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两个世纪的不光彩拍卖
Select messages from
# through # 帮助
[/[Print]\]

海归论坛 -> 艺术鉴赏

#1: [新闻]两个世纪的不光彩拍卖 (2630 reads) 作者: tongdali 文章时间: 2006-7-12 周三, 17:52
    —
作者:tongdali艺术鉴赏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两个世纪的不光彩拍卖
达理
今天下午,即公元2006年7月12日,中国乾隆年间官窑精品——一对青花折枝花果纹六方大瓶将在伦敦苏富比拍场推出。该公司在图录说明中明言,这是出自八国联军总司令瓦尔德泽•阿尔弗烈德•冯,简称瓦德西。瓦德西曾于1900-1901年间,为救助被义和团围困的欧洲人而在北京呆过。意即这两个瓶子,就是他在百年前的“庚子事变”期间所得。
无独有偶,另一个世界著名的拍卖公司曾于半年前的冬季伦敦拍卖会上,推出一件“涵元门”匾额,即中南海涵元殿上的匾额,也是八国联军在“救助被义和团围困的欧洲人”的那次行动中从中国皇室中南海获得。该公司的图录资料显示,“涵元门”牌匾原本悬于涵元殿的涵元门上,由汉满两种文字书写,为1741年的乾隆真迹。1901年,八国联军首领瓦德西从涵元殿取下该牌匾,并将它运往欧洲。英国佳士德拍卖公司公共关系办公室伦敦区负责人凯瑟琳•曼森女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块匾的背面有四个可以松动的环,是可以从建筑物上取下来的,她认为这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不可移动文物。并且她强调说,涵元门“从中国出口是非常正当的”。
中国清朝皇室的匾额和皇帝的珍玩,在“获得者”的家乡出售和拍卖,至今已延续百余年。几年前在中国家门口香港拍卖圆明园水法铜兽头,亦特别渲染其“出自圆明园”的重大历史背景,因而激起国人万众瞩目、千呼竞投的民族情绪。终于卖家和拍卖行囊饱意足。
拍卖公司“创意”的精准和“卖点”的巧思,成就了商业策划致胜的罕有案例。虽然今次两公司把拍场移远了些,但他们相信,凭借现今更为发达普及的因特网等传媒,定能如常一般,再一再二地激起国人的民族情绪,以致奋不顾身大掏腰包一雪国耻的豪迈冲动。庚子事变留给中国人的历史伤疤,在其百年后不想却成了欧洲人再占中国人便宜的法宝。那一次是洋枪洋炮和强权。
也许国际法对此无奈。但我作为中国拍卖行业的从业者,仅从商业范畴作壁上观,这两个公司总拿着中国人的屈辱呼悠卖钱,太不光彩,太不道德。中国人讲商德,崇儒商 ,外国发达的市场经济想必更应尊崇必要的道德底线。拍卖业号称公开、公平、公正。拿着过了法律时效的赃物,冲着包括中国人在内的藏家呼叫:“这是我们祖上从中国抢来的!是中国皇帝的珍品!”这不由令我想起一百五十年前英国人在缅甸曼德勒的一个拍卖场景。
在美国人P.J.马歇尔主编的《剑桥插图大英帝国史》一书中写道:
1855年英国人拍卖从曼德勒(缅甸中部城市)的宫殿中掠夺的赃物。在分别结束于1826年和1852年的两场战争中,英军攻占并吞并了缅甸的一些沿海地区;但在始于1885年的第三次战争前,几代缅甸国王继续统治着缅甸北部。赛博国王被指与法国结盟,阻挠英国贸易。于是,英军侵略其王国,占领其首都,并将赛博放逐。其宫殿中藏有欧洲珠宝、缅甸举行庆典时所用的器物佛像。从中精选出的物品作为贡献给英国王室,余下的便被拍卖了
从图2上可以清晰地看出,拍卖秩序井然,台上堆满了待拍卖的缅甸财宝,军官在安静祥和地监督着,而竞买人却清一色全是英国士兵,绝无被占领者。
我钦佩包括雨果和这本书的作者在内的众多的有正义感的人士,他们一如评价别人的罪恶一样,公正地评价着作为各自祖国的西方国家的不光彩的历史。这幅插图也是出自英国人之手,他忠实地记录了百年前不光彩的那次拍卖会。其实,据史料记载,类似的拍卖会百年前也在中国的皇宫里举办过。这是西方侵略者分赃的一种常用方式。由此可见,拍卖的公平、公正历来是有历史局限的。它只是相对于某一部分人的公平公正而已。但是,作为有良知的商人,作为一个体面的商人,作为历练数百年的拍卖公司,面对而今全球经济一体化中的世界人民,终应摆出较为文明,哪怕是起码能做到不与罪恶同流的风度吧。其实,这才是取信于人,得乎人心的商业高招。
至于中国人,阅历这两个世纪的不光彩的拍卖,在抱定自强不息和谐共处的信念的同时,不要忘记历史,不要天真幼稚。因为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也是光明与黑暗杂处的。












  一对乾隆折枝花果纹瓶









  涵元门匾额









  拍卖现场





作者:tongdali艺术鉴赏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海归论坛 -> 艺术鉴赏


output generated using printer-friendly topic mod.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