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思想家百人之第九十四:卡尔•波普 Karl Popper ( 1902-1994)
Select messages from
# through # 帮助
[/[Print]\]

海归论坛 -> 海归茶馆

#1: 西方思想家百人之第九十四:卡尔•波普 Karl Popper ( 1902-1994) (2267 reads) 作者: 网客JT 文章时间: 2009-11-26 周四, 10:56
    —
作者:网客JT海归茶馆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网客JT 译自 Philosophy 100 Essential Thinkers, by Philip Stokes)

卡尔•波普是个维也纳的科学哲学家。 他的主要著作,如《猜想与反驳》(Conjecture and Refutations),和《开放社会及其敌人》( The Open Society and its Enemies), 对二十世纪的思想界有着重大的影响。 波普的独树一帜的科学方法,‘证伪主义(falsificationism)’, 给科学哲学界带来了一个全新的争议领域,甚至宣称解决了休谟的‘归纳法难题(problem of induction)’。 [参考对休谟的介绍]

按照波谱的观点, 一个理论是否科学的标志, 是它能否作出具体的预测,并且这些预测本质上可能被用来否定这个理论。[即: 如果预测的结果错了, 人们就可以否定这个理论。] 一个理论作出的预测越多, 这个理论就越好。 [因为出错的机会多了而没有出错]

这个证伪主义是波普对‘归纳法难题’的回应的一部分。 归纳法,按照休谟的说法,是通过观察生活经验中的规律而提出理论、定理或普遍规律的方法。 但是波普认同休谟的观点,认为任何举一反三的推广总是要超越可能的证据。 不管观察到多少次某些A 具有特点B, 都不能严格证明(licence)所有的A都具有特点B这个结论。 谁也不会去把所有的A都观察一遍来确定(justify)这个结论。

波普回答了这个问题。 他认为, 对归纳法的上述总结有两个问题。 首先,它错误地把科学推论当作了结论;其次,它没有准确表述科学家们构造假说(Hypothesis)的具体过程。 波普坚持认为,推论不是从事实中推断出来的“结论”,而只是一种逻辑上的“推测”(conjecture)。 它们只是暂定的等待着在‘经验的法庭’上来审判的假说。

这样, 休谟的归纳法难题就烟消云散了, 因为推论并不需要观察来确定(support or justify)。 相反, 推论在逻辑上先于经验,首先被推测出来,然后再被经验推翻,(例如发现一些A不具有特点B), 或没有被推翻并等待对A的更多观察。 经验永远都不能验证一个理论的正确性, 只可能否定它。 推论就是首先被提出来, 然后承受经验来否定它的考验。

批评者们指出, 波普自己的理论也隐含地应用了归纳分析。 波普的观点是,一次反例就足以证伪一个假说。 但这似乎要承认归纳法是可靠的,否则的话,这次否定的理论,可能将来又是对的了呢。

当然, 对普遍推论(universal generalization),比如‘所有A都是B’, 波普的观点是正确的: 他认为,只要遇到一次反例,普遍推论就可以被否定。 但是他把‘证伪原则’应用到了所有的科学理论, 而不只是普遍推论。尤其是, 一个否定了‘所有A都是B’的个例, 同时也确认了‘有些A是B’的理论。 可见,证伪和证明的逻辑, 其实并不象波普以为的那样, 可以完全分离开。

波普认为,科学,就是提出有可能被否定的理论。与此密切相关的, 是他对马克思和黑格尔辩证法的攻击。 这种‘理论’似乎对经验的否定是免疫的,因为任何经验都可以被辩证法的某种合适的解释来说明。 波普尤其是不能容忍马克思主义本身被公开地称为是‘科学’。 与此类似地,波普也很痛恨柏拉图和弗洛伊德,称他们是‘开放社会’(open society)的敌人。

总之, 波普的影响对许多科学哲学论题的发展起了关键作用, 也导致了Lakatos, Kuhn, 和 Feyerabend 等人的研究工作。


作者:网客JT海归茶馆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上一次由网客JT于2009-11-26 周四, 10:57修改,总共修改了1次



海归论坛 -> 海归茶馆


output generated using printer-friendly topic mod.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