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重庆“文革”中的武斗
Select messages from
# through # 帮助
[/[Print]\]

海归论坛 -> 海归茶馆

#1: 话说重庆“文革”中的武斗 (1864 reads) 作者: seven1235 文章时间: 2015-11-02 周一, 14:43
    —
作者:seven1235海归茶馆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四川人性格刚烈,是全国闻名的。其中以重庆人为甚。

重庆人戏谑成都人“娘”,就是觉得重庆男人才是大男人。这个话虽然不对,但从重庆在“文革”中的所做所为,重庆男人果然在烈性上非同一般。

“文革”的疯狂,把重庆人的烈火点到极致。

“文革”的烽火,在重庆这种地方,也特别容易点燃,点旺,燃得轰轰烈烈。

应该说,“文革”的升级,在重庆地区速度居全国最前列。

一开始,是以辩论为主,两派在解放碑(市中心)为战场,派出最强阵容,以高音喇叭对骂。情形还算平和,那时老百姓也没班好上,就端根板凳坐下听,跟听相声一样。

一派中有一个“刘铁嘴”,巧舌如簧,利口似剑,在围观群众中很快获得笑声和掌声。

重庆人讲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刃,但重庆人也不讲理,蛮横的时候,缺少理性。

恼羞成怒的时候,就派出打手,冲击对方的广播站。这就是武斗的起源。

一打起来,重庆的哥们都不是好惹的,结帮的群殴迅速升级,从拳打脚踢,到操扁担,舞菜刀。刚开始,头破血流也是大事,拍出照片说“反革命”动武了。老百姓觉得事情闹大了。

但是马上,那些都是小儿科。工人大叔们把厂里的钢条磨尖了,开始拼钢钎。

当时的状况,大致是城市里的学生是拥护造反的造反派,周边工厂的工人是保皇派,工人就要通过嘉陵江大桥攻入城市来。桥面上两军对垒,气势雄伟,一如电影里才能见到的大规模厮杀的场面。

死人的事就开始发生,老百姓惊愕。

为了增强杀伤力,钢钎越来越长,张飞的丈八长矛,竟在重庆再现。死伤人数不断上升,加上宣传上的加工夸张,从几十,到几百,到几千。老百姓就麻木了。

后来刘邓被彻底打倒了,保皇派就“反戈一击”,也成了“造反派”,但还是打学生。形成了这个派,那个派,也搞不清楚为什么有那么多派,反正都是“左”派。各自宣传的时候,好像都有理,也都没有理,就像现在政客们竞选时候的说辞。

重庆是工业重镇,中苏恶交后,中共把本来在江南一带的兵工厂,全部内迁到重庆,目的是依靠四川的地理环境,保护制造兵器的工厂。正好,拉出来用吧。枪支弹药,就源源不断从兵工厂输送出来,进入武斗战场。

从拳打脚踢,到真枪实弹,时间不到半年。

有了枪,人就不一样了。没有纪律,没有约束,每一个组织,就是一股匪徒,一点都不夸张。就像军阀混战的年代,一会儿这派打赢了,大家就挂这派的旗,一会儿那派又攻回来了,又都说那派的话。猫司令狗司令,多如牛毛。

路上碰到腰间挂着盒子炮的问你讨根烟,你就乖乖把一盒都给他吧,屁都不要放一个。

背着冲锋枪的去买菜,问:“好多钱一斤?”

答:“一角钱一斤。”

说:“七分一斤吧。”

答:“不卖。”

说:“那就五分。”

答:“……”

说:“不干,那就三分,卖不卖?”

答:“卖!卖!卖!”

背枪的就有这么横!

枪战激烈了,路上都没有人了。人长眼睛,子弹不长眼睛,流弹打死闲人的消息不断听到。

最后,打枪斗不过瘾了,开始打炮。重庆市第六中学,是原始造反派的中心据点,兵工厂那边誓言要把六中轰平了。工人阶级说话算话,一个晚上两万发炮弹,把六中轰成一片废墟。

不过还是得说句公道话,炮轰前三天就通知了,而且打出的炮弹也都抽了芯,不会爆炸。所以,那天市民都到山上去看热闹,像看表演一样,火光流曳,炮声隆隆,十分壮观。

这个不是在下吹牛,这件事第二天就惊动了中央,周恩来亲自下令在重庆调查两件事,这就是其中一件。还有一件是一个造反派司令恶性强奸少女致死案,就不在这里多说了。

那是重庆武斗的最高潮,因为中央严令阻止,派出军队接管兵工厂,武斗才被制止下来。

武斗平息了,但人的思想却难以平息。老辈人说,重庆人以前不是这样的,后来的重庆人,两句话不对头就动刀动枪,都是武斗传下来的精神。当时流行一句蛮不讲理的话是:“有意见,跪下提!”足见其霸道。

读大学离开重庆,至今也有三十来年了,偶尔回去,年轻的重庆人依然满嘴“把子”(言语中夹带的脏话)。坐出租车,你叫他开慢点,他白你一眼说:“老子开车就这样,你爱坐不坐。”还跟吃了枪药一样。

有人说,这种恶习,可能会传五代人,也不知道是怎样统计出来的。

作者:seven1235海归茶馆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海归论坛 -> 海归茶馆


output generated using printer-friendly topic mod.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