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网首页   海归宣言   导航   博客   广告位价格  
海归论坛首页 会员列表 
收 藏 夹 
论坛帮助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论坛首页 |  排行榜  |  在线私聊 |  专题 | 版规 | 搜索  | RSS  | 注册 | 活动日历
主题: 金融理论系列--风险杠杆购并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商务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金融理论系列--风险杠杆购并   
永远的衡
[博客]
[个人文集]




头衔: 海归中校

头衔: 海归中校

性别: 性别:女
加入时间: 2004/03/11
文章: 395

海归分: 46251





文章标题: 金融理论系列--风险杠杆购并 (1979 reads)      时间: 2004-6-10 周四, 20:48   

作者:永远的衡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杠杆购并(leveraged buyout)起源并风行于美国。今天,在变革的中国,其生命力已初
露端倪。杠杆购并就是收购方主要通过借债来获得目标公司的产权,即借助财务杠杆作
用完成购并活动,因而被称为“杠杆购并”。 杠杆购并资金来源于风险资本,即称为风
险杠杆购并。.

一、杠杆购并的复兴

一般意义上的“企业购并”在美国由来已久,但为什么从70年代后期开始,杠杆购并会
在美国复兴呢?它兴起的原因和背景是什么?总的来说,主要是由于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初
期,美国的经济环境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具体分析,有以下几点:

(一).这一时期发生的通货膨胀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很大.通货膨胀对公司资产的价值
和运用都有直接的影晌。第一,通货膨胀使公司资产的名义价值超过其历史成本。美国1
981年” 经济复兴税法” (ERTA)允许企业对新购进的旧资产和全新资产采用加速折旧。
企业利用这一机会收购资产,可以在较大基数之上从头加速提取折旧.而且,依据美国1986
年税制改革以前的税法,全盘收购对企业税赋更为有利,因为税法规定;清算中的企业出
售其资产可免缴资本收益税.第二,通货膨胀使企业实际债务负担减轻.因为债务利息率
是固定的,并不随物价指数上涨而升高,从而通过举债可以获得通货膨胀带来的部分收益,


进而转移债务负担。

(二) 税法的变动是促进杠杆作用兼并的另一重要原因。50年代到60年代,由
于联邦所得税率(适用于公司营业收入)与资本收益税率之间差异较大,相比而言,美
国联邦所得税率偏高,而资本收益税率偏低,从而极大地推动了股票市场的繁荣。70
年代后,国家对税率进行了调整:所得税率下降为50%,资本收益税率 的上限提高至
35%。两者税率差距缩小,使得股票交易在70年代处于“零增长”时期,很多股票不
得不以低于公司帐面价值的价格出售。股票的上市与发行也不活跃,企业主要以借债来
融通资金。而且,持续的通货膨胀及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使得借债更为合算。19
81年的“经济复兴税法”使得职工持股计划(ESOP)更具吸引力。职工持股计划
,是一项鼓励职工购股、参股,增强职工参与意识的计划方案。利用该计划,可以从银
行贷款购买公司股票,并且在利率和本金偿付上享有优惠。因而,公司通过ESOP计
划借进贷款更加有利可图。

(三)购并活动需要巨额资金,金融机构的贷款是购并资金的重要来源。由于政府
对金融管制的放松,金融机构之间竞争加剧,金融机构自身取得资金的成本也在上升,
这使得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努力寻找放款渠道。1978年以前,为杠杆并购提供贷款
的只是少数大保险公司。而现在,各种金融机构都设置有专门的并购部门。据估计,并
购所需资金90%是来自金融机构的贷款,并且贷款的数目和种类都在不断增多。

综上所述,通货膨胀、税制修改、充足的金融市场是促进杠杆购并的三个宏观经济
条件。为适应宏观经济变动,企业纷纷采取措施,期望从中获得好处,杠杆购并随之兴


起。

风险杠杆购并与一般杠杆购并的区别在于,前者的债务资金不是来源于银行贷款,
而是来源于风险投资资金。而且风险杠杆购并的资金运用也与一般杠杆购不同,它是用
于富有创新精细和潜在市场的风险企业。

二、杠杆购并的好处

1.对管理人员有激励效应

下面主要分析一种典型的杠杆收购(把上市公司转为非上市的杠杆收购)杠杆收购
,尤其是管理层收购(以目标公司管理层为主要推动力量的杠杆收购),使管理人员持
股增加,从而增加了他们提高经营业绩的动力。首先,一些高效益的投资项目需要管理
人员付出极其艰辛的努力,因此,只有在管理人员获得与该项目收益相应的收益时,该
项目才会被采纳。但是,外部股东可能会认为对这些管理人员报酬合同“过于慷慨”。
在这种情况下,将上市公司转为非上市有助于报酬协议的达成。其次,上市公司管理人
员可能浪费资源,以在潜在的竞争者和外部的股东面前保住自己的职位。他们可能进行
一些利润并非最高、但收益比较容易受到外部人士注意的项目。转为非上市可以消除这
类成本。一般说来,按管者持有大量股权。因此,他们会密切关注接管后的企业管理。
这将减少管理人员与股东之间的信息不通畅、不对称现象。从这种角度来说,杠杆收购
导致的“股权集中”反映了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再结合,这必然会降低代理人成本。再次
,自由现金流量往往促使管理人员进行奢侈的支出,而不是将其作为股息分发给股东。


通过杠杆收购而增加债务,可以迫使这些现金流量被用于偿还债务。此外,杠杆收购是
支付股息的有效替换方式。相对于股息的发放来说,管理人员对于偿还债务的自由选择
余地就比较小了。因此,债务的增加减少了管理人员对自由现金流量的分配权;杠杆收
购减少了自由现金流量引致的代理人成本。债务的增加也会给管理人员带来压力,并促
使其加倍努力,以避免公司破产。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杠杆收购代表了一种债务约
束行为,对管理人员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下面两组数据可作为上述理论的经验证据。第一,在管理层收购后,管理人员持有
股权比例大大增加。一项1980年到1986年间对76例管理层收购的抽样表明,接管前,总
裁和管理人员的持股份额比例分别为1.4%、5.88%。按管后,分别变为6.40%和22.63%。
因此,管理人员所有权在接管后增加了三倍。第二,杠杆收购企业的经营业绩。研究人
员通过对重新上市的公司的第二次公开发行公告书的发现,超过2/3的企业(72家中有54
家)揭示了在杠杆收购后至少进行了一项重组活动。这些活动包括重新调整资产(生产设
备重组以及资产剥离等等)、采取成本降低计划、改变市场策略(包括产品线、产品质量
、定价以及客户服务)等等。作为这些重组活动的结果,这些公司的经营业绩有了很大改
善。在35例可以获得相关数据的案例中,对于中等规模的企业,在杠杆收购后到第二次
公开发行前这段时期(平均为29个月)中,以不变价格衡量的总销售额增加了94%,毛利润
和经营利润分别上升了27.0%和45.4%,成果是比较显著的。

2.其它好处

(1)对被收购方而言:



由于公司整体经营战略的变化,本公司的分支机构或子公司可能已不再适宜继续经
营,那么可以通过杠杆收购卖出股权同时保全自己员工的利益,避免劳资冲突。另外,
如果股票市场不活跃,很多股票的市价低于其资产净值,而杠杆购并却能在市价基础上
为其支付一笔溢价;对于那些“烟囱工业”(夕阳产业)来说,因为发展前景不乐观,这
种溢价效应更加明显。

(2)对于收购方而言:

a.杠杆作用,以少量的投资购得一家颇具规模的企业,并充分享受高额负债带来的
杠杆作用。

b.纳税优惠,高杠杆带来更多利息避税。帐面资产价值增加带来较高折旧;如果被
收购方是亏损企业,还会产生亏损递延等等作用。

(3)对债权人而言:

可获得高于优惠利率3-5个百分点的利率好处,另一方面又可通过接受抵押、担保,
参股等多种形式降低贷款风险。

(4)对政府而言:



前面提到参与杠杆购并的公司可以获得纳税优惠,那么这是否意味着财富由国家转
向企业,国家利益受到损害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对于在杠杆收购中出售的股票,股东要
为相应的资本利得缴纳所得税;另外,如果以后企业变得更加强大并重新公开上市,公
司将会交纳更多的公司税。

为什么国家和企业均可受益,原因就在于杠杆购并往往会带来价值创造的过程。这
在前面所述的管理人员激励效用中可以得到一定的启示。另外一个价值源泉可能来自杠
杆购并带来的资产重组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杠杆购并的适用条件

何种企业适合杠杆购并很难一概而论。然而,一般而言,并购目标对并购方的吸引
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稳定的现金流量。债权人对现金流量的稳定性尤为关注,在他们看来,现金流量
的稳定性甚至比其数额大小还要重要。

2.稳定而富有经验的管理层。贷款方对于收购目标的管理人员的要求往往比较苛刻
,因为只有管理人员尽心尽力,才能保证本金和利息如期偿还。人员的稳定性一般根据
管理人员的任职时间长短判断。管理人员就职时间愈久,则贷款方认为他们在完成收购
后留任的可能性愈大。



3.充裕的成本降低空间。杠杆收购后目标公司不得不承担新的负债压力,如果公司
可以比较容易地降低成本,那么这种压力就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冲,可能的降低成本
措施包括裁员、减少资本性支出、清理冗余设备、控制营运费用等。据统计,美国公司
发生并购后,行政人员的平均裁减比例为16%,而生产线上的工人的裁减比例则微乎其微


4.一定规模的股东权益。目标企业用于抵押的资产可以为债权人提供某种保护,再
此基础上,如果收购方能够做一定数额的权益投资,如增加一定的股本金等,那么债权
人的风险就可以得到进一步的缓冲。进入九十年代以来,贷款方的自我保护意识普遍有
所增强,因此对收购方权益投资比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5.收购前较低的负债。如果目标企业在收购前的负债低于可抵押资产的价值,那么收购
方在收购该企业后就可以承担更多的债务。而如果目标企业已经是负债累累以至资不抵
债,那么收购方就不能获得新的负债能力。

6.易于分离的非核心产业。如果目标企业拥有较易出售的非核心部门或产业,那么
,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出售这样的部门或产业,迅速地获得偿债资金。这是能够吸引
贷款方的优势之一。

四、杠杆购并的操作过程

下面以杠杆购并的一种典型形式,即把已上市的公司通过杠杆购并转为非上市公司


为例,介绍一下杠杆购并的主要过程。

第一阶段:筹措接管所需要的资金,以及设计出一套管理人员激励体系。通常情况
下,由公司的最高管理人员或接管专家们领导的收购集团提供10%的资金,作为新公司的
权益基础。以股票期权或认购权的形式向管理人员提供基于股票价格的激励报酬。这样
,如果企业经营得好,管理人员(不包括董事)的股份额将不断增加,一般最终会高于30%
。所需要资金的50%到60%通过以公司资产为抵押向银行申请有抵押收购贷款。该贷款可
以由数家商业银行组成辛迪加来提供。这部分资金也可以由保险公司,或专门进行风险
资本投资或杠杆收购的有限合伙企业来提供。如果资金来源为风险投资,这样的标杆收
购就叫做风险杠杆购并,其他资金以各种级别的次等债券形式,通过私募(针对养老金基
金、保险公司、风险投资企业等)或公开发行高收益率债务(也就是垃圾债券)来筹措。

第二阶段:组织起来的收购集团购买目标公司所有发行在外的股票(购买股票形式)
,或者购买目标公司的所有资产(购买资产形式)。为了逐渐偿还银行贷款,降低债务,
公司新的所有者将公司的一部分出售,并大力降低库存。

第三阶段:管理人员通过削减经营成本,改变市场战略,力图增加利润和现金流量
。他们将整顿和重组生产设备,增强库存控制和应收账款管理,改变产品质量、产品线
及定价,调整雇员工作,并努力与供应商达成更为有利的条款。为了按时支付大大膨胀
的债务,他们甚至将进行裁员,并削减在研究和新厂房设备方面的投资。

第四阶段:如果调整后的公司能够更加强大,并且该投资集团的目标已经达到,该


集团可能使公司重新变为公众持股公司,称为反向杠杆收购。这个过程可以通过公开发
行股权来实现(这一发行通常称为第二次公开发行)。这样做的一个原因就是为现有股
东提供流动性。此外,一项针对1976年到1987年间72家进行反向杠杆收购的企业进行的
研究揭示了86%的企业打算用第二次公开发行筹集的资金来降低公司的杠杆率。进行反向
杠杆收购的大多数是成功的杠杆收购公司。以上除第一阶段以外,风险杠杆购并与一般
杠杆购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五、杠杆购并在中国

当前,中国经济改革正全方位进行,然而重中之重在于企业改革。在企业改革中,
“购并”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越来越爱到政府和各届的重视和青睐。 中国现
代的经济结构以及企业制度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已到了必须进行调整和升级的阶段
。一些历史累积问题只有通过比较剧烈的手段才能解决。例如,对一些包袱沉重且缺少
存在必要的企业实行破产或兼并。但是,中国目前的社会政治与经济体制不容许企业大
规模破产,而将众多劳动者抛向街头。因而,在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备的情况下,需要
主要运用兼并和资产重组这种比破产更温和的手段来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

我国由政府推动的资产重组和企业兼并活动始于1984年,到1988年达到一个小的高
潮。1989年经济紧缩后逐渐终止。1993年开始的经济软着陆使政府重新起动购并与重组
。十五大召开后,企业改革力度加大,步伐加快,再加之市场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市场
机制的进一步健全,这一切都为企业购并创造了良好的土壤。可以说,企业购并的新时
代已经到来!


集团可能使公司重新变为公众持股公司,称为反向杠杆收购。这个过程可以通过公开发
行股权来实现(这一发行通常称为第二次公开发行)。这样做的一个原因就是为现有股
东提供流动性。此外,一项针对1976年到1987年间72家进行反向杠杆收购的企业进行的
研究揭示了86%的企业打算用第二次公开发行筹集的资金来降低公司的杠杆率。进行反向
杠杆收购的大多数是成功的杠杆收购公司。以上除第一阶段以外,风险杠杆购并与一般
杠杆购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五、杠杆购并在中国

当前,中国经济改革正全方位进行,然而重中之重在于企业改革。在企业改革中,
“购并”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越来越爱到政府和各届的重视和青睐。 中国现
代的经济结构以及企业制度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已到了必须进行调整和升级的阶段
。一些历史累积问题只有通过比较剧烈的手段才能解决。例如,对一些包袱沉重且缺少
存在必要的企业实行破产或兼并。但是,中国目前的社会政治与经济体制不容许企业大
规模破产,而将众多劳动者抛向街头。因而,在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备的情况下,需要
主要运用兼并和资产重组这种比破产更温和的手段来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

我国由政府推动的资产重组和企业兼并活动始于1984年,到1988年达到一个小的高
潮。1989年经济紧缩后逐渐终止。1993年开始的经济软着陆使政府重新起动购并与重组
。十五大召开后,企业改革力度加大,步伐加快,再加之市场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市场
机制的进一步健全,这一切都为企业购并创造了良好的土壤。可以说,企业购并的新时
代已经到来!


作为购并形式的一种,杠杆购并在中国具有其广阔的发展前景。

第一,我国目前存在大量应该被收购的企业,这些企业拥有相当数量的有形无形的
资产,便资产运营效率较低,迫切需要进行重组,寻找出路。

第二,除了极少数实力相当于雄厚的公司之外,大多数优势企业无法完全靠自有资
金进行购并活动。况且,即使资金雄厚的公司,出于资本结构优化等方面的考虑,也可
能通过举债实现购并。

第三,我国金融机构存在数万亿的存款,这些存款急待寻找有效率的投资渠道。

综上所述,尽管在实际运作中,不可避免会遇到一系列的障碍与困难,但“杠杆购
并”作为一种有效的经济调整方式,在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兴起和发展,我国的风险杠杆购并也将会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重
要的金融方式



作者:永远的衡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相关主题
zt 文革中长大的中国金融新星华尔街呼风唤雨 海归论坛 2005-7-20 周三, 08:15
金溢理财:如何将风险控制到最小 谈股论金 2012-10-11 周四, 15:50
[原创]【玄玄金屋】投资者规避风险决心坚定 金价仍有极强上升动能 谈股论金 2010-7-01 周四, 11:05
[转帖]赛富亚洲基金阎焱:现在就是风险投资最佳时机 海归主坛 2008-11-18 周二, 20:41
基金系列:弘迈生物风险基金登陆天津 戴相龙会见基金创始人(转帖) 海归主坛 2007-9-28 周五, 08:33
《海归黄埔军校》课程《股权融资》第四章《风险投资》:风险投资的法律:Dra... 海归黄埔军校 2007-5-21 周一, 00:19
《海归黄埔军校》课程《股权融资》第四章《风险投资》:美国合伙制与风险投资运... 海归黄埔军校 2004-7-30 周五, 07:03
VC系列:深圳金蝶软件公司引入风险投资案例分析  (转贴) 海归论坛 2004-6-29 周二, 14:46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永远的衡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 金融理论系列--风险杠杆购并 -- 永远的衡 - (6740 Byte) 2004-6-10 周四, 20:48 (1979 reads)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商务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回复主题, 不能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发表投票, 您 不可以 发表活动帖子在本论坛, 不能添加附件不能下载文件, 
   热门标签 更多...
   论坛精华荟萃 更多...
   博客热门文章 更多...


海归网二次开发,based on phpbb
Copyright © 2005-2024 Haigui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