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吃喝玩乐系列:谭盾《水乐堂-天顶上的一滴水》 (转帖)
Select messages from
# through # 帮助
[/[Print]\]

海归论坛 -> 海归茶馆

#1: 上海吃喝玩乐系列:谭盾《水乐堂-天顶上的一滴水》 (转帖) (3138 reads) 作者: 安普若来自: 中国美国的飞机上 文章时间: 2010-10-03 周日, 01:47
    —
作者:安普若海归茶馆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演出时间: 10.09.29-10.10.31

演出地点: 水乐堂

演出票价: 1280、680、580、380、280元

演出简介:

谭盾实景水乐

第一幕:禅声与巴赫

第二幕:水摇滚

第三幕:弦乐四重奏与琵琶

第四幕:四季禅歌

水从河上流到屋里,观众围坐的一池水面,那就是“水乐堂”的舞台,在江南古镇的老宅里,你听到,天顶上的一滴水引出禅声与巴赫;你看到,水摇滚与弦乐四重奏的撞击,还有琵琶的轮音与人生的吟唱......在水乐堂里,音乐是看得见的,而建筑也是可以演奏的乐器。

杨澜对话谭盾 《水乐堂?天顶上的一滴水》

杨澜:实景水乐《水乐堂?天顶上的一滴水》也邀请了河对岸圆津禅院的僧人参加演出?

谭盾:朱家角的圆津禅院和水乐堂隔河相望。水乐堂演出时,正是僧人做“晚课”的时辰。水乐堂的两层结构展现了上层木质“明豪斯”和下层钢结构“包豪斯”的极简禅思,也把室内变为室外,室外变为室内,把心灵环境带入水乐堂。流进、流出水乐堂的河水是连接彼岸的禅声和室内观众心声的声音桥梁。只有听到彼岸的禅声时,“建筑音乐”的实景水乐才能有机的和观众分享。

杨澜:听起来这是一出视觉的声音戏剧,美极了。您的“建筑音乐”概念和您的“有机音乐”之间有何联系?水乐堂为何建在上海青浦的朱家角,而不是纽约、威尼斯?

谭盾:我的“建筑音乐”来源于上海水乡朱家角的人情、水景和古老的圆津禅院对我的影响。我首先要感谢青浦区人民政府,是他们邀我来这里采风,看江南水乡老宅,听水上人间。我深深地被这里的一切感动,决定把对老民居建筑的传承,及对古老音乐文化的抢救融到一个“建筑音乐”新创作中去。

杨澜:“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您的东方“明豪斯(Minhaus)”与西方“包豪斯(Bauhaus)”理念是否也引伸了您的“禅声与巴赫”的音乐碰撞?

谭盾:我有一天在朱家角的河上,听到河对岸圆津禅院的僧人吟唱,美极了。宁静中我有了一种幻觉,好像听到了音乐圣人巴赫在唱歌。这种“天人合一”、“东方与西方”的幻觉,成全了我决定把建筑和音乐溶于“水乐堂”的想法。于是我找来矶崎新工作室驻华首席设计师胡倩和高桥邦明。我说要把河水引入屋里,再流出去,观众和演出者犹如获得洗心的经历。

杨澜:这次你不只是把河流当琴弦,我也想知道你是如何把建筑当乐器的。

谭盾:演出开始的“钢铁摇滚”是敲击水乐堂的钢梁和铁梯,由中引出了彼岸圆津禅院禅颂。接着弦乐四重奏奏出巴赫,由水乐堂的水面地板发出的水摇滚回应。天顶被胡倩小姐设计成了一个“水琴”乐器,水滴从天而降时,如同一个巨大的交响乐队,正如陶渊明所说“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

杨澜:也就是说实景水乐《水乐堂?天顶上的一滴水》是建筑也是音乐?

谭盾:是的。把音乐当建筑看,把建筑当音乐听,这就是水乐堂。

作者:安普若海归茶馆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海归论坛 -> 海归茶馆


output generated using printer-friendly topic mod.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