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是不是衰落了? 转贴
Select messages from
# through # 帮助
[/[Print]\]

海归论坛 -> 海归商务

#1: 温州是不是衰落了? 转贴 (1103 reads) 作者: 木辛 文章时间: 2004-4-21 周三, 19:44
    —
作者:木辛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温州是不是衰落了?

[本文背景:这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从未出现过的情况。在浙江省11个城市主要经济指标的排名中(包括杭州、宁波、温州、嘉兴、绍兴、金华、舟山、台州、丽水),一直名列前茅的温州,在2002年年末,排名掉到了全省第七。进入2003年,温州的排名更是每况愈下,上半年各项经济指标排在全省倒数第二,随后的7、8月份,连续两个月排名倒数第一。温州衰落了吗?近日,在复旦大学新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举办的“走向新的政治经济学高级研讨会”上,“温州GDP全省倒数第一”成为来自北大、人大、复旦、浙大的经济学者们讨论最为激烈的话题。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浙江省政府经济建设咨询委员会委员史晋川教授如是说——]

温州产业“待机锁定”现象

史晋川认为,温州经济出现滞长的原因之一,是它的产业结构演变过程异常缓慢,他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待机锁定”。

改革开放20年来,温州的产业基本上还是集中在以服装、皮鞋、箱包、打火机等劳动密集型、低加工度的制造业结构上。而在浙江的其他地区,比如杭州、绍兴的软件园区、宁波的滨海工业等已在蓬勃兴起,即使在温州的第二代企业家中,仍然大多数人从事同样的行业,原因究竟在哪里?

“这其中有两方面的因素。”史晋川说,其一是与温州传统的商业和历史文化禀赋有关。两代人从事同样的产业,是因为他们所拥有的地方、家庭的背景、所掌握的生产技术知识、现有的市场网络以及对产业的理解是相同的。温州企业家如果要进入一个新的产业,就意味着他要进入一个以非温州人为主的营销网络中,这无疑要耗费更多的精力在新的领域中进行拓展。而在温州人做熟的传统产业中则不然,他以很低的成本就能轻易进入。

其二是在原有的产业中,温州人已做得极其精到,并在温州当地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链条的每一个环节都由温州人来掌控,这样就形成了它的比较优势。就目前阶段来看,这种优势不仅体现在国内,在国际市场它都具有竞争力。这样温州企业家产业转型或者升级的动力就相对要小。

“有人说温州人能把现有产业做大做精也不错,我想这里有个价值判断问题,就是温州的产业是否有升级的内在动力。或许作为一个区域经济保持现状未尝不可,但温州地方政府已经有了调整产业结构的想法,他们也想在保持原有优势的同时,能在新兴产业上有所拓展;另外从经济学产业结构演进的理论看,温州确实面临产业升级的问题。”

温州“零外资”现象

“我们观察到的另一个现象,是温州吸引不到外资。”史晋川说,温州现有的所谓外资,几乎都是温州本地人到国外闯荡一番,然后拿本护照回来开办企业,所从事的产业与当地也没什么区别。“不仅如此,温州连‘内资企业’都没有,温州以外的中国人,甚至温州以外的浙江人都不会到温州来办企业。”

这又是为什么?在这块充满商机的土地上,为什么没有人愿意来投资?温州当地有一种观点认为,那是因为在现有的产业里,温州人已经做到了全国第一,甚至世界第一,外资进来几乎没有竞争力。另外温州现有的产业形态是,我生产服装,哥哥生产布料,弟弟生产纽扣,妹妹负责市场销售,整个产业链都在当地人手中,外地人根本插不进。

政府官员“多边化”现象

外地人不到温州投资,温州人的投资却遍布全世界。史晋川将温州人这种生意活动归结为类似于多边化声誉机制(惩罚机制)为主构建的机制网络关系。

所谓多边化的声誉机制(惩罚机制),是指一种人格化的交易执行方式。在一个范围较小的乡村或城镇,一个人的行为好或者不好,通过口口相传,会使这一区域中几乎所有人同时得到信息,并对此作出比较一致的反应。与多边化相对应的,是在现代社会中日益盛行的双边化机制,就是在两个生意伙伴之间出现问题,只需通过法律就可解决契约中产生的矛盾,而不会在整个宗族或一个区域中引起更大的反响。这是一种在规范和法制的基础上进行的非人格化的交易执行方式。

在温州,不少地方干部的亲戚朋友都在经商,或者他们本身就在企业中有股份。过去温州县里的干部可以拿到土地在城区造房子,二、三楼是住家,一楼就是铺面做生意。史晋川说,“当年苍南县打假,始终执行不彻底,原因何在?假如打假力度过大,造成当地工商业的衰落,干部们自己商铺的租金就会大幅下降。房租的收益可比他们在政府里的工资高很多倍。”

多边化原有的特点,就是以亲缘、地缘、宗法、家族、历史文化传统为基础,一旦政府官员卷入多边化,在产权的保护上就不会一视同仁。一些与之有利益关系或者大的资本就会得到保护,但是例如正泰、德力西这样规模的大资本的企业,由于经营规模不断扩张,在温州当地没有办法获得它所需的要素市场的支持,贷款数量过大,温州当地支行就无权放贷;企业要自我提升,外地的人才又不肯来,此外还有市场、技术、信息渠道等因素,温州都不具备优势,这些都会引起大资本向外流出。

与此同时,中小资本由于在政府的保护措施中处于弱势,也在成群结队地外迁,外面的资本进不来也不肯进来。因此部分政府官员卷入多边化的结果,就是温州本地的经济在现有产业结构下被锁定,资本大量外流,甚至可能出现产业空心化,使当地的经济失去竞争力。



作者:木辛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海归论坛 -> 海归商务


output generated using printer-friendly topic mod.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