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网首页   海归宣言   导航   博客   广告位价格  
海归论坛首页 会员列表 
收 藏 夹 
论坛帮助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论坛首页 |  排行榜  |  在线私聊 |  专题 | 版规 | 搜索  | RSS  | 注册 | 活动日历
主题: 上海吃喝玩乐系列:【精彩照片】上海M On The Bund -- 米氏餐厅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茶馆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上海吃喝玩乐系列:【精彩照片】上海M On The Bund -- 米氏餐厅   
所跟贴 上海吃喝玩乐系列:【精彩照片】上海M On The Bund -- 米氏餐厅 -- 安普若 - (7480 Byte) 2003-8-01 周五, 13:45 (6557 reads)
转贴王




头衔: 海归少校

头衔: 海归少校
声望: 学员

加入时间: 2005/09/07
文章: 91

海归分: 18174





文章标题: 城市新贵族与奴性崇拜 (522 reads)      时间: 2004-1-26 周一, 00:48   

作者:转贴王海归茶馆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城市新贵族与奴性崇拜

--以《上海宝贝》为例

李星良

  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文艺中,随着现实主义思潮影响力的减弱,代之而起的是具有浓厚“小资产阶级情调”的生活作风和创作时尚。随着这股浪潮而来的是各种小报、网络新闻、街头书摊的喧嚣,和形形色色的自命不凡的炫耀和争吵。这一切在《上海宝贝》所塑造的人物身上有集中的、生动的表现,很值得回味。

缺乏自信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这是一群典型的城市女性,从现代市民社会享乐、浮夸的生活中直接产生出来。她们没有历史,小心地回避一切可能使人想起历史的话题;没有传统,直接继承了现代西方发达国家远离传统的生活;没有政治,在她们的生活中只出现她们所在的特殊阶层,决不涉及到与其它阶层的关系。这是一批“醉心贵族的小市民”。

  说她们是贵族,因为她们的不劳而获、饱食终日正符合贵族的寄生特性。在对劳动的鄙弃、对物质享受的追求,以及对艺术、时尚等的虚伪爱好方面,她们远远超出资产阶级,直达贵族。说她们是小市民,因为她们实际上不是贵族,也不是资产者,而是“白领”,或者是想象中的“白领”。她们的贵族观念无非是资产阶级的享受加上贵族的懒惰。她们不了解历史,特别是法国贵族的历史,也不理解真正的资产阶级,她们幻想在社会主义国家里用资产阶级的钞票过上法国贵族的生活。这种对资产者和贵族的效仿,充满了小市民习气。她们事实上对自身人格和信仰的贬低,表现出对本阶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不自信。

  她们对价值、时尚、美的理解,由于炫耀的需要,变得笨拙、破碎,反而低于大众的水平。普列汉诺夫在《论艺术》中提到一个有趣的例子:在塞内冈比亚,富有的黑人妇女故意穿著蹩脚的小鞋,因为她们不劳动,有足够的空闲时间,“仅仅由于与劳累(因而也是贫困的)的妇女的步态恰恰相反,所以才获得意义”(普列汉诺夫:《论艺术》第1分册,第82页,三联书店,1964年)。那些《上海宝贝》中的女性群体的价值观、审美观也大抵如此。这本书彻底避开政治问题。小说中展示的生活环境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只是那些能展示这个阶层的热切欲望的住宅、酒吧、橱窗等,而凡是涉及中国真正的市民社会的地方,作者都一笔带过。对于生活环境的真实状况,则极力加以掩盖。如作者(即小说的自述者“我”,下同)曾提到火车站广场在雨中徘徊的民工,但他们仿佛不属于这个社会,他们只是另一个世界的匆匆过客。作者向读者展现的是一副拼凑起来的富有、祥和、文明(其实是西方的腐朽文明)和由于过于悠闲而迷失了方向的颓废社会。但小说作者煞费苦心营造的“颓废”气氛却是没有阅历、没有历史、缺乏现实感的被夸大了的空虚,是一种用来炫耀的借口。这种“颓废”由于歪曲了现代市民社会的形象,也必将使市民社会受辱。

  这个群体对自己的社会价值、生存意义极不自信,对自己的社会性质也很敏感:“某种意义上,我的朋友们都是用越来越夸张越来越失控的话语制造追命夺魂的快感的一群纨绔子弟,一群吃着想象的翅膀和蓝色、诱惑、不惹真实的脉脉温情相互依存的小虫子,是附在这座城市骨头上的蛆虫,但又万分性感,甜蜜地蠕动,城市的古怪的浪漫与真正的诗意正是由我们这群人创造的”(卫慧:《上海宝贝》,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年第1版,第234-235页,以下引用均出此书)。

病态的幻想和夸耀

  作者对西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渴望、羡慕、崇拜达到了病态的地步。小说结构的安排、小说中人物的言谈举止极尽模仿、粉饰、渲染之能事。小说每一章的开篇都是以一位外国作家的名言开头的。比如,作者在第一章引用了乔尼·米切尔《献给莎伦的歌》中的话:“生几个孩子”,“为自己找一个慈善团体,帮助穷人和病残者,或者投入时间改善生态环境”。可我们看不出这段引言和她要写的东西有什么联系。我们且称之为“装饰性引用”。小说的最后一章引用的是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小说结尾老太太的问题“你是谁?”的真实含义,无非是说“你变了,我认不出你了”,而这也和笛卡尔毫无关系。

  在对西方文化的幻想中,作者陷于幻觉,恍惚中认为自己就生活在欧洲的某一个地方。难怪上海的阳光像“泼翻的苏格兰威士忌酒”,城市里的景色则“像欧洲电影里的一种情绪”。她喝的是“三得利”牌汽水,用“妈妈之选”牌色拉乳做水果色拉。当然,“德芙”牌黑巧克力还有助于启发灵感(第23页等处)。我们这些笨拙的读者大概可以猜到“MONO”是一种唱片,因为作者把它放进唱机后,那“伤感、潮湿、冶丽的女声在法国旧式电影音乐般的背景中慢慢浮现出来”(第38页)。

  作者一定要把她的朋友“天天”打扮得像个洋人。天天的手“不得不放下”的肯定是“一本英文杂志”(第37页)。他画得很好,“有点像莫里迪格阿尼,或者马蒂斯”(第45页)。让我们看看天天出行时行李箱中放的东西吧:一条“Tedlapidus”牌香烟(小说作者注:似乎只有上海某些专柜才能买到),吉列剃须刀、漱口水,七条白色内裤,七双黑色袜子,一个“Discoman”,狄兰托马斯诗选,达利日记,《希区柯克故事集》(第86页)。可我们看过小说后,不得不说天天是“白痴”。

  一般来说,作者与人见面的地方说不定就是“Paulaner”(第38页)一类的地方,喜欢的去处大多是“西方60年代的那种狂欢的诗歌沙龙”(第40页)。她的女友肯定有人穿黑色“Chanel长裙”,而男友则肯定有人穿“Gucci西装”(第50页)。而男女见面不是来个“法国式亲吻”就是“意大利式拥抱”(第58页)。

  与作者做爱的老外的体毛也的确不同于国人的体毛:“身上那无数金色的小细毛像太阳射出的亿万道微光一样”(第60页)。不仅是外国人的体毛比中国人的好看,外国人的狐臭也比中国人的狐臭富有诗意:“我可能是真的喝多了,头靠在马克的肩上,嗅着来自北欧大地的花香和淡淡的狐臭,这种异国的性感体味也许是他最打动我的地方”(第99页)。最要命的是西方的文化背景成了性爱的必要背景:“在昆汀·塔伦蒂诺的暴力片红色背景下互相抚摸,在乌玛·瑟曼呻吟声和约翰·屈伏塔的枪声里一起入睡。”(第37页)。

  其实作者对自己这种虚伪、造作、充满虚荣的拼凑很清醒,所以她在第14章的开头说了真话,“我对这部小说产生了某种隐忧,我不知道如何把自己在读者面前最大程度地隐藏起来”(第91页)。不过这只是一时的清醒而已。

对自己和所属阶层的肉麻美化

  作者说自己的聪明“不可理喻”,就是说是个天才。为了证实这一点,作者在小括号里注释到“专业精通,喜怒无常,只要看过开头就猜得出任何一部电影或一个故事的结尾”:这是用导演和小说家的愚笨和拙劣来证明自己的聪明。说起自己的长相,更是大言不惭:“我算得上春光滟涟的小美人”,但不是中国女人的美,也不是上海女人的美,而是“有一双日本卡通片里女孩特有的大眼睛和一个如可可·夏奈尔的长脖子”(第16页)。

  对西方的崇拜,使她对上海人(进而是中国人)的看法陷于幻觉,产生了自己就是西方人的感觉。当她看到白痴天天时,就觉得“他看上去像古希腊月光海岛的美少年”;看到女友朱砂时,感到“朱砂看上去神采奕奕,穿着淡红的细肩带裙子,有点像本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莎翁情史》中的格温尼斯·帕尔特罗……”(第216-217页)。可见,作者的“人”的标准就是西方白种。

  对自己的知识修养的吹嘘,更是充满了小文人的酸臭气:我是“舞文弄墨的才女”,“文曲星照在我头顶”,“墨水充满了我的肚子”(第17页)。关于自己的艺术修养,作者说父亲“在我3岁的时候就训练我欣赏‘波西米亚人’这样的歌剧”(第18页)。其实这一点倒完全可能,也不稀奇,因为3岁儿童有的是一颗良莠不分的头脑。

  作者认为,她的活动圈子里的任何人都不可小看。作者通过白痴天天的口告诉读者:“有一次我还听到你和蜘蛛在讨论存在主义和巫术”。就连蜘蛛这个混迹江湖的人也能讨论“存在主义和巫术”,可见:一,西方哲学在中国的普及;二,女人对哲学的理解。从小就懂得西方音乐、艺术,并能轻松谈论存在主义和巫术的这一群人,她们的生活也一定很高雅吧!其实,恰如辩证法所言,高雅与庸俗并存。她们经常出没的酒吧是“一个历来以摇滚人云集的出名的酒吧,有无数长发或短发的面有病容但屁股绷得紧紧的乐手,他们比赛弹吉它的速度也较量追求漂亮女人的手段。这里的女人(小说作者注:Groupie或称骨肉皮),都有好莱坞女星般圆圆的胸脯,至少在某一方面能吸引混在音乐圈里的坏胚子们(小说作者注:有钱、有才、有身体等等)”。在这样的环境中,艺术家的光辉形象消失了,实际上展示在艺术崇拜者面前的是这样一幅画面:“鼓手在四合院里围了一个小温室,温室里据说正栽培着大麻。一群人喝酒、听歌、打麻将、玩电脑游戏、跳跳舞,谈谈情”(第106、109页等处)。

作者的社会身份

  作者生活在能给她带来“从十里洋场时期就沿袭下来的优越感”(第1页)的城市。就她言行动机看,是个渴望不劳而获的现代寄生虫。这从主人公关于“爱”或“性爱”的几条理由就可以看出来。爱的第一条理由,是由于男人“颀长英俊”的外表(小说作者知道这是欧洲贵族的特征)。爱的第二条理由,大概是被她发现了的秘密:这个男孩的母亲在西班牙的一个小镇上开着一家“非常赚钱”的餐馆。爱的第三条理由,是为施展阴谋所必需,因为仅靠自己的劳动,只能在非常偶然的情况下才能成为资本家,而且决无成为贵族的可能,所以要拥有资产阶级和贵族的享乐生活就必须施展阴谋。作者在第3页说:“我天生就是那种容易被悲剧和阴谋打动的女孩”,并直截了当地宣布:“我”喜欢阴谋,“凶兆、阴谋、溃疡、匕首、情欲、毒药、疯狂、月光都是我精心准备的字眼儿”。

  作者所代表的阶层,就是“小资产阶级”中热望能爬升到资产阶级或贵族的阶层。她们事实上所具有的市民性质的生活,只能在生活失意的时候,才能使她们表现出愤世嫉俗,或对下层劳动者表现出同情。一般来说,她们对下层社会的悲惨生活心存恐惧,害怕自己不幸跌落到这个阶层。因此,在大多数时候,她们会警惕地把自己和下层社会区别开来,尽管有时候只是在幻想中使自己脱离这个阶层。更多的时候,她们往往比别的阶层更厌恶下层社会,因为这个生活在恶梦中的阶层,离她们只是一步之遥。“可说实话,我不太喜欢公寓周围那片居民区”(第2页)。而那些在火车站广场上,在“雨中徘徊”的外地民工就更加可怕了,所以主人公在送白痴天天去海口时,就提醒天天“放好身份证、牡丹卡、IC卡、车票”(第87页)。这也是本书唯一一处提到这个阶层的人最不愿意提及的,唯恐逃避不及的体力劳动者阶层的地方。

  作者极力标榜自己的贵族身份。旗袍是在苏州丝厂“定做的”(她不定做也可以买得到合适的衣服,为了显示贵族气息,就舍弃现代的生产和交换带来的方便,亲自跑到苏州定做衣服)。马克的“古董西服”,“凭空藏着昔日贵族气”(第27页)——“凭空”就是说贵族气是一种主观任性,是赤裸裸的主观臆想。

  作者对“中产阶级”的向往溢于言表。“那些漾溢着中世纪中产阶级情调的生活场景一直是我好奇而向往的”(第80页),——尽管说“中世纪中产阶级”犯了常识性错误,但并没有掩盖自己的真实想法。作者认为这个阶级的代表性趣味是“上海特有的轻佻而不失优雅的气氛”(第13页),这个阶层的作风也应是“上海中产阶级”“有主见的典范”(参看第129页)。

  有闲阶层的特点是没有历史感,也不用回忆历史,因为他们出生在幸福、祥和的环境,他们的这一天和过去、未来的任何一天都是一样的。他们的历史甚至不同于资产阶级的历史,因为资产阶级有着一个艰难的成长历程。他们的世界观就是平凡的享乐,市民社会羡慕的目光中的风头,就是丢掉一切可能威胁眼前幸福的观念和行动。因此,作者想“丢掉年轻人特有的愤世嫉俗,让自己真正钻进这城市心腹之地,像蛀虫钻进一只大大的苹果那样。”(第13页)——声明自己是蛀虫,这种坦白说明了什么?

  要认识这个阶层的社会属性和阶级属性只要看其成员所青睐的商品的属性就行了。她们的生活方式不是在自己的本性中找到的,而是在围绕着她们的昂贵的、时髦的、能够表现金钱魅力的消费品中形成的。她们早上化着不淡不浓的妆,坐空调巴士或出租车去office”;中午在装潢洋气的咖啡馆和小餐馆吃“白领套餐”;晚灯初上的时候,“迈着猫步”走过淮海路“陈列着世上顶尖名牌的橱窗”。她们的脸上常有“淡淡的倦意淡淡的满足”(第114页等处)。在她们的生活的全部构成中,行动的不是躯体,不是思想,而是消费欲望;富于表现力的不是自己的创造,而是引起消费欲望的商品。这么说,在她们的生活中,真正的生命不是金钱吗?

  这个阶层的理想社会是个天国,人们生活在云雾之中,每天都有人送来金钱和美女,伸手可以摘到树上的仙桃。但是,从这个天国的某一个小窗口,还是可以窥见这个天国的仆人,那就是“火车站广场”上在“雨中徘徊”的“外地民工”(第87页)。对于这种忙碌的享乐生活,作者感到“永远消除不了的虚无感”(第103页)——这种虚无感,倒不如说是恐惧感,因为这种享乐生活是建立在“阴谋”之上的,而且那些在“火车站广场”的雨中徘徊的“外地民工”不是在威胁着这个幸福的社会吗?那种明白的现实不是在戳穿自己的幻想吗?对空虚的治疗,用“精神分析克服绝望”(第103页),这些对付空虚和绝望的办法,对那些在火车站广场徘徊的外地民工来说,不是个莫大的讽刺吗?

写作目的

  关于写作目的,不同时期的作家有不同的说法,同一时期的不同阶层的作家都有自己的说法。传统作家的写作目的无非是“不平则鸣”了,“反映现实”了,“热爱生活”了,“对土地、人民的爱”了。这个阶层的作家的写作目的呢?是一种满足,是对自己隐晦情欲的满足。满足的方式也与众不同。作者坦白地说:“我用一种略带恶心的热情满足了自己,是的,永远带着一丝丝的恶心。别的人用家破人亡,颠沛流离,来激励自己写出一部部传世经典之作,而我呢,则是涂着上好的‘鸦片’香水,七天七夜幽闭在Marily nson毁灭性歌声里自娱着冲向我的胜利”(第168页)。作品的好坏,自然用不着读者来评判,更用不着尖酸刻薄的评论家了。因为,对这类作品的鉴赏要用人体的某些器官。“看你的小说像经历一场……”,作品中性欲亢奋的“教父”说:“像经历一场美妙的性交”(第182页)。

  ……

我们还是用作者和她的朋友兼读者的对话来结束对小说的赏析,并提请读者注意以下几点:一,读者对作者“颇含深意”;二,“文如其人”;三,界定作品的“市场定位”;四,“女性读者会有敏感反应”。

……(教父)“他颇含深意地盯了我一眼”,说:“那种文本阅读具有诱惑性,尤其是对于受过高等教育那一层次的读者而言。”

“文如其人嘛。”某读者插嘴。

“您作品的市场定位可界定在高校学生和白领阶层当中,特别是女性读者会有敏感的反应。”(第182页)。

摘自《文艺理论与批评》2001年第5期



作者:转贴王海归茶馆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相关主题
芝加哥吃喝玩乐系列:【精彩照片】Chicago Lifestyle 金秋的... 海归茶馆 2004-9-26 周日, 17:46
上海吃喝玩乐系列:【精彩照片】谭盾·水乐堂·天顶上的一滴水 Water H... 春秋茶馆 2010-11-10 周三, 22:02
香港吃喝玩乐系列:【精彩照片】香港五星级临海餐厅Watermark,享美食... 风情茶馆 2010-9-02 周四, 23:07
香港吃喝玩乐系列:【精彩照片】坐天星小轮过海,看维多利亚港美景(照片在fl... 风情茶馆 2010-9-02 周四, 22:45
上海吃喝玩乐系列:【精彩照片】上海泰兴路 海归茶馆 2009-9-23 周三, 14:37
上海吃喝玩乐系列:【精彩照片】上海街景和街上到上的美女 海归茶馆 2009-9-23 周三, 14:23
上海吃喝玩乐系列:【精彩照片】新农村——很好玩的农家菜饭庄,唱评弹的,等座... 海归茶馆 2009-5-10 周日, 09:19
上海吃喝玩乐系列:【精彩照片】在丁香花园边上的夏朵,上网,发呆 2009年... 海归茶馆 2009-5-10 周日, 09:05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转贴王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茶馆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回复主题, 不能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发表投票, 您 不可以 发表活动帖子在本论坛, 不能添加附件不能下载文件, 
   热门标签 更多...
   论坛精华荟萃 更多...
   博客热门文章 更多...


海归网二次开发,based on phpbb
Copyright © 2005-2024 Haigui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