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心得(第一百三十集)
罗国正
(2014年7月)

2103、完满性既可以是主体对客体的要求,也可以是客体对主体的满足,更重要的这是主体的审美标准和追求的目标。完满性的完成通常在主体里要“实现两遍”,一遍是从精神上实现,另一遍是在现实中实现。能这样,可谓“功德完满”。完满性的理念,是具有可能性、可操作性、标准性、崇高性。追求完满是类本质力量的显现,是生命自觉自为的反映。不同时代、不同的人在特定的状况下,有不同的完美标准。没有完美概念的人,还未进入美学层面的自觉,可以叫“粗人”。但过分地追求完满,也会令人生疲于奔命,综合性的消耗太大。很多人的对策应是:抓大放小。也有人采取这样的态度: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这样,就只能是“相对完满”。事实上,绝对完满的东西只能在精神上,现实中是找不到的。表现为理念的完美,是内在的动力。内在的动力,可化为外在的行动。
2104、意→意的表述→提炼为概念→变为创作的(或用来行动的)“主题理念”→围绕主题理念进行构思→可行性计划形成(可详细的,可大略的,可草图的,可具体图纸的,可只在脑海里有的,也可变为文字、图纸、图表的,等),这些就是作品或产品、或活动等)的灵魂部分。灵魂的核心是意。(意的重要性,也经常反映在平时生活的谈话里,例如:“有心就行啦!”“他是有意的。”“她是无意的。”“这是态度问题。”等等,都是对“意”的高度重视。)然后运用技法,将作品灵魂配上躯壳。当然,作品的躯壳不应是机械的配件,而是布满与作品灵魂相联系的神经系统、血管、经络、气场等。作品的灵魂与作品的躯壳是一个有机互动、互为依靠、共荣共辱、唇亡齿寒的整体。如果不是这样,而是机械地配上躯壳,或不协调地、或胡乱地、或残缺地配上躯壳,创作就会失败,或作品留下很大的缺陷。作品的灵魂确定后,然后创作者明确了作品的直观形象,决定了用什么技法和实体来呈现作品,这时,创作总的态势已明朗化了,进入“呼之欲出”的状态,但创作的具体细节上还具有随机性,创作进行时创作主体很有可能会产生一些局部性的灵感,强化作品的灵动性。创作主体经过努力,排除创作过程的工作量和所遇到的一切困难后,终于出现了“完整的直观”,即作品彻底完成。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常常是一个渐悟的过程,也可以理解为由意变为现实的过程。创作主体进行这样的创作过程经历多了之后,会出现飞跃性的发展,创作过程中很多严格的环节可以简约掉,甚至省略去了,可以不假思索迅速地、本能地、一挥而就地产生作品。这就进入了“顿悟式的创作”。
2105、如果确定意是灵魂的核心,艺术家的“写意”就等于创作时抓住了核心。而不是在核心之外游游荡荡,更不是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状态。写意往往不是按某实物写实的方式来将意变为“直观的”。因为灵魂是没有具体形状的,但可以“按意”向具体事物移情。当艺术家用具体事物来表达灵魂或意时,是象征性的,而不是灵魂或意本身。既然是象征性的,不是写实性的,自然“表达的宽容度”和灵活性就很大,常常在作品中留下了幻化的联想空间。这样,艺术家的境界显现在静态或动态的非常肯定、精练的线条、色彩、造型中,显现在高度地浓缩着大量信息、散发出强大的能量、气场里取得理解者共鸣或感动里,从而印证出“境界”的高度和内心的现实。
2106、有信仰,但还没有按信仰修行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常常是描写出信仰的浮面现象。按信仰努力修行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常常是表达信仰生活的内质、信仰修行的心得。
2107、身体的舞动,不仅仅可以表达人的喜怒哀乐等感情,还可以感知气流、气场、音乐(或声频),感知自然环境,感知能量,也可以顺着自己的经络和气场、气流而舞动,还可以调节身心等等。所以,对舞者的审美,应明白其动因的出处,动因与肢体语言之间的配合程度,达到何种境界等。是以意带动,还是以动带意?是静极生动,还是动极生静?是舞者事前设计好的动,还是即兴发挥的动?即兴发挥里的常态和偶然状态意味着什么?是气场带着身动,还是舞动到一定程度产生气场?等等等等。
2108、家庭可以成为重要的、综合的美感根据地。
2109、审美的重点、审美的主线、审美的主面、审美的核心、审美的主要时空都确定好了,审美判断就容易准确。
2110、哲学里有很多老问题,但哲学的整体不会老,还常因敢于面对现实而显得年青。美学里有很多新问题,但人类的审美活动与人类同时诞生,审美的基本方法千古未变。哲学、政治要回答当代很多现实的问题,因能有效地借助了美学的方法、原理而变得更加完满。
2111、既是我们说语言,又是语言说我们。语言是我们这个主体产生的客体、衍生体。我们也可以将语言视作独立的主体、本体来研究、来审美。
2112、当笨拙的“美学家”面对着哲学家、政治家、自然科学家、权贵、富豪们而自惭形秽、俯首称臣时,伟大的艺术家还知道美学的尊严,依然不惧幸运当头的“霸王”,深信美的力量,奋起绝地反击,使美学家留下半亩荷塘月色。但人们应清醒知道,是艺术家不等于就是美学家。
2113、如果只是描述艺术发展的具体过程,其本质不是美学,而是历史,更准确地说,是艺术史。如果将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体问题在美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用政治立场、观点、方法和价值尺度去评价、定性,那美学就失去了自身的独立性,这已不是在研究美学,而是在“搞政治”。政治家虽然也常用美学的方法来搞活动,但还是政治家而不是美学家。有些美学家也关心政治,对政治进行审美,也借用一些政治家的方法研究美学,但还是美学家。这如历史学家经常对一些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行审美判断那样,但他们还是历史学家而不是美学家。当然,也有的人物才华横溢,既是美学家,又是政治家,还当上了历史学家,但这样的人物太难找了。
2114、艺术家可修成自在、自然、自得其乐、健康长寿、有信念、有强大气场、散发着美和善的本体,与虚无、扭曲、浮躁不安、病态、没有信念、象行尸走肉、充满腐臭味的一些社会现象成为鲜明的对立面。现在的问题是很多自称为“艺术家”的人,也在这丑恶时空里凑热闹,把那里够混浊的水,搞得更黑。这属于“艺术的异化”。艺术能坚持自主性和纯朴性,就能实现对社会的假、丑、恶进行批判、纠正和驱邪的作用。只有这样,艺术才能找到自身的方向、方略、方向盘和方舟,才能找到立足点和根据地,才有资格、有身份、有源泉、有能量、有胆魄、有水平对假、丑、恶现象进行抗衡,从而树立艺术家应有的尊严和社会角色,完成应有的使命。否则,随时会自坠于吃豪门残羹剩饭、象城市牛皮癣的广告招纸那样,或跟着权贵屁股后面乞求得到一块破烂的遮丑布。所以,有的艺术家远离闹市和中心舞台,找到那片宁静和清幽,来阐释生命的本义,通过保持这样的距离,形成与“浊流”泾渭分明的态势,让人们在见到“清泉”中有了比较,产生反思,从而用较艺术的、间接的方式、方法介入了社会,产生出净化的功能。
2115、感情存在着非常理性的成份,不等于所有的感情都是没有理性的,也不等于感情没有内在的演变逻辑、规律可寻。一般情况下,一时找不到解释和规律,可运用记录和统计的方法,耐心地研究,就会发现问题,并可作出正确的审美判断。(待续)
美学心得(第一百二十九集)罗国正 - 日志 - 龙快子 - 雅昌博客频道 http://blog.artron.net/space-498803-do-blog-id-1213851.html
特大慈善喜讯:罗国正著名《美学心得》手稿义卖 - 日志 - 龙快子 - 雅昌博客频道
http://blog.artron.net/space.php?uid=498803&do=blog&id=1207119
罗国正谈家教家规_龙快子 - 阿里巴巴博客http://blog.1688.com/article/i38070463.html
少儿美术素质教学培训(顿悟画)———华夏收藏网-网志http://www.cang.com/blog/1156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