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上来给chino and JT --- 金钱的需求,永远供不应求。这个很难懂呢?
Select messages from
# through # 帮助
[/[Print]\]

海归论坛 -> 海归商务

#1: 提上来给chino and JT --- 金钱的需求,永远供不应求。这个很难懂呢? (1896 reads) 作者: aq999来自: 美国 文章时间: 2009-10-29 周四, 16:08
    —
作者:aq999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我上面的讨论,从来没有关心过“供不应求”的问题。

我上面的讨论,是指出陈某“我国走不出廉价制造业和没有金融创新有关系”, 是信口胡说 --- 而且他也根本没有说出个“怎么个关系法”来。

这么简单的道理,还用说么?

融资的需求,(基本上)永远是供不应求。

男人对美女的需求,也永远是供不应求的。

有必要非要搞到供需平衡不可么?

没有必要。

这个问题根本不是我讨论的问题。

另外谢谢JT的解释。“借债还钱”的意思,不仅仅是诚信,更是指一个“个人和机构必须为自己的决策承担全部后果”的 人文环境和 “法制环境”, 包括(并不仅限于)政府没有援救任何人和机构的责任和义务。我甚至主张即使是大地震的赈灾,也应该全部由民间自愿做,而绝对不应该成为政府行为。这听起来残酷,但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从这里出发,“赈灾”就会赈到了华尔街。在一个百年的尺度上观察美国历史,这个线索是清晰可见的。

回到融资来。

因为真正的资本来之不易。因为借贷或投资是风险行为。资本主义的要义,就是假定大家都珍惜自己来之不易的资本,会明智理性地决定如何使用。 所以,市场才会有“看不见的手”。

融资本来就不应该搞得“容易”。 所谓金融创新使得“融资容易”, 这基本上是利用、甚至故意制造局面利用了“被融资”的一方的人性缺点和知识缺点,和现代代理管理的链条过长的毛病 (这个没有办法) --- 通俗地说,就是现管和主人隔得太远,主人往往又很分散, 导致“各自承担的风险和收益不对等”。


他们有什么新鲜融资手段,你倒是说来听听?


“举个例子,一个金融中介怎么样运作它的股权融资业务, 您给说说。里面有什么不同的情况, 怎么样保证融资后各方的利益,顺带说说。


---- 不要告诉我这是靠“金融创新”。 没有金融创新的时代是怎么做的?


“股权融资算简单的。 有空您再说说 CDO. ”

什么CDS、 CDO?

金融产品的所谓打包化、切块标准化、加盖“权威”大印制造“信用等级过关”化,本质上是增加“流通性”, 就是让买家“放心,别太小心”的意思。这倒真是“金融创新”了。这创新, 可是“创新”得很好哇。

至于基于这些东西的衍生品,那是更NB的创新了--- 再算上各种SWAP产品 --- NB到滋生、壮大出商学院的一个大专业 --- "Assets Pricing", 不知道养活了多少人。

买个白菜,定价也很困难啊。怎么不搞个模型来定价?


前几年有个并购案,后来为资产定价打官司,好像是 some OTC credit swap product, 各自请了不同的学院 "Assets Pricing"大腕来法院提供证词,那就是堂堂几十页的学术论文,可以原封不动发表在 《Finance》上的!

搞到这一步的金融创新,有意思吧?


“现代社会不仅杀人不偿命, 还可以合法欠债不还钱, 并且社会应该让他们欠债不还。”

--- 不仅社会应该让他们欠债不还, 而且社会还要给他们发奖金才好吧? 社会文明进步,杀人可以不偿命了,可以合法破产了,可是这个后果,不也正在检讨么?在您老的国度,多少州废除了又恢复了死刑? 贵国关于破产法要严厉起来的风声, 您老也听说了吧? 这都是吃饱了撑的吗?


请注意,我没有说CDS、CDO不好。 我的意思是,这些东西本来是皮毛,无关大局,没有这些东东, 金融渠道也完全可以流畅可靠起来的。这些东西如果真是基于坚实的“风险自担”基础,也未尝不可。


可是来自"so-called rating agency", “Greenspan put”、GSE, “moral hazard, " , "rescue plan" 满天飞的国度,终于衣锦还乡了,不谈这些,而来大谈什么金融创新,如果不是搞笑算什么?

作者:aq999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海归论坛 -> 海归商务


output generated using printer-friendly topic mod.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