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亿万富豪薛民的生活
Select messages from
# through # 帮助
[/[Print]\]

海归论坛 -> 海归商务

#1: 山西亿万富豪薛民的生活 (1728 reads) 作者: 无语来自: 北京美国 文章时间: 2006-3-08 周三, 09:12
    —
作者:无语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山西亿万富豪薛民的“村官”生活


瞭望东方周刊报道,山西省河津市西卫村紧靠着山口,是山里煤炭外运必经的咽喉之地。村民平均不到三分地,全村人口3000人。村里有三家大的民营企业,三分之二的劳力在企业上班,其余的靠经营石厂、搞运输为生,属于河津市比较富裕的村庄。

2月27日,经过山西河津市委新闻中心的推荐,《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来到当地知名企业家薛民的办公室。

薛民的办公室位于樊村镇西卫村村头一个机器轰鸣的炼焦厂内。办公室简洁宽阔,进门竟是一个硕大的浴缸,墙壁上挂着的条幅,是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孚凌题写的:“山西民兴科工贸集团公司”。

薛民正盯着一台精致的“SONY”笔记本上网阅读新闻,他说这是他的习惯。但目前村里还没有宽带,他使用的是无线网卡。

如今,薛民拥有两个头衔。一个是自己的企业山西民兴科工贸集团的总经理,身价过亿的富豪;另外一个就是西卫村村委会主任。

薛民与记者的谈话从参加竞选开始。

矛盾中高票当选

薛民的家族在西卫村很有知名度。他的父亲曾经在村里担任了多年的党支部书记,又是知名企业家,在河津市都小有名气。

薛民的父亲从1988年开始创办企业,发展到现在已经拥有一个固定资产4000万元、年产40万吨的炼焦厂和一个固定资产8000万元的炼铁厂。效益好的时候,每年都有几千万元的收入。

薛民介绍,他的父亲既从政又从商,这对他的影响很大。现在他早已从父亲手里接过了企业,经营状况良好。

2005年是山西省基层村委会换届的年份。当年10月,樊村镇换届工作人员开始到西卫村做动员筹备工作。有一天,薛民忽然也动了参与村委会主任竞选的念头。

这一想法萌生的同时,重重顾虑也接踵而来。薛民清楚地知道,回到农村做村官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比办企业好做多少,弄不好还会出力不讨好,花钱还要得罪人。

就这样,一直到正式选举前五天,他才下定决心报名并开始做竞选准备工作。

薛民依靠自己雄厚的经济实力,公开给村民承诺,只要他当选村委会主任,要为村里办好五件事:

一是自己公司出钱硬化全村道路。二是重奖好学生。凡是本村学生,考上重点大学的他给两万元奖金,考上普通大学的奖一万元,重点高中奖5000元。三是公司出钱替全村小学初中孩子交书本费,让村里孩子实现从入学到大学家长不花一分钱。四是优化村学校教师队伍,增建硬件设施。五是不让村民交闭路电视收视费,这个钱由他来出。

2005年11月28日,薛民毫无悬念地当选为西卫村村委会主任。全村选民1640人,他得到1320张选票。除去几十张废票,得票率近81%。2005年12月15日,薛民正式上任。

富豪“村官”的民意基础

两个月已经过去了,记者在西卫村采访时获悉,薛民的承诺都已经兑现。他在河津电视台打广告,公开招聘了九名优秀教师,替换了本村不合格的教师;又投资30多万元为学校建了电脑和多媒体教室。

不仅如此,薛民还自己垫付了700多万元资金,为村里建起了两栋居民住宅楼。这两栋楼目前已经完成主体建筑工程,将要进入装修阶段。

他还出钱给村民办理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据估算,仅这一项目前他已经付出了近100万元。

2月27日下午1点,记者来到村民张增珠家。

这是一个在村里很富裕的农家:一排两个院落的房子是张增珠在1984年花了八万多元建的。就是在20多年后的今天,这房子在村里都不算落后。房内设施齐全,除了暖气是自己烧以外,与城市居民生活条件没有太大的差别。

张增珠和家人正坐在沙发上看电视,34英寸的“TCL”平板彩电,正在播放中央台10套的“百家讲坛”节目。

张增珠告诉记者,薛民是西卫村里惟一能称得上是“民营企业家”的人,“他有实力、有能力,人也踏实厚道,他当村委会主任,给全村带来了不少好处。”

“现在我们的娃娃上学都不用掏钱啦,看电视也不花钱。”

谈到村民支持薛民的原因,69岁的范建娃老人说:“他年轻有为,有魄力,能带村民致富。他也不缺钱,不会对村里的钱起贪心,我们放心他,相信他能担起带领西卫村群众致富的担子。”

白糖拌米饭的亿万富豪

在西卫村记者看到,全村道路硬化工程和植树绿化工作已经大面积开始。按照薛民的计划,他要在今年实现全村的“四化”:硬化、绿化、亮化和美化。这些投资估计在200多万元左右。

采访中,记者提出疑问:目前一些新富阶层,都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买楼置业,开奔驰、买豪宅,过着奢华的生活,他为什么富裕以后反而要回到村里担任村委会主任?

“对我来说,干好这件事情也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啊!我就生在这个村,”薛民笑着说,“就是死也要死在河津,我的性格决定了我自己必须这样选择。”

他还打了一个有趣的比喻:“如果村里的3000口人都因为我来做这个村主任而生活好起来,我从中得到的快乐就像你当记者写了一篇轰动全国的报道一样。”

薛民从未在任何城市买过房子,到现在为止,全国的大城市他去过的不超过五个。他说除了“不爱玩”以外,对自己生于斯养于斯的这块土地感情太深,眷恋太深。

谈起在北京置豪宅的山西“煤老板”们,薛民评价道:他们已经淡忘了农村的贫困,更忘记了过去的苦日子。对这些人来说,回来做一些扶贫项目,有可能,但让他们再回到农村生活就很难了。

与那些生活奢华的富人相比,面前这个身高1.82米的汉子,丝毫显不出亿万富豪的痕迹。中午,薛民带记者来厂里的职工食堂就餐:两碗米饭;两小碟菜(一个炒青菜、一个黄豆芽炖粉条);一小瓶啤酒和一碟白糖。

薛民用白糖拌着米饭吃得津津有味,工作人员说,他每天都是这样。

就是想为村民办点事

近些年,尤其是2005年农村换届选举之后,河津市出现了很多私企老板回村担任村委会职务的现象。

薛民说:“我敢肯定,河津的这些老板有钱后回村里当主任,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是想实实在在地为村民做点事情。”

“我现在所有的钱,全村人几十年都挣不来,”薛民反问道,“我现在还是河津市政协常委、运城市政协委员。名利都不缺,我当村官能图什么呢?”

为了投入更多的精力做好村里的工作,2006年春节过后,薛民以10万元年薪聘请了一位管理人员到民兴科工贸集团任总经理,负责企业经营。

西卫村六组组长范青山告诉记者:“薛民是确确实实想带领村民一起致富。”

他介绍道,农历正月初十,薛民召集村干部开会,确定了一项过完年就要做的事儿:西卫村搞煤炭运输的人比较多,全村共有100多辆汽车,村委会谋划要给他们找货源,要派出人员专门负责联系业务;另外,当地交警和煤炭管理部门罚款很严重,已经制约了村里运输业的发展,村委会准备出面与这些部门协商解决这一问题。

“农村工作不能蛮干,必须结合村里的经济实力,踏踏实实地干,搞政绩工程,贪快贪大是不行的。”薛民说。

作者:无语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海归论坛 -> 海归商务


output generated using printer-friendly topic mod.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