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性情》之晚清三杰 2 左宗棠 2007-02-27 12:06:05

【左宗棠:一生快意恩仇】
在当今这个武侠小说风行的年代,左宗棠无疑比曾国藩更与读者们心有灵犀。曾国藩一生小心谨慎,左宗棠却总是痛快淋漓,谁都敢骂,谁的帐也不买。左宗棠以一介书生投笔从戎,在战场上却屡见奇功,成为一代名将。尤其是晚年出兵收复新疆,更加建立了不世功勋,使他成为民族英雄。有的史家评价他是中国历史上对版图贡献最大的人物之一。

新疆地区古称西域,清朝时称为回部,“新疆”二字就是左宗棠首先使用的。从历史上看,这是一片中央政府与地方独立政权反复争夺的土地。晚清内忧外患,灾难不断,新疆趁机渐渐脱离了清廷的控制。先是大片土地被割让给俄国,继而是临近浩罕汗国的阿古柏入侵(起码站在中国的立场上看那是入侵)。英国、俄国都对新疆产生了浓厚兴趣,纷纷拉拢阿古柏。当其时,无人把衰落的满清放在眼里,以为新疆只存在英占还是俄占的问题。他们不知道清朝还有个左宗棠。

以当时历史条件来看,左宗棠能够收复新疆也实在是个奇迹。阿古柏入侵新疆是在 1865年,清朝刚刚平定太平天国,不但自身元气大伤,而且有列强虎视耽耽。到1871年,俄国侵占了伊犁河谷,清朝在新疆只有少数几个据点还掌握在手里,等于是丧失了主权。而此时东边的日本已然崛起,对东南沿海构成直接威胁。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1875年清廷掀起了“海防”与“塞防”的大辩论,两位当朝重臣左宗棠和李鸿章发生严重分歧,李鸿章主张放弃荒凉的新疆,集中建设海防,而左宗棠力请出兵收复新疆。“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这是当时左宗棠的著名论断,即使在今天也不过时。

大臣们各执己见,需要做决断的是慈禧太后。太后心里也没谱,问左宗棠打下新疆要多少时间,左公回答:“剿抚兼施,一了百了,得五年时间”。太后一听,慈颜大悦,就准了左宗堂的出兵计划,命其为钦差大臣,领兵出战。朝廷已经表了态,李鸿章还在那里嘀嘀咕咕,将信将疑。也难怪,收复新疆谈何容易?左宗棠抱了必死的决心,以65岁高龄,抬着棺材上了战场。

左氏收复新疆是中国近代史难得的光彩战役,只可惜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左宗棠一直是“双手沾满人民鲜血的刽子手”,其在新疆的大智大勇并未得到充分歌颂。影视公司们是否考虑填补这方面的空白?

左宗棠从小天资聪颖,养成一股傲慢脾性。他早年科举顺利,与曾国藩同一年考中举人。但曾国藩中举后没几年就考中进士入了翰林,正式成为国家干部,而左宗棠却总也考不中进士。在三次考试失败后,他一气之下放弃了科举,跑去给湖南巡抚骆秉章做幕僚,那时已经四十多岁了。后来是太平天国给他提供了发展机遇,否则他这辈子充其量是个能干的幕僚而已。

左氏后来对科举的态度也很复杂。一方面他经常表示瞧不起科举,说科举选拔出来的都是庸才,另一方面,不是进士出身一直是他的心病。有一则佚事说,左宗棠后来功勋已建,却总做不了大学士。眼看李鸿章等辈青云直上,左宗棠大为不满,就上奏请求辞职,然后再去考进士。慈禧一看赶紧安抚,对他赐同进士出身,并拜了相(清朝无宰相,一人身兼大学士和军机大臣就相当于宰相)。左宗棠的脾气坏,但仕途却还顺利,封候拜相,得以善终。这一是因为他本人有大才干,二则也算他运气好,因为朝廷需要借用他来平抑曾国藩的势力(部下们一度怂恿曾国藩称帝)。在这点上,慈禧太后表现出了高超的驭人之术。

左宗棠的趣闻佚事很多,但多为官场故事,风月场的八卦寥寥无几。左氏的婚姻也很简单。因为家道贫寒,他23岁才成亲,也属于晚婚。左氏的岳父周系蔚是个小官(永绥训导),是他的同乡,也是湖南湘潭人,看中左宗棠的才气,把女儿周诒端许配于他。周诒端还是清末小有名气的女诗人--当然是做旧体诗的。

成婚时,左宗棠写了一幅对联来明志,联曰:“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周诒端想必也对左公的才华十分倾倒,成了他的贤内助。这位周氏夫人虽是富家小姐,却安于贫困,还积极劝说左宗堂外出谋事,而自己则在老家辛勤地养儿育女。左宗棠在外面教书12 年,总算略有积蓄,周夫人又劝说他经营农庄,说“由来王道重农桑”。

做为一位贤内助,不但在老公没有发达时能够安于贫困,而且对老公要有信念,要相信他将来一定能够成功。周夫人做到了这点,后来夫荣妻贵,成了一品诰命夫人。但是左氏夫妇一生都保持了简朴本色,对子女的要求也很严格。周诒端 59岁就去世了,走在左公之前。左宗棠对这位夫人历来敬重,她去世后,左宗堂将她与其母、其妹的诗作集合出版,以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