《牛油集》、《三家詩》等;美術論

著有《吳道子事輯》、《八大山人傳》、《畫壇師友錄》、《藝林一

枝》等;書畫集有《黃苗子書法選》、《中國書法精品選——黃苗

子》、《草書木蘭辭》、《苗子雜書》等。



·········



黄苗子郁风:一流人物二流堂



近三十年间,黄苗子和郁风夫妇书画合璧,声名日隆,但他们却自称是

“行走在艺术世界里的小票友”——



·两个版本的初次见面



记忆有时是靠不住的。即使亲历之事,数十年后回忆起来,也往往成

了另一种传奇。历史就是这么有趣。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大上海,黄苗子和郁风第一次见面。然而,这次见

面在他们两个人的回忆里却有两个版本。



黄苗子的版本是:我记得是和郁风在叶浅予家见面的。当时,我经常

去找叶浅予。晚上,郁达夫来了,我没有发现他带着侄女郁风来,就

说:“达夫,你管管你的侄女啊!”郁达夫答道:“你瞧,我带她来

了!”



郁风的版本则是:当时我才十七八岁,初出茅庐,从北平艺术专科学

校刚毕业。我年轻,什么也不懂,跟着叔叔郁达夫到处乱转。郁达夫

带我去霞飞路的漫画俱乐部,黄苗子他们几个漫画家就经常在那里聚

会。当时是在一个按摩院楼上见的面,那是个不大好的地方,可能不

仅仅有按摩。他们一帮人在一起,我跟张光宇、张正宇、丁聪、叶浅

予,还有黄苗子见的面,都是头一次,以前不认识他们。我记得清楚

极了,没有错的。可能也不矛盾,他说的是一回事,我说的是一回事。



·两个不同背景的人



黄苗子生于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书香世家,父亲黄冷观与国民党要

员吴铁城曾同为同盟会员。拜吴铁城之赐,黄苗子一直是拿铁饭碗的

国民党高级公务员。岭南名家邓尔雅开启了黄苗子一生为学之门,当

时黄冷观在香港办中学,邓尔雅跟黄冷观是同学,就经常来教黄苗子。

古诗文的阅读和背诵奠定了黄苗子的文学基础,练习书法则是他每日

乐此不疲的功课。



早在进入香港中华中学读书前,黄苗子就喜欢上漫画,十六岁时创作

的漫画《魔》入选香港学生画展,并在叶浅予主编的《上海漫画》发

表,这使他对上海无限向往。一九三二年,黄苗子从香港跑到上海投

笔从戎,黄冷观紧急给时任上海市长的吴铁城拍电报,拜托他关照儿

子。吴铁城把黄苗子安排在上海市政府任职。黄苗子身在官场,心在

艺坛,与许多画家成为至交。



一年后,郁风也随家人从北京南迁上海。与黄苗子不同,郁风的父亲

郁华、叔叔郁达夫都曾留学日本。郁华是著名法官,曾营救田汉、阳

翰笙、廖承志等左派人士,郁达夫是新文学健将。郁风的大法官父亲

和大作家三叔在她的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郁风受郁达夫的影响,热

衷进步活动。郁达夫曾带郁风去见鲁迅,郁风至今记得鲁迅和蔼的笑

容,以及他很特别的用大拇指和四个手指拿香烟而不是夹在食指和中

指中间的姿势。有一次郁达夫很直率地对鲁迅说:‘我侄女学画,你

有什么画册给她一本吧。’鲁迅果然送了郁风一本《引玉集》。郁风

先在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学习油画,随后到南京中央大学在徐悲鸿、潘

玉良门下深造。



和郁达夫的交往,黄苗子记得很清楚。每次郁达夫从杭州来上海,邵

洵美都会打电话把黄苗子约出来,一起吃饭聊天。邵洵美是上海‘文

坛孟尝君’,他创办的时代图书公司,把当时有名的漫画家张光宇、

张正宇、叶浅予、鲁少飞全都收罗进去。黄苗子有空就到时代图书公

司,和这些年轻艺术家们玩在一起。郁风就在这时候走进他的世界,

才人相聚,意趣相投,家庭背景大不相同的两个年轻人常常在一起谈

时事、报纸、文艺,因为艺术交流而成为了朋友。



·战火中的婚礼



抗日战争全面展开后,很多上海的文人被迫流亡广州,当时郭沫若是

《救亡日报》的挂名社长,由夏衍主办,郁风为记者。有一次,夏衍

对黄苗子诉说《救亡日报》缺乏白报纸。黄苗子积极支持抗战,想出

了个主意,建议夏衍以郭沫若的名义写个报告,上交广东政府,要求

进口国外的白报纸,理由是宣传抗日,这样可以免关税。夏衍照计而

行,很顺利地得到批准。多余的纸张,在广州卖出去,得到一些钱,

又可以养活《救亡日报》了,一举两得。



黄苗子与夏衍交往,自然免不了与郁风接触。当时,黄苗子二十四岁,

郁风二十一岁,二人已经在上海相识,又在千里之外的广州相逢。后

来几经周折,两人又相继来到重庆。在重庆,黄苗子、郁风、夏衍、

徐迟、冯亦代常聚在一起。当黄苗子向郁风求婚时,以革命者自居的

郁风觉得难以抉择,因为黄苗子这时依然在国民党政府任职。为黄苗

子担任说客的是共产党人夏衍,夏衍专程到盘溪徐悲鸿的美术学院找

到了郁风,玉成了黄苗子、郁风的‘国共合作’。一九四五年五月,

他们在郭沫若的家里举行订婚仪式。当年十一月,不同政党的要员在

重庆一同参加他们的婚礼,书法大家沈尹默做证婚人,柳亚子和郭沫

若合诗:跃冶祥金飞郁凤,舞阶干羽格黄苗。芦笙今日调新调,连理

枝头瓜瓞标。



“二流堂”风云



在黄公馆的不远处,有一个文化人的住所,名为‘碧庐’,这是电影

界著名报刊编辑唐瑜自费建造的房子,用来接纳文艺界的穷朋友。常

常在这里的有革命家兼艺术家夏衍、漫画家丁聪、剧作家吴祖光、画

家叶浅予、大牌明星金山、翻译家冯亦代、歌唱家盛家伦、黄苗子和

郁风夫妇。大家性情相投,自由自在地欢聚一堂。



那时进步文化人多与共产党来往较频,结交的是周恩来、潘汉年、廖

承志、乔冠华这样的朋友。从延安来的秧歌剧《兄妹开荒》中有个陕

北名词‘二流子’,引起了‘碧庐’中人的兴趣,这些文化人平时不

用严格上班办公,生活自由散漫,便互相用‘二流子’调侃。有一次,

郭沫若来“碧庐”聊天,兴致勃勃地要题匾“二流堂”,一时没找到

宣纸和毛笔,并未题成,但‘二流堂’的名号从此就叫开了。



‘二流堂’在民族水深火热之际安顿了一批文化人,而不同学科的文

化交流,更成就了日后一批文化大家。



一九四九年后的北京栖凤楼,住着黄苗子和郁风、吴祖光和新凤霞、

盛家伦、戴浩,盛家伦称这里是北京‘二流堂’。当时大家聚到一起,

各自有各自的朋友。黄苗子跟郁风是美术界的朋友多,盛家伦音乐界

的朋友多,吴祖光是戏剧界的朋友多。黄苗子回忆说:‘ “二流堂”

除了在朋友上的感情沟通,更多是推动大家专业之间的交流。比如吴

祖光搞梅兰芳的戏剧,就把我、张光宇、张正宇请进去做艺术顾问,

对布景等提出意见。这一类的事情很多,我们没有有意识地去振兴中

华文化,但是实际上也做了一些这方面的工作。’



这批志趣相投的文化人聚在一起,并不知道厄运将至。一九六七年十

二月十三日的《人民日报》上,赫然刊登了著名檄文《粉碎中国的裴

多菲俱乐部‘二流堂’》,字字粗黑。‘二流堂’一案株连数人。黄

苗子和郁风夫妇名列其中,受害的除了一批熟知的堂友之外,还有阳

翰笙、叶浅予、丁聪、冯亦代、潘汉年、赵丹、华君武、聂绀弩等。



‘文革‘时期,黄苗子和郁风夫妇含冤入狱七年,关押在同一个监狱,

却相互不知下落。在郁风的回忆里,监狱生活成了一种修炼:‘坚持

锻炼,斗室之内,日行万米,就感到生命的正常存在。因为我相信,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身体被禁锢了,思想却可以自由飞翔,和古人、

世界对话,飞向每一个熟识的人,飞向每一处可怀恋的地方。‘



·亦师亦友‘双子星’



黄苗子说:‘我这一辈子得到过最大的益处就是朋友。我原来只是中

学毕业,没有什么学历,都是靠长辈、朋友的帮助,才有了一些学

问。’



很多朋友比他年长。一九五七年,黄苗子到广州送母亲上船回香港,

为了研究唐代画圣吴道子,特别去中山大学拜访陈寅恪先生。当时,

陈寅恪的眼睛已经看不清楚,要跟着一条白线去课堂。黄苗子记得:

‘陈老的头脑十分清醒,博闻强记。他指导我,让我查《新唐书》—

——第几卷第几页有一些有关唐代壁画的材料,《旧唐书》第几卷第

几页也有———都是如数家珍。’



其实,除了众多良师益友之外,黄苗子与郁风就是彼此艺术上的师

友。郁风笑道:‘我经常是他的第一个批评者,他写了字,我其实不

懂,但是我从艺术的角度、直觉、构图等方面,最不客气地评价。他

有时候听,有时候也不听。我的画,他也批评。后来,他总说他画画

是跟我学的,其实不是。我们先后在澳大利亚生活了十年,那里地大

人稀,住的房子很大,我们也有一个很大的工作室。我们一共有三个

工作台,中间有一个大桌子,我画完以后的颜料都不用收起来,他写

完了字就‘偷用’我的颜料画画。’



现在,沧桑之后,苗子、郁风在北京安度晚年。两个人的年龄加起来

已是一百八十多岁了,但是,看上去面容红润,耳聪目明,黄苗子不

时欢笑,郁风中气十足。



近三十年间,黄苗子和郁风声名日隆,夫妇书画合璧,被誉为中国艺

术界的“双子星座”,但他们却自称是‘行走在艺术世界里的小票

友’。黄苗子的打油诗和郁风的散文,在他们看来不过是玩票,却玩

出大家风范。在家中有黄苗子手书的“安晚”二字,那正是他们自状

和自求的心态。



岁月如风,老友渐渐老去,有人一睡不再醒,有人大笑而逝。夏衍走

了,叶浅予走了,吴祖光走了,冯亦代走了,启功走了,都带着笑。

夏衍去世时,朋友相顾说:‘这是喜丧!喜丧!’黄苗子郁风夫妇送

的挽联中有句:‘旧梦懒寻翻手作云覆手雨,平生师友一流人物二流

堂。’ (李怀宇)

作者:Diamondhorse海归茶馆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相关主题
[音乐]【Sarah Brightman 的人生咏叹】Tu quieres... 英文歌曲 2009-3-21 周六, 22:41
给斜阳点冷水:转帖一个 "姜文那一哆嗦---《让子弹飞》观后&q... 海归酒吧 2010-12-23 周四, 09:32
【天下奇文同欣赏】从感恩节吃火鸡看刘晓庆的“三百年殖民地” 春秋茶馆 2010-12-11 周六, 11:55
[转帖]【08.12.5 费加罗报】中国太过分了! 作者 皮埃尔罗斯林 海归主坛 2008-12-06 周六, 05:04
[转帖]【手把清凉向逍遥】——曲璞扇面展作品欣赏 艺术鉴赏 2008-4-24 周四, 09:43
ZT      ... 海归论坛 2004-8-26 周四, 19:33
【谁不说俺家乡好】好日子 祝大家新春快乐! 高山流水 2013-2-10 周日, 11:32
【Standchen 舒伯特小夜曲】by 叶子 高山流水 2012-9-18 周二, 00:14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Diamondhorse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茶馆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回复主题, 不能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发表投票, 您 不可以 发表活动帖子在本论坛, 不能添加附件不能下载文件, 
   热门标签 更多...
   论坛精华荟萃 更多...
   博客热门文章 更多...


海归网二次开发,based on phpbb
Copyright © 2005-2024 Haigui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