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请注明出处!!!!!!!!!!!!!
——————————————————————————

感恩节话 “牺牲”

又到了感恩节了, 每个人都应该做做灵魂搜索的工作, 不要漏掉了应该感恩的神, 人和事。撇开宗教的因素, 我们感恩是因为觉得别人支持帮助了我们, 甚至有时是牺牲了他们自己的利益支持帮助我们。那么 “牺牲” 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我们今天这样子使用 “牺牲” 呢?

上古时代, 国家只有两件大事: 祭祀和打仗。 其他的各种活动, 在我们可爱的祖先有待复杂的头脑看来, 都属于阿猫阿狗, 上不了台面的。 所以呢, 典籍中只要出现 "事" 这个字, 一定不是祭祀就是打仗, 别无其它所指。 举个例子, <<论语>>中有: "季氏将有事於颛臾" 就是说:"季氏想攻打颛臾", 没有其他歧义。

打仗就会有牺牲, "牺牲"是什么东西? "牺牲"这个词, 其组词原则跟 "美丽", "怨恨", "记忆", "责骂" 一样, 是 "同义反复"。 换句话说, "牺" 和 "牲" 意思大体相同。 什么个意思呢? 且听我慢慢道来。

"牺" 的本意是 "祭祀用的纯色牲畜", 颜色要求纯净一致。 有句话说 "天子祭牺, 必用纯色"。 古代物质资源不如现在这么丰富, 颜色纯净的大牲畜并不好找。 汉朝初年, 文帝景帝出门坐车, 连四匹颜色一样的牛都找不全。 这话扯的稍远了点, 我们还回来说"牺牲"。 天子祭祀用纯色的动物, 而且祭天祭社稷这些大型活动, 要备齐牛,羊,猪三种动物, 这叫"太牢"; 其它的祭祀, 譬如祭宗庙, 祭祖先, 用羊,猪两种牲畜就可以了, 叫"少牢"。 牛嘛, 可以不杀, 留下来耕地种田, 以助我们繁衍生息。

"牲"的本意是"体全", 缺胳膊少腿的不行。 也是指用作祭祀的动物说的。

"祭祀用的牲畜" 是以死亡的状态呈现在大家面前的, 所以, "牺牲" 一般跟 "死亡", 或者 "蒙受损失" 紧密关联。

"牺牲"合起来成为一个词, 意思有三层:
1. 祭祀用的牲畜;
2. 为了一个自以为崇高的目的舍去生命或权利; 如, "为祖国, 牺牲生命打美帝"。
3. 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如, "他牺牲了周末给她搬家"。

祭祀完了, 这些牛羊猪的尸体拿它们干什么? 扔了可惜, 老放着, 看着眼谗不说, 也会发臭。 为了不犯暴殄天物的毛病, 我们的祖先就把它们烧熟了, 配上自酿的小酒, having a good time。 这就扯到吃了。

不但祭祀完了的牲畜, 被我们的祖先分吃了。 就是打仗本身, 也是一个大吃的场合。 要打仗了, 大家聚集在一起, 听领导作完动员报告, 摆出酒肉, 大快朵颐一番, 然后出征。 打败了, "牺牲" 了, 一了百了; 打胜了, 就又有好吃的吃了。

老外打仗可不这样, 他们大多是要自己携带干粮的。

头等大事的祭祀打仗, 有好饭吃; 二等大事的会盟婚丧, 更是要吃。 这样吃来吃去, 几千年下来, 中国人很自然的就把 "吃好饭" 和 "做大事情" 联系起来。 我们的血液里流淌着爱吃的因子, 而且大家互相看看, 谁不是做大事情的材料? 所以, 等下次你馋了, don’t be too hard on yourself, 笑一笑, 满足满足自己吧!这也算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份遗产, 应该好好继承, 好好感恩。
————————————————————————-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