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心得(第一百二十七)

罗国正

(2014年6月)

2046、不是所有的美都是能看得到的、或听得到的、或嗅得到的、或尝得到的、或摸得到的……,但一切的美必须是感觉得到的,不管你用什么方式来感觉到。如果一点感觉都没有,就不存在美的问题。

2047、当充满原创能力的本体,被具有临摹力的活体欺压时;当一个充满自由精神的创造主体,被一个临摹的“器”所摆布时;当独立的人格没有条件让其创造时,只能依靠没有人格者施舍米饭渡日时;当伟大的精神只配上残弱的躯壳时;当很多人都认为思想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肌肉和器官时;……。这时,生命已缺少阳光和水份,民族的灵魂在哭泣!

2048、人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对自己进行静观返照,或对艺术品细致审美,或参与动态的、有节奏的艺术活动,或对此进行纯审美,这些都可以具有平复内心不安的作用。

2049、“人格”与“道德”不是同一概念。“人格化”不等于说“道德化”。没有人格当然就不存在道德问题。人格是主体,道德是由人格衍生的客体,是为人格服务的客体,但这客体也可以融化入人格内,成为人格主体中的部分,从而增强人格的魅力。另一方面,在较完美的人格中,人们可以感受到道德的力量,从中可以升华出道德的精神。当特定的人格接受特定的道德时,这道德常内化为人格主体的内涵。有道德内涵的人格,可以将自身的道德内涵外化为言行,外化于生活、工作中的方方面面。不同的人格,要有相配套的道德。如果不配套,就会造成特定的人格与不配套的道德相冲突,导致人格的分裂。

2050、有这样的情况出现:先有美感,深入接触后,才发现很多不妥当的东西,感到不愉快,然后美感消失。另一种,就是开始时没有美感,深入接触,知道了很多巧妙,感到非常愉快,然后产生美感。完美的情况则是:一直都感觉非常美又非常愉快。与此相反则是:充满丑感,无法回避,非常痛苦!

2051、善于欣赏纯音乐的人,是能听到此音乐的作者和演奏者的人格的,也听到音乐内在的逻辑推进和大概的内容。同时,这里又为欣赏者留下了联想的空间。进行这过程,是提高审美素质和净化心灵的过程。

2052、一个演员在现实生活中与其所表演的角色关系应该是怎样呢?答案是:既无关系,又有关系。只要你多角度多层面地细细品味此话,就知道这答案的辩证奥妙。

2053、智能手机、电脑,促使更多的小群体形成意识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安全共同体、组织共同体等。也可以使血缘共同体更加紧密联系。明显可以跨越地域限制是意识共同体,布满全球的小块的意识共同体的形成和大数据时代紧密联系着、互动着,这两者已成为当今伟大时代的重要特征。这种小块的意识共同体,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个性,除了个别的小块意识共同体外,人们也不难分辨出,他们的意识分别主要表现为世界几大意识派系和集团中的一员。当然,其中有的以隐藏的身份存在。从中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意识象浪潮一样在人群中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时尚、股市、商品制造和销售、艺术创作和图书出版、新闻、投票选举、政治、军事、科技等等,都受这意识浪潮影响。对意识、意识变化、意识浪潮的起伏和这些对现实方方面面所产生的影响等等审美,需要各方面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相配合。有能力的人,可以借助这力量和影响。这样,又为草根阶层提供了纵向和横向发展的维度,有机会绝处逢生。

意识共同体,可以分出多个层面,既可方块划分,也可按专业线路划分。这与其它类型的共同体的划分大同小异。很多小块意识共同体从生成到瓦解,所经历的时间不长,原因当然有多方面。而世界几个大的意识共同体历千年而不衰,这是非常值得人们关注、研究的。这些研究成果,可以作为小块意识共同体增强生命力的重要思路。凡持续发展的意识共同体总是与其它类型的共同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常常是目标一致地捆绑在一起,互为依靠、互借力量而前进,决不会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优秀的小块意识共同体会发展成为意识共同体的“航母”。

意识共同体大致可分为二大类:一类是真、善、美的,另一类是假、丑、恶的。我们应支持真、善、美,反对假、丑、恶。只有在美学的层面上,具有类本质觉醒的意识共同体,并善于灵活和持续地调动各方面力量的有效支持,才具有无限生命力。只有用真、善、美的理念,才有能力,才能名正言顺地将小块的意识共同体串连起来,成为人间巨大的正能量。

2054、灵感与顿悟是有区别的。对于很多人来说,灵感常常是对具体问题和操作上作出量变的反应,偶然作出质的反应,也有时作出抽象的反应,只有在极少的情况下,才出现本质的抽象的反应(专门搞抽象思维的人除外)。灵感常影响艺术家的创作,为艺术家及其作品境界的提高断断续续地提供了量的积累,偶尔也引发质的飞跃。而顿悟主要表现在思想上、精神状态上有根本性的突破,即质的飞跃。灵感是强调长期潜意识中酝酿的东西,到一定的临界点,或受某一事物、信息的启发,而产生了有价值的意识或行为。而顿悟虽然也需要这些,但不强调长期实践、思考、潜意识中酝酿,而是受某一信息的触发,使思想猛然聚变觉醒,精神境界产生质的飞跃。灵感常表现在人生的局部问题上,顿悟则表现在人生的根本问题上。有时一个灵感可以引发顿悟,有时须要多个灵感集中一齐激发出顿悟。如果用比喻来形容,灵感象火花、亮点,顿悟象强大的核反应。

2055、我们不能把审美判断只视为关系性判断。直觉、逻辑、经验、预感、美感等等都可以成为审美判断的方法和内容。

2056、人若能非常成功地进入美学的语言系统,并有效地运用美学的语言和概念,即融入了美学意识的共同体中,就很容易获得穿梭、飞跃于各系统、各时空的“通行证”,因为人与人之间需要“存在感”,并希望这“存在感”是美感而不是丑感。有美学意识的人,才善于带来美,创造美。这种“善于”,就是无形的通行证,其它系统相对没有这样的优势。这是“根本智”之一。

2057、自由与自然、时间、空间、波动、能量、欲望、心情、道德之间的综合平衡,是随时考验着主体的审美水平和实现目标的操作水平。只有自由,才证明是人格的主体。

2058、没有足够的理据去获取利益,是愚蠢的、是人格未修成的表现。因为获取与付出是有对应关系的。只求获取就是欠债。自然会引起麻烦、甚至是悲剧的原因。

2059、判断力是自由、道德的主体所具有的本质力量。这种力量可以对自在、自然、可感的客体进行符合主体目的的筛选。这过程可视为一种审美过程。也使判断力成为主体与客体连接的“桥梁”。

2060、自然领地向自由领地的过渡,是类本质的觉醒和与此觉醒想配套的实践活动,主客体都留下了这觉醒的烙印。这“过渡”及相关活动是一个不断发生审美的活动。审美,不是自然领地的事,是自由领地的事。或者说,不是自在客体的事,而是自由主体的事。

2061、只用一种的教育模式来对待全世界的孩子,虽然有一定优势,但其后患之大也是难以想象的。这样,很容易在精神世界上失去了自然的充满人性的、七彩斑斓的美,完全破坏了千百年来形成的、人们已习惯了的教育那种古典美感。

2062、通过互联网建立起来的垄断寡头商业王国,很容易激化新一轮的不同层次、不同利益方块之间的激烈斗争。新的商业伦理、商业文明的审美,要么在逐步养成,要么会引发革命!

2063、愉快是美的,但不是所有的美都会引起愉快。有趣味的东西,不等于愉快。尤其是在艺术领域,很多很美的东西,有些是引起愉快的,有些则引起其它的感情。伟大的审美对象,常常不是引起审美主体单一的情感产生,而是引发多方面、多层次交织在一起的综合情感。这也反映出人类的感情的丰富性,在我们星球上具有唯一性。

2064、康德以为鉴赏判断不是认识客体的、不是逻辑的、而是主体的是否愉快与不愉快的感情。显然,康德还没有顿悟出审美的真谛。其实,以上所说的,在鉴赏判断中,随时会发生,否则就无从判断。另外,鉴赏主体在鉴赏判断时的感情是复杂的,不仅仅只有愉快或不愉快这么简单。同时,也不应该否认,鉴赏主体可以自己设定在某次鉴赏判断中,控制在愉快与不愉快中,或只求鉴赏对象作为刺激物,只刺激起感觉自身。其实,能刺激起感觉自身的东西,已说明了刺激物的类型和性质。这也说明了鉴赏者本身的境界,既然你只求自身的感觉,到了一定境界的人,又何需外物,或客体呢?自性圆融光明,通行无碍,对外物何求?所以,当客体的表象,也成为主体的感情对象时,这样的事情既可带功利,也可不带功利。具体发生了什么情况,只能因不同的审美主体而定。我们不能随便下一定结论,不带功利好,或不好。或者说,带功利不好,或好。其实,鉴赏判断后,得出的结论或自身的感觉是:美或不美,愉快或不愉快,从美学的角度看,已是具有根本性的、战略性的划分。也可以说,充满着功利性的划分。当然,我们也不能随便怀疑确实有人不带任何功利目的地进行鉴赏判断,但这是偶发的事,不能代表绝大多数的情况和绝大多数鉴赏判断者的心思和行为。

2065、善主要是符合主体(类、群体和自身)利益,特别是可以满足主体内在的特定构成的需要。善也是符合主体意志的精神客体。

2066、自然状态向自由状态运动的过程,最佳方案之一就是进入美学层面的感悟和实践。

(待续)

美学心得(第一百二十八集) 罗国正 - 日志 - 龙快子 - 雅昌博客频道http://blog.artron.net/space-498803-do-blog-id-1207094.html

特大慈善喜讯 - 日志 - 龙快子 - 雅昌博客频道
http://blog.artron.net/space.php?uid=498803&do=blog&id=120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