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心得(第一百二十八集)

罗国正

(2014年6月)

2067、艺术家通过心中内储的“愿”,在脑海里形成完整的语言表述后,又抽象为特定的概念,再用自己认为较恰当的方式把“概念”生成“直观”。这过程,以画家作画为例,即:愿,愿的表述,将愿和表述抽象为概念,这三者是画的灵魂。愿是灵魂的核心。后来创作成为可以直观的画,就是承载着这灵魂的躯壳。创作主体的艺术境界反映在“愿”外化为客体的过程中。也可以说:将灵魂外化为“直观”。伟大的作品往往是灵魂与躯壳完美地配套的。能创作这样作品的艺术家必定是具有独立人格的。这种独立的人格,是艺术家独立地孜孜不倦地追求美学境界和艺术表现技法中,在长期的独立思考和创作实践里形成的。只有这样的创作主体才可以创作出伟大的作品。相反,灵魂早被人设计定的,技法只是刻板地临摹,牵强机械地堆彻出来的作品,这绝对是另外一回事了。审美者要从“直观”中解读出创作者的灵魂和其身心的综合状况。灵魂、技法、气场、作者的一切,已全息地浓缩在“直观”中了。当“直观”成为审美对象时,可以产生系列的判断:目的判断、能量判断、效果判断、……,综合的审美判断。善于进行这样的审美者,在这审美的过程中,既可以认识作品,也可以解读作者,又能修炼自己的境界和净化自己的心灵。

2068、主体内在的精神活动可以不存在功利关系,但事实上,绝大多数人常常是存在功利关系的。因为愉快与不愉快本身,就涉及到人追求的功利目标,这两种不同的心情是直接影响到人身心的健康和追求的生活目标,这些主体内在的精神活动,在现实生活中,是经常与审美活动和审美对象发生关系的。这种关系,很多时已跳出了纯物质需求的层面,进入了精神需求的层面。精神需求的满足,是更高级的功利!如不缺面包的人,要收藏可以反映一个时代信息的由伟大艺术家所创作的书画作品,来作为享受。这已是非常奢侈的行为。而衔接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重要桥梁则是道德实践。这三者之间存在着非常微妙的辩证关系,形成对主体本身进行审美的立体状态。对这三者的有效感悟和践行,就拿到了形成伟大人格的金钥匙。

2069、为分辨事物,人们设定界线。在现实中,很多界线是模糊的。这既有朦胧的美,也给人浑水摸鱼的机会。很多不同事物之间的交接处的模糊性,人们只能根据自己认知事物的性质,然后有点“牵强”,有点“强行”地定出界线。其实,很多的界线,会引起争议的,是可以重新经过审美,重新划定的。因为认知是否正确和站在什么立场等,都影响界线的划定。

2070、人们对物理世界的认识,可以从个别抽象到一般,这“一般”不是在“个别”之外,而是在“个别”之中。还有这样的情况,当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创作出一幅伟大的艺术品,并得到多代人普遍公认时,这典范的作品一直以来被很多人临摹。原作与临摹本的关系,就是标准、理式与个别的关系,原作可以被认为是每个“临摹本”的“一般”,因为每个“临摹本”只有其中某部分特别似原作。尤其是出现这样的状况,原作因为历史的变故,世人已无法见到了(这不等于原作不存在)。后来的人们只能通过观看或临摹以前多个优秀的摹本来感受原作较多的信息。人们通过对多个优秀的古代摹本进行临摹,以求接近伟大艺术家的境界。这样,原作实际是一个“理式”,在某种意义上,对后来的临摹者来说,既可成为先验的、精神的“理式”,又可成为实物形态的、直观的“理式”。这种“理式”既在各具体、个别的临摹本之外,又在具体的、个别的临摹本之内。绝对的“理式”是原作。相对的“理式”是古代的优秀摹本,一大批是临摹的临摹。王羲之创作、书写的《兰亭序》就是一个经典的例证。艺术家就是他的作品的上帝!

根据以上的论述,我们知道存在着多种情况:一般在个别之中;一般在个别之外;抽象的、无物态的一般;具体的呈物态的一般。这也说明艺术创作伟大之处的一个例证。有无数临摹者和临摹本的原创作品——既具体又抽象;既在个别之中,又在个别之外;既是理式,又是具体事物本身。这也说明重要的道理:一般与个别具有相对性;理式与具体事物,既具有相对性,也可互为因果;理式既包括一般性、必然性、本质特性、规律性,也存在着个别性。理式必定有个别性,否则无法分别此理式与其它理式。特别的理式可表现为实物特性,表现为具体。理式还可包括规则、标准、典型、规范;理式本身就存在于任何事物之中,也可以人为地创造出来。只有这样,我们才更好地理解全息的宇宙。

如果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西方的其他哲学家、美学家也懂得中国的书法,会像我这样思考哲学、美学问题吗?这将是永恒的迷?!

2071、有些是:专业表演,请勿模仿。有些则是:专业表演,希望更多人模仿。前者与后者区分的原则是:安全与代价;须提醒和无须提醒。

2072、艺术创作如果能够对“典型”这概念有深刻的理解和非常有效地运用“全息论”的原理,作品的概括力、信息量、艺术境界都可大大提高,也就是说,正确地运用“典型”和全息论,寻找恰当的形式和内容表达主题,是艺术创作中的一条重要的思路。

2073、美、愉快、舒适、健康、幸福等等感觉,这是一方面;为享有这些感觉,所需的条件是:时间、空间、精力、智力、财力、人力、物力和相关资源,这是另一方面。人们应根据需要和实际所具有的可能性提出目标,从以上两个方面进行合理平衡,产生一个折衷的相对合理的方案(文字的、图表的、图纸的、沙模的等),然后按部就班地实施。简单说,就是美感与条件两者的合理平衡,然后实施。或者说,主体感觉与需要,有效调动客体来满足。人,几乎都处于这样的过程中。这过程须有类本质的道德自觉;或至少在不损害他人的前提下实现自己的满足。绝大多数人能这样,世界是美好的,还会越来越美好;相反,世界是丑恶的,还将越来越丑恶。

2074、任何事物都处在运动状态,只是运动的程度高还是低而矣。有运动,就有运动的方向。所以,进行方向性的审美判断,是重要的判断。方向性的错误,属根本性的错误。人的活动,方向和目标、路线组成了一个发展系统。正义的目标,正确的方向,最佳的路线,是走向胜利的保证。问题是人的活动常常是极其复杂的,人生不可能都处在一条直路之中,很多时是置身于“活力对抗系统”里,所以,常需要“以迂为直”,方能以较少损失到达目的地。由此可知,有时最短的路线,不一定就是最快最好的路线。这就须有审美判断的智慧。只有充满审美判断的经验、智慧,并有效地发展,才能很好地完成既美又合目的性的活动。完美的活动整体,每一点,每一段过程,都走出令人赞叹的闪耀灵光的线条。

2075、不完美的整体,是可以增加一些东西,或减去一些东西。而完美的整体,是不能增加一些东西,或减掉一些东西的。因为任何的增加或减少,都破坏了完美。但世事的发展,使人常见到完美的东西,被增加了、或被减少了东西,留下的是画蛇添足或残缺。艺术的经典作品,很多是完美的整体,随便增加内容或去除其中一部分,就失去了原来的意义,甚至夺去了这艺术品的生命!不要随便幻想打破原来的完美,就会必然产生新的完美。人们经常见到的是旧被破了,新又立不起来,旧新都没有了,只有留下空空如也的事实。稳当的办法是:将旧的美好东西,保存好,又去创造新的美好东西。使自己拥有新和旧的美好。问题常是:旧的不破,新的不能立!怎么办?须要智慧,须要综合平衡!

2076、你在追求主体的能量增长,还是追求客体的能量增长?是追求能掌控的客体能量增长,还是追求不能掌控的客体能量增长?或是同时追求主、客体都能量增加?以什么为主,什么为辅?先后次序如何?如何去调动相关的资源?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如何?这都须要有冷静、合理的审美判断,这是人生美学!

2077、愉快与不愉快是主体的内容,或是主体的反应,或是主体之所以为主体的关键性感觉和表现。追求愉快和避免不愉快是主体带根本性的目标之一。因此,也引发整个价值链条的启动或停止。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将具体人的愉快与不愉快作为审美对象来进行观察、研究,并以此作出返观自照,从而有效地对自己作出准确的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更有效地调整自己的身心,合理地作出自己社会角色的定位。

2078、当生命可以持续地进行非常大的能量消耗时,已不能用食物补充来解释时,可以从另一个方向得到答案,那就是从精神、气场、信息、信仰中得到力量!

(待续)
美学心得(第一百二十七集) 罗国正_舞文弄墨_天涯论坛
http://bbs.tianya.cn/post-culture-855908-1.shtml

特大慈善喜讯 - 日志 - 龙快子 - 雅昌博客频道
http://blog.artron.net/space.php?uid=498803&do=blog&id=120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