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心得(第四十二集)

罗国正

(2011年4月整理、修改)

921、声音,对于人类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个结论,我相信没有人怀疑。但知道它的具体作用有多少种?是怎样发生的?并从美学的高度得出比较完美的答案,甚至找到声音美学座标的O点,就很难找到合格的人选了。

声音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涉及到自然的声音、由人引起的声音。由人引起的声音又分为人自身发出的声音、人与外物(如生产工具、乐器、各种自然物等)合起来产生的声音。而人自身发出的声音也种类繁多、非常复杂。例如:讲话、唱歌、朗读、吹口哨、呼吸声、鼻鼾声、梦话、肠鸣、放屁、肢体产生的声音,有些人身上发出的怪声等等。而这些由人发出的声音的作用也非常之多,例如:物理的作用、生理的作用、心理的作用、社交的作用、诊病的信号、艺术的效果、审美的价值等等。千头万绪,如果不善于研究,足可以使人感到象“斗一样大”的头,而不得要领。所以,对声音的美学研究须要解决方法论的问题。

首先,确立以人为本的原则,将与人无关的声音暂搁置一边;再选出可以全面突破的切入点;将人“用口发声”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人用口发声”的声音研究,启发我们对声音审美的认识和美学研究。

下面围绕这切入点,展开论述:

⑴人还未出生,在母胎里成长的过程中,就不断伴随着“嗡、嗡、嗡……”的声音(注:这“嗡”的读音是接近普通话里的“瓮”字与“轰”之间的音,而不是读普通话里的“翁”字音,或人们将耳朵靠近空着的大花瓶口时,听到的声音,下面谈到金刚咒、六字大明咒、声频语时,也按此发音),这“嗡、嗡、嗡……”的声频非常自然而又符合人的生长需要地拍打着在母胎里的生命(身体、大脑),使其健康发育。这是生命沿着“宇宙生命发展规律”经历了无数年代的演进而形成的声音。这是先天第一音。这第一音,足以影响人的一生,影响人以后对声频的反应和反映。为人出生后有意识地讲话作生理上、或气场上的铺垫,尤其是人后来能自觉发出“嗡”音来激活人体时,早已作出了先天性的铺垫。

⑵出生后不久的孩子,就面临着需要发音讲话的问题。正常的情况下,大多数小孩在不用人教的情况下,就会本能地发出“啊”的声音,这是后天本能第一声。然后,就出现先叫“妈”还是先叫“爸”的三种情况:

一、是在没有父母或其他人的引导下,孩子自然地发出“妈”音或“爸”音,有 个别孩子甚至发出的“妈”或“爸”音比发出“啊”音还要早;二是在孩子的父母或其他人的引导下,发出“妈”音或发出“爸”音。多引导叫“妈”的,就先叫“妈”,多引导叫“爸”的,就先叫“爸”,也有个别引导叫了其它声音的,例如:引导发“哼渠”之类的声音;三、因孩子的发音的生理结构关系,有的引导叫“妈”的,却叫了“爸”或“啊”或其它音,引导叫“爸”的,却叫了“妈”或其它音(聋哑人,不在此讨论);四、孩子开始不知道“妈”、“爸”是代表什么,逐渐知道声音与具体对象、意思联系起来,从“无意识用口讲话”发展到“有初步意识讲话”。

从“嗡”到“啊”,再发“妈”、“爸”的声音,有着清晰的变

化路线。“嗡”音是婴儿在母胎里被动听到的声音,不是婴儿自身发出的声音,此时,婴儿与母亲是连体的。“嗡、嗡、嗡……”的声音与作为能量的供给线脐带,以至与母亲和婴儿的身心是配套的,形成有机统一的生命系统。发“啊”音时,孩子常是在出生剪断脐带后,作为独立的生命体而存在。从母胎里接受“嗡”音,到脱离母胎能自己发出“啊”音,这是生命的伟大飞跃。“啊”一声,就象生命独立的“宣言”,是后天第一声,是人生将发出无数声音的开始和基础。

“啊”音,是从本能发音向有意识发音的标志、界线和关键。刚开始时,婴儿发出的“啊”音,是出于本能,渐渐就发展到有朦胧的意识和意思。

婴儿发“啊”音的后期,往往是通过“啊、啊、啊”地哭,来反映出其需求,或者存在问题。如:饥渴、湿了尿布、身体感到过冷或过热,或其它不适等等。以使父母或身边的其他人作出反应。逐渐婴儿仿佛明白到“啊”音与自己的关系,与身边的人的关系。此时,婴儿还未掌握和使用复杂语言的能力,什么问题都只用“啊”这一声音。“啊”这一句,真是达到“一句顶一万句”的境界。例如:亲朋大聚会,很多人相互交谈、讲话,讲了成千上万句话,很多人都无心装载,突然孩子“啊”一声,全场即有反应,孩子的父母立即过去。其实,人类世世代代每一个正常的人,哪个没有“啊”过呢?不只是在婴儿阶段,在人生每一个阶段,在特定的生活状态中,你会“啊”和不会“啊”效果都不一样,别人对你的看法也可能不一样。所以,人在应该“啊”,需要“啊”的时候。要大胆地、恰当地“啊”一下!但事实却告诉我们,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或人处在极艰险的时期,连“啊”一声的机会都没有,甚至恐怖到“啊”一声都不敢。当然,也有些人,因为鬼鬼祟祟地干着见不得人的事,这些人也是不敢“啊”的。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对“啊”的声音审美可以这样分出多个层次:能啊,还是不能啊?会啊和不会啊;可啊与不可啊;有机会啊,还是没有机会啊,还是不该啊?明白地啊和不明白就啊;大声啊,还是小声啊?人在什么年龄、状态上啊;理智地啊,还是莫名其妙地啊?敢啊与不敢啊?……现在很多有识之士,呼吁讲真话。我有一个建议:讲真话,从感悟“啊”开始!很多文学家、艺术家、哲学家等在追求文句和内容的精练,我以为,是可以从“啊”中得到启示。但世界上又有哪个杰出人物的作用和影响大得过“啊”这音呢?其实,“啊”的作用远不止以上讲的这么少,下面还会有多处论及。

人的后天第一声“啊!”是生命沿着“宇宙生命发展规律”前赴后继地前进,发展到有喜的感情、笑的表情,拥有“人性具足”的生命结构的一个重要标志;它象告诉世界的那声春雷:生机勃发时刻开始啦!它庄严地向宇宙万物宣布:从“啊”一声开始,人的本质注定是追求自由,或本能地、或自觉地朝着天人合一的喜奋斗不止!

写到此,偶得诗一首:

真命

洪荒亿兆年,

方生一声“啊”。

宇宙始热闹,

天人不分家。

后有离本性,

言行乱麻花。

真命追自由,

得道笑哈哈。

“啊”将先天听到的“嗡”和后天“妈”、“爸”的声音有机地衔接着,又和以后各种有意识的语言衔接。这种衔接不是单一的衔接,而是综合的衔接。

发“啊”音,张开口通过喉咙呼气,就可以了。发“妈”音比发“啊”音要复杂些,需要嘴唇配合,然后张开口呼气。“啊”音的声频震动位置主要是在颈部和喉轮,而“妈”音的声频震动位除主要在颈部和喉轮外,已明显有轻微的震动在嘴唇上。而发“爸”音,既要嘴唇的配合,声音已在喉咙的上方,嘴唇的震动更明显,长有牙齿的人,也感到牙齿有震动。如果从发音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来分析,应该是先“啊”,后“妈”,然后“爸”。以后的发音就越来越复杂了,带齿音、卷舌音、带鼻音等等,以至形成整个语言系统。如果小孩学习语言不按从简到繁的顺序,将有什么结果呢?真是难以预测。未得出清晰的结论之前,家长在小孩还未具有独立行为能力时,凭一时之冲动,搞五花八门的声音,用自己都吃不透的方法来教育小孩,这是非常不明智的(其中包括如何胎教等问题)。

孩子发音到能叫“妈”、“爸”的阶段,声音已非常明显具有特指的对象,具体的声音与具体的关系、感情开始“分工”,同一声音,因叫出不同的速度、长短度、高低调已反映出不同的状况了。这时人的声音从具有很强的自然状态、本能状态,大步地跨入了具有社会状态,当有意识的状态进一步发展,当人已全面掌握语言来表达各种各样的事物时,以至用朗读、朗颂、唱歌、唱戏、配合乐器或设备等等发出复杂的声音时,一方面反映出人类的巨大进步,反映出人在语言上和其它方面的自由度在不断增加,同时,也存在着舍本求末,走向异化的现象。这里已有很多的美学问题值得探讨。

我们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研究“人用口讲话或发声”。为什么密宗功法金刚咒:“嗡阿吽”与人首先在母胎里听到的声音和后天发出的第一音有关呢?这些声音对人有什么作用呢?前面已讲过“嗡”音在母胎里的作用。现在讲一讲,人念出“嗡”音的作用。如果单独念“嗡”,或通过念咒来念到“嗡”,这时的“嗡”音已不是象在母胎里,从外拍打着婴儿的身体那样了,而是从念“嗡”音的主体体内首先感到声频的震动,主要的震动位置在人的头部,并较集中地反应在两眉之间的印堂的位置,这里有个穴位叫“天目穴”。人可以通过念“嗡”来激活大脑、神经系统,以带动全身的激活,这种激活既有细胞、基因层面上的作用,又有经络、神经系统层面的作用,也有气场层面的作用等。念出“嗡”音后,“嗡” 的声音又在特定的物理空间里折射回来,以声频的特有方式从外拍打着自己的身心,或自己身边的人。自念者则形成里外的共震,对身心有非常奇特的良性效果。咒语中的“阿”是读拉长音的“啊”音,即汉语拼音的A(a)音,而不是读“阿胶”的阿音。而且可根据身心实际,向高低四声变化。绝大多数出生不久的孩子,会本能地发出这个音。这是“人的后天第一音”。发此音时的震动位在颈部,密宗功法则强调“阿”音对喉轮的影响。大脑大量的活动要通过颈部的神经、经络、气场来指挥身体各部分的活动(当然也包括内脏,影响到血液、增强气场等),如果颈部位置不畅顺、甚至闭塞,后果将非常之严重。通过“阿”音,把颈部激活,贯通全身,再加上“嗡”音的余震与“阿”的震动配合,形成共震,作用会激增。“吽”音的震动位置在胸窝附近,“吽”可读成普通话的“空”音或“轰”音,或“空”与“轰”之间的音,有的学者认为,“吽”是像人的心脏跳动中的一种声音。“吽”的声音在密宗功法中强调震通“心轮”的位置,“心轮” 的中心位,即中医所说的“膻中穴”。从我的修炼的感觉里可知,“吽”音主要是震通、激活心脏、胰脏、肺部、气场等,对全身的影响非常之大。“嗡阿吽”连续地念,每个音的震动的叠加、前咒与后咒的叠加,其力量、效果更加神奇(可在网上查找我著的《论心法》作参考阅读)。

六字大明咒有多种读法,但基调和目的应该是一致的。我现在列举七种读法来进行声音审美的分析研究,希望人们能对声音与人的本体有更多理性的认识。(注意:本文所讲的发音都是以汉语普通话发音为标准,否则会有误):

⑴嗡玛咪呗尼空;

⑵唵玛咪巴尼吽;

⑶唵玛咪呗尼吽;

⑷唵玛咪巴尼吽;

⑸嗡玛咪叭尼吽;

⑹嗡玛咪呗尼吽舍;

⑺嗡玛咪巴尼吽舍。

下面我对以上七种情况结合金刚咒简约分析一下:

第一、 我主张读“嗡”音,不主张读“唵”音,理由是:如果读

“唵”音,震动位置已和“玛”音重复在颈部,缺少了在头部、天目穴的震动。

第二、 第二个音“玛”音,与中国人叫母亲的“妈”音完全一致,

震动位在颈部、喉轮,作用与金刚咒的“阿”字有相似的地方,但不尽相同。“阿”音发音简单些,呼气量大些,震动力大些。“玛”音发音稍复杂些,呼气量少些,震动位有所靠前,嘴唇已有震感。也可唤醒血缘的联系。也有的人叫母亲做“妈咪”,就与咒中的“玛咪”的声音一致。将“玛”音发展到“玛咪”就进一步强化嘴唇的震动,为未来掌握丰富语言的发音,从生理上和心理上作了准备。

第三、 咒中的“巴”音,发音与汉语普通话叫父亲的“爸”音完

全相同,震动从颈部、喉轮舒展开,到口唇、牙齿。

第四、 “舍”音是另加上去的,主要是为了防病治病用,按我个

人理解,如果身体需要,以上任何一种读法都可加上“舍”字。舍音带有舌齿音,喉、舌、齿都有震动。

第五、 “尼”这个音在整个咒中的作用也非常奇特,比较充分地

运用舌头来发音,震动位在舌头和大牙上比较明显。《黄帝内经》认为:心主舌;心在窍为舌;在志为喜。“尼”音还有很多作用,这里主要是研究美学问题,就不一一论述。“尼”音按排在“巴”(或“爸”)音之后,非常合乎语言发展规律的逻辑。

第六,特别提醒的是:如果一个人长期使用了以上所说的其中一种念法,感觉很好,不一定要按照我以上的讲法来修改你的念法。因为你长期这样念,可能已积累了很厚的功力。一改,就等于从新开始了。只有事实证明改念比不改念好,才去改念。“实效”、“真实的感觉”也是一个重要的审美标准。

第七,生命沿着“宇宙生命发展规律”前进,发展到有了人的阶段,人在这千百万年的进化中,本能地、自觉地、一代代地、无数次地为生存和追求而进行无数次的趋吉避凶活动、思考。历练和进化出今天的人体结构和能量(人体这先天状况近万年来基本没有发现变化),人在孕育期听到的“嗡”声到后天本能的发音,或在很自然的状态下,本能叫出的声音,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对人的身心有良好作用的,是极其深厚的积聚而凝结出的一种“简约天成”,显示着“原生态声音”的生命张力。我认为,这是对声音进行审美,形成声频美学的最合理、最基础的元素和依据之一。超凡脱俗、具有高度智慧和自觉意识的先哲们,心怀苍生大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和追求真理的精神,通过长期的探索、修炼、实践,对人体的机理以及这机理与声音的关系,产生了当时最高的感悟和认识,在一定程度上知道了人体内在的自然、以至人体自然与大自然的关系,从而实现了具有开拓性意义地发明了咒语,用咒语的方式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对话,从而在本体的自然和大自然中获得了巨大的能量和智慧,使人充满了生趣。在这些都是经实践证明是有益身心健康的最基本、最主要的咒语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咒语里每一个音的来源是有非常合理的依据的。以“金刚咒”和“六字大明咒”为例,分析、研究一下:

⑴咒语中多数的音,是以人出生后不久发出的音,和小孩初

学讲话的音为主体。例如:啊、妈、咪、爸,构成了咒语的主体。

⑵通过对先天影响人体的声音的感悟和认识,寻找出对人的

整体影响起到核心作用、引擎作用的声音,特别是在人体的最重要、最关键的地方,或因素(即大脑、心脏、人体的水份、气场等),使之能迅速感受到震动和作用,如:“嗡”和“吽”这两个音。“嗡”音起到核心作用,“吽”音起到了引擎作用。在整个咒语中,读“嗡”和“吽”的震动相对较大,声音本身也相对较大,念起来也相对用力多些,产生的声音也大些,震动的位置与作用也显得更重要。

⑶根据人自身的发展态势以及语言的发展态势,和人可能会产生

疾病等情况,并对此有足够的认识和感悟,所以选择了“尼”和“舍”两个音。

⑷对单音、音节、串音的声频震动,连续念时,前咒与后咒的声

频震动,震动的连续叠加,产生的共震,在人体内的反应,或生命从傍听到或受到震动的反应或变化,在空间内折回的声音的作用等等,都安排得相当合理。从每个音、音节的前后排列,声音在生命中产生的自然顺序到对人体作用的顺序和作用的主次划分,都非常合理,有其内在的严密逻辑性和符合生命结构的内在规定性。我认为,这都充分反映出先哲们的智慧、悟性和努力探索、研究、修炼、实践检验的结果。

我在此特别提醒,金刚咒和六字大明咒内涵非常丰富,以上只从美学的角度来研究声音,并往此方向作解码,其它方面的内容,我在此不作多述。

除佛教密宗的咒语外,其他宗教也有咒语或相似咒语之类的东西。例如:道教就有:口诀、真言、咒、符咒、咒语等叫法。有的同以上讲的形式和内容基本相似。有的却象诗,主要不是突出声频作用,而是以诗歌的形式,将内容告诉给人们知道,或为了便于记忆。也有些咒的作用,不是运用声频的作用,而是调动人的意念、意志力,并产生气场而起作用。这部分诀、咒语等,其形式是非常明显地受到唐诗的影响,其内容主要是受《黄帝内经》影响。但人们须清醒地认识到,有些咒语,没有合理性。有的甚至是江湖骗子,以此来欺骗钱财,应有所警惕。当没有足够的依据是对人有益时,请不要随便信,更不要随便参与练。

用人口讲话或发音来促进身心健康,在中医和气功(其中有不少是道家的气功)里发展得更具体、更明确。它们将声音与人体、经络、气场、情绪、五行等紧密联系起来。实际效果与前面所讲的咒的作用各有千秋,关键是如何针对具体情况的运用。例如:《素问.阴阳应大象论》指出:“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征,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又如:中国有不少气功,根据中医的理论和实践,同时又结合自身经验,将声音与健康、气场紧密结合,总结出以下六种声音与心身健康有很大关系:

发声或默念出如下六个字:

①呬 ——通达肺、大肠(属五行中的金);

② 吹——通达肾、膀胱(属水);

③ 嘘——通达肝、胆(属木);

④ 呵——通达心、小肠(属火);

⑤ 呼——通达脾、胃(属土);

⑥ 嘻——通达三焦。

以上六个音主要是通过脸部肌肉的变动、改变口形和舌、牙齿的配合,呼出气流,而不用声带的震动而产生的声音。我认为,能发出声来练,最好还是发出声练。如果在特定的情况下,须要默念,应该是以前经过发声锻炼而积累了经验,在这方面留下深刻的记忆后,这样,默念的效果就会明显好过没有经过发声锻炼或少经过发声练的人。除练功外,这六个音在日常生活中也偶见人们在运用。例如:大人抱小孩,帮助小孩顺利小便时,大人就发出“吹”的声音,因此音是通达肾和膀胱的。又如,有的人胃痛,就自然地发出“呼”的音,以减少痛苦。

通过以上多方面的论述,人们基本可以知道,若站在以人为本的立场上对声音进行审美,哪些声音对身心是有益的,是美的;相反,哪些是对身心无益的声音,是丑的,现在初步已有了参照对象来把握。

问题是当声音成为思想、交流的工具——语言后,就朝着多个方向纵深而又复杂地发展。特别是从简单的、形象的讲话发展到以抽象的数学、哲学、宗教术语等来思维、来讲话;从只是日常讲话发展到朗读、朗颂、唱歌、唱戏;从单纯用嘴的功能发展到有乐器、扩音器、复杂设备的配合等等,更是如此。所以,对声音审美的难度不断地增加,很多“人为产生、制造的声音”,已远远地偏离了以人为本的方向,甚至严重地出现了异化的现象。更甚者,通过声音制造诱惑,伤害人的本体结构,违反了人性。

其实,从人用口发出简单的声音发展到充分运用语言后,增加了众多的基本因素和作用。对这些因素和作用的了解、认识,我认为是可以通过对“啊”音的生成、发展、变化的了解和研究,找到其主要方面的雏形:从本能状态发展到自觉状态;从只具有声频作用到多种作用;从无念到有较单一的念到可包含多种的念;从纯自己的发音到与别人交流和产生关系的发音;从无感情到有感情;从单纯的“啊”发展到有意念、目的、表情、动作和其它物体、其他人配合的“啊”;从只是小孩简单的“啊”到功法、文学、艺术等等的“啊”……;从人用口最简单的发音发展到可唱复杂的歌曲,这就产生、出现更复杂的状况和概念。现在将一些概念粗略列一列,让大家感觉一下:声部、声场、声带、声调、声门、声口、声浪、声母、声谱、声气、声腔、声情、声色、声息、声响、声乐、声韵……;音长、音程、音带、音标、音符、音叉、音阶、音节、音量、音强、音区、音域、音律、音名、音品(音色)、音质、音韵、音容、音译……。(读这些时不要觉得烦,感受一下重复读音的声频震动也是件好事)。可以说是海量的知识和信号。有了文字、艺术、抽象思维等等的配合,人的声音就更为复杂了。更何况人要面对整个声音系统!所以,先要从人用嘴发出声音突破,并从理论上作出归纳、抽象、总结,从而掌握对声音审美的规律,从而建立起较完善的声音美学,是一个重要的方法。现我将人的声音和语言的主要作用列出来给大家参考参考:

① 是类的本质的一种证明,也是个体证明自己具有了类本质。

② 具有人道的意义,并可以参与树立起人格。

③ 发出声音、语言的主体,对自己的身心和他人以及相连系的

事物可产生正面或负面的作用,通常还具有生态价值、气场效应和波状的反应。

④ 接受声音或语言的主体,可分为主要通过耳朵接受而起作

用,或通过身体的其他部分、或气场而起作用,或是全方位地起作用。

⑤ 进行交流、传递信息、知识、反映情况、传递能量等作用。

⑥进行思维(包括发出声音与默念、心声)的作用;帮助求知、

探索真理;还可以用此来建立理想、构建未来的模型等。

⑦ 参与文化、艺术、创作、设计、创造、记录等活动,并有的

成为了这些活动里的内在元素、构件或细节。

⑧ 可以起到样板、示范、规范、标志、确定种类等作用。

⑨引起美感或丑感的作用,或者是起到建设性的作用或破坏性

作用等。

……

换个角度看,人从口发出的声音和语言,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物理性的声频作用;生理作用;心理作用;交流作用;感情作用;艺术作用;娱乐作用;信息作用;教育作用;模仿作用;传承作用;调节作用;医疗作用;……。

当由人的口发出的声频的作用趋向多样性和复杂化时,同当初只会叫“啊”时,已大有不同了。既有促进本体发展的一面,也有远离本体,走向异化的一面。作用与作用之间,有互补互生的一面,又有互相矛盾、抵消的一面,或常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所以,要善于将声音的作用细分,才便于权衡利害得失,作出正确的审美判断。一般情况下,是以人的生命本体的保护、身心健康为最高原则,其它的作用,要让位于、服从于这原则。所以,我从多处论及了以声频激活身心,以坚持类本体的健康、安全为第一原则的前提下,再结合追求的目标,依主次急缓排列下去,将所有越有利于类本体的因素,更快、更靠前地与本体联系,将一切不利于类本体的因素尽可能排除、或远离。这是对声音选择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美学层面处理声音的根本方法。这原则和方法也是符合“美就是生趣”这个定义的。这些都是对类和类的大多数个体具有普遍意义的。个别特例,个别处理,不属在此讨论之列。

声频对身心的实际效果。首先可以由人们长期的实践所验证;第二,可以通过医学、人体科学、先进的检测手段所证明;第三,可以经过自己亲身实践、修炼所检验;第四,若还未找到科学依据,可对相关事实进行统计、研究,从而得出相对合理的结论。

人的声音和语言是具有主体性的价值客体,是类本质的一种确证。主体发出声音和语言,既可对自己构成价值,也可以对他人和社会构成价值。正确地运用声音和语言,可以达到对自己存在价值的肯定,体现了对自己本质力量的一种证实。

具有类本质形式和内涵的声音和语言是类以及类的部分、以至类的个体实现自我满足、自我评价、自我设计、自我解放、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的一种手段和力量。

人在声音、语言活动中,声音和语言的存在、属性和合乎规律的变化,是否与主体的生存和发展相一致、符合或接近这性质,这是判断声音和语言的价值、取舍的重要尺度。这是主体内在尺度作用对声音和语言所要求的一个结果。声音和语言是可以成为保护生命和发展生命最高价值的一种最重要的手段。甚至有的人一生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声音和语言上。这是声音和语言的正价值。相反,则是声音和语言的负价值或零价值。

对声音和语言的评价和取舍,存在着主体内在的尺度,这尺度的客观基础就是主体自身的规定性。它通过各个时期的人以及每个人的各个发展阶段对声音、语言的发出或接收的方式、内涵、认识、水平、能量等而反映出来,也通过与之联系的事物,具体地表现出来。

其实,现实中已有很多优良的作品,只要人能恰当地朗读,或唱出来就可以取得多方面的良好效果。例如:有的唐诗、民歌、童谣、中国戏剧等,一旦朗读或唱出,身心就得到声频的良性震动,使人进入美好的意境,同时又得到了文化、艺术的陶冶,增加知识、智慧,给人以高尚的精神享受等等。这些都是文化、艺术创作与正确运用声频、语言的范例。人们可以从中得到启示和教益;从中感悟诸多因素组合成和谐的美。优秀的文化、艺术作品常有多种优秀功能。

这个世界确实有很多“一句顶一万句”的存在,甚至一个字的句,就有达到这样的效果。这是非常值得文化人、艺术家、哲学家、美学家等很认真地思考、学习的,更是让那些制造大量废话,浪费人们时间和精力的人去反省、觉悟的。“啊”这个声音,真正意义的“人的声音”,我们可以推想:在我们的星球上,每时每刻都发出远远超过一万声“啊”,而且是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世世代代如此,整个地球都处在从不间断“啊”的声波之中,人间充满着“啊”的生机!还有,孩子一声“妈”,一声“爸”,金刚咒的“嗡啊吽”,六字大明咒的“嗡玛咪巴尼吽”,王之焕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心经的二百多字等等,使很多人穷尽一生写了千斤重的书、很多艺术家创作了无数的作品,其影响力都显得相形见拙,惭愧吗?这里已给有思想的人很多的启示。但当代艺术中仿佛也有人感悟到这境界,例如:大笔写上一个“拆”字,作为艺术品给人以巨大的震撼力,这本身就具有深刻时代特征烙印的呐喊!比讲上一万句废话,效果不知好多少倍。

为了更有效地认识声音审美,我将声音大致地进行分类:

① 人为之声与自然之声;

② 由人发出的声音与非人发出的声音;

③ 人的声音是由人的口发出与不是由人的口发出;

④ 人本能发出的声音与人自觉地发出声音;

⑤ 人本能地从口发出的声音与人自觉地从口发出的声音;

⑥可激活细胞、增强气场、能量、信息、知识、智慧的声音

与没有这种作用、甚至是相反作用的声音。前者是福音,后者是浪费时间、精力的无效声音,甚至是祸音;

⑦ 人自身能感觉到的声音和自身不能感觉到的声音;

⑧ 人通过耳朵感觉到的声音与人不是通过耳朵感觉到的声音;

⑨ 人借用设备而知道的声音与人借用设备还没有感觉到的声音;

⑩ 当时就感觉到的声音与事后才感觉到的声音;

⑪ 借助器具、设备发出的声音与没有借助器具、设备发出的声音;

……

或者可能这样划分,例如:由人的口发出的声音分为:呼吸声、讲话、朗读、唱歌、口哨等等;

自然的声音分为:地球以外的声音,地球以内的声音;风声、雨声、雷声、泉水声、江河声、植物生长的声音、虫鸣鸟唱、狗吠、猫叫、鸡啼、狮子吼……

还可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划分:

能引起听觉的机械波,频率在20——20000赫兹之间,可在空气、液体或固体中传播。也有超声波,一般指超过人能听到的最高声波……。

较常用、实用的划分是:对人有益的声音与对人无益的声音;有用的声音和无用的声音;美好的声音与难听的声音等等。

明白以上道理,固然重要,但还须认识到声音审美最核心、最关键的标准,声音的座标定位问题,下面开始论述此问题。

如此多种多样的声音,从美学的角度看,都可以纳入四十二维时空的审美系统之中,并可进行审美、欣赏与进行不同美学层次的运用。问题是首先要找到四十二维声音座标里的O点。有了O点,就可以更准确地将各种各样的声音进行定位、进行分析、研究。我认为,如果人们同意我提出的四十二维时空美学体系的座标O点是“两个瞬间”,那么,我又主将四十二维时空声音系统的美学座标O点就是“啊”这个音。主要理由如下:

第一,美学是以人为本的学问,首先是为了人的需要而建立的,不存在绝对没有功利性的美学,所以选人的声音作为O点,符合人本理念,也方便研究、理解声音美学问题,更好地确立声音的评价体系。

第二,“啊”是后天第一声,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分界点。

第三,“啊”一声,象征着作为完整的、独立的生命的开始,是与先天之声“嗡”有本质的区别,但又有着衔接的关系;也是与自然之声、其它生物之声明显有本质的区别。它是从无意识走向有意识、从本能走向自觉的自由之声。是宇宙物质运动发展到能自己认识自己、是生命沿着宇宙生命发展规律前进到一定高度的伟大飞跃,从此有了自己的意识、意志的象征,从自在之物走向自为之物,从只能“必然”走向“自由”的第一声震动苍穹的“号角”,也是人类第一次最伟大的宣言:宣布整个宇宙发展史、整个地球生命史从此翻开了全新的一页。

第四,生命沿着“宇宙生命发展规律”前进、发展的过程中,很多生命都有它们自己的声音,可以各响各的、各叫各的,只有发展到人的第一声“啊”,生命的声音才非常明显地出现了分水岭,结束了只有本能的历史,开始自觉地、有语言、有思维、有目的、有理想地去追求天人合一的喜。“啊”一声,象征着人类的生命开始肩负起承载着宇宙的灵魂这伟大的使命!

第五, “啊”音本身就有一个奇妙的动态变化过程,刚开始“啊”时,是无意识的、本能的、没有情感的、没有含意的,渐渐发展到自觉地、有意识、有情感、有含意的“啊”,从只有一种意思、单一意识的“啊”,发展到多种意思、具有主体意识的“啊”,“啊”音是具有发展出各种各样主要类型声音的雏形。象太极图那样的一个点,在美学上明显具有特别的意义。

第六,“啊”这个音,是反映出类的本质、人的本性、声频、意识、感情、基因作用、人际关系、发生与发展、未来的模型等等方面处于种子状态时的特征的因素。人后来很多声音、语言以及关系是在“啊”的基础上得到了发展和完善。人成长到中、老年后,很多语言、声音和行为已远离刚出生后发出第一声“啊”时的本性,走向异化,这时的人,能在恰当的时机和状况下,喊出“啊”,可能会在异化的迷途上知返,回归本性,唤醒基因中童年活力的梦。“啊”音,常成为主客体二元结构对立统一运动中的一种和谐的力量与和谐的纽带,以声频和语义的方式呼唤起亲情,母与子、父与子等等关系的和谐的联系。与社会上普遍存在着主客二元各种对立统一运动的状况形成鲜明的对照,也与各种各样的声音处于二元对立状态中形成对照,这种对照正恰好反映出“啊”是处于声音美学座标的O点上。

第七,将“啊”音作为四十二维时空声音美学体系座标的O点,因为“啊”音本身可以是作为以人为本的一种实践和实证。通过“啊”来激活或唤醒人的身心,从生理(甚至基因层面)到精神上使自己以至他人提升和增强能力、气场,使人更“靠谱”,将像失魂落魄或游魂般异化了的人性顺利复位于本性。

第八,“啊”音相关作用和内涵,符合“美就是生趣”这定义。

……

有了“啊”做声音美学座标的O点,再与整个美学体系座标的O点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审美判断的路线、步骤、方法就可以更为清晰了,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人们要分清一个问题,作为声音审美座标的O点,与作为咒语、诀、真言,和我将要讲到的“声频语”的核心是不同的,因为两者的目标、方向是不同的。但后者,同样可以作为审美客体、审美对象进行研究。“啊”是声音美学座标的O点、核心,但在咒语、声频语等中不是核心,而是主体,或是主体的基础。而在没有“啊”音的咒语、声频语中,则“妈”、“爸”音是主体或主体的基础。如果只有单个音、或两个音的咒语、声频语等就是核心、主体、动力等融为一体,这些都没有分化出来,但也有其独特的效果,这些都可以纳入声音美学进行多角度分析、研究,里面充满生趣。

我认为,能将我前面所讲的内容,能正确理解和灵活、有效地运用,就基本上能“观音”了;基本上知道以人为本的声音美学的原则和方法了。

对以上知识的掌握非常重要,它涉及到人从出生开始到生命的终结整个过程,因为,这是无时不影响着个人、家庭、社会的重要因素,是人生现实生活、学习、工作等大大小小、方方面面都会遇到的状况。人们对此一定不可忽视。现在我将其主要影响作用和意义列出来:

①可以指导胎教、孩子学习讲话;对青少年和成年人正确运用语言有了学理方面的重要依据,特别是美学根据。

②正确地运用声频来调养、修炼身心;对声频、语言的卫生、保健、医疗价值的重视、研究、应用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③对与声音、语言、文字(包括默念唤起记忆中的声频效应)、有关作品、产品、素材、教材等的创作、编辑、选择、生产等等都具有指导意义。

④对运用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方法和相配套的教材、教具、器具、设施设备来结合而产生最合理、最理想的效果,具有指导意义;对相关的文化的形式和内容,以及文本、教材等等的鉴别、评价也需要以上声音美学的理论来指导。

⑤对产品的研发、生产和整个生产过程及其产品的效果,及至购买者对产品的选择,这里每一个环节都存在着声音、产生声音、或自身的目的就是需要一定的声音等等,这是直接、间接与人的身心健康有关,非常需要这方面的声音美学知识来指导,才可以取得更佳的效果,更符合以人为本的精神,尤其是直接与声音有关的产品:电视、电话、电脑、手机、乐器、音响等等,声音美好的产品,更受人们青睐。

⑥对房屋、庙宇、教堂、办公大楼、电影院、音乐厅、剧场、会场、厂房等等,以至城市、交通线等等的规划、设计、建设、装修都应充分考虑到声音对人的影响,都需要声音美学理论来指导,方可达到相对完美的效果。

⑦对学习、认识、理解、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开拓、发展优秀、先进的文化,能够了解、认识、运用声音美学知识,则有更大作为。

⑧ 有利于促进对原生态文化的挖掘、收集、整理和总结。将人

类长期习惯、喜爱的大自然之声进行研究、分类和利用,更有效地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帮助调节人的情绪,增加生活的情趣,营造出有良性生态氛围的声音环境。促进音韵、平仄、节奏、旋律、音响等等的研究和探索,遴选和推荐出优秀的作品,使小童、学生、业余爱好者等,在朗读、朗颂、吟唱、唱歌、唱戏、观听等等中,让声频的力量来促进身心健康,在心情愉快的状态里享受和接受文化营养的熏陶。以丰富学习、工作或退休生活,或文化活动和休闲生活的形式和内容。在潜移默化中,使人们培养出良好的习惯和高尚情操。使作者、设计者、策划者、生产者等有这方面浓厚的意识和知识底蕴,并据此道理而创作,产生新的好作品。

⑨ 通过对“人用口发音”方面的美学上的学习和认识,以带动

起对各种各样的声音从美学层面去认识、理解、研究、开发和运用。

⑩ 为防范、消除、减少有害的声音,和尽量避免有害的声音,

提供了美学依据。

⑪ 对建立比较完整、比较合理的美学体系具有重大作用。

⑫ 通过对以上声音美学的研究,可以使人坚信:任何有价值

的文化(当然也包括哲学、宗教),其宗旨应该是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的,甚至其核心部分、精华部分是以人为本的。

⑬从美学层面来学习、理解、研究、应用声音,可以驱散人

生的孤寂和痛苦,使生命兴致不衰,并可持续地探索、追求其奥妙,使声音作为一种正面的力量伴随和帮助人生朝着真、善、美的方向前进,有作为的人可在这过程中,有所发现和创造,以至可以成为整个人类的健康、智慧、快乐的一个源泉。

……。

我为了更好地感悟声音对人体的影响,我根据传统文化一些行之

有效的内容,结合相关科学的知识和自己的体验,编创了一套“声频语”,现公布出来,以提供大家作为声音美学研究、参考的资料(特别提醒:这些“声频语”能量很大,对此没有绝对把握的人,千万不要试练,否则后果自负):

① 嗡。

② 嗡阿。

③ 嗡阿妈。

④ 嗡阿妈咪。

⑤ 嗡阿妈爸。

⑥ 嗡阿妈咪爸。

⑦ 嗡阿妈爸爷嫲。

⑧ 嗡阿妈咪爸爷嫲。

⑨ 嗡阿妈爸爷嫲公婆。

⑩ 嗡阿妈咪爸爷嫲公婆。

⑪ 嗡阿妈咪爸爷嫲公婆吽。

⑫ 嗡阿妈爸,爷嫲公婆,伯叔姑。

⑬ 嗡,阿妈咪爸,爷嫲公婆,伯叔姑。

⑭ 嗡,阿妈咪爸,爷嫲公婆,伯叔姑,吽。

⑮ 嗡,阿妈爸,爷嫲公婆,伯叔姑,舅姨。

⑯ 嗡,阿妈咪爸,爷嫲公婆,伯叔姑,舅姨。

⑰ 嗡,阿妈咪爸,爷嫲公婆,伯叔姑,舅姨,吽。

我念这些“声频语”时,通常采取如下方法:

第一,去除杂念,开始用心去感觉声频在身心的震动,然后,去

除其它感觉,只用心去念。

第二,面对南方,挺腰,但要放松端坐,双手放在大腿上,如抱

球状,十指相向,指与指之间相隔约一寸。

第三,全身自然,不留一紧张处;两脚如平时坐凳椅一样,两脚

距离与肩同宽,自然放在地面上。

第四,为避免产生杂念,微微合上双目,观想自己全身变成蓝色

透明的水晶体。

第五,每一个音应按中国汉语普通话发音为准(我也试过用广州

话,也行)。我每次都根据自己的身心状况来调整声音的大小、长短。字音之间除标上逗号可以很短的停顿外,尽量读得衔接无缝并顺畅,以自感最舒适为准。

第六,每个“声频语”念一百次以上。我或选一个“声频语”念,

或选多个念,或全部都念。这都是因当时的实际情况而定。念完后,双手对擦多次生热后,用手擦面多次。通常我念完“声频语”后,还用草书,将刚念完的“声频语”书写三次以上,偶有书写几十次,觉得效果比不书写更佳。

我练“声频语”时,感到激活和增长了自身的能量,调动起自己的四十二维时空能量、两大基因系列的能量、类本体的能量,并可以使人本体充满生机的辐射能量来对抗外部有害的辐射。对于我来说,这是以人为本的一种极佳的、容易掌握的修炼方法之一。也是了解、理解、解密甚深密境界和本体崇高境界、接通天人合一境界、大美的境界的重要途径。在此公布于世,目的是为有关研究者和声音美学研究提供我的经验和实例,以促进发现、发明更多更好的新成果来造福社会、造福苍生。

如果不懂汉语的人,要学习“声频语”,请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 可按普通话的发音逐字按原音进行音译,不能意译。应在下

面逐个音注明汉语的原意。例如:“妈”音,要注明汉语的意思是“母亲”,“爷”音汉语的意思是祖父等,这里包含着力量。

②每次念完后,也可以用“中国毛笔”将用字母组成的“声频语”从左至右写三遍以上(因中国书法是从上至下写)。书写时,关键注意将自己的意志和感情贯到笔锋,并感觉到毛笔与纸的摩擦,每笔划的转弯位,要善于运用毛笔时灵活地“转管”,而不让笔划写出来有“截断感”,应该流畅地连绵不断,这要认真练才可做到。有情绪起伏变化,而不是机械地留下墨迹(其实,中国人很多优秀的书法作品、中国画作品也是这样用笔而成功的)。

(想更好理解上文的意思,可在网上查看我著的《论心法》,在此再次郑重提醒,这是我自练的“声频语”,仅作美学研究和有关研究参考,没有绝对把握的人,千万不要练,否则后果自负。)

“声频语”是声音与本体、音与义和谐统一的见证,是阻止、纠编声音异化和其它异化的一种强大的力量,是使人回归真本、激扬正气的“能”和标准,是恢复自由呼吸,产生原真呼叫声的惬意的一种动力。我念着念着,仿佛感觉到接通千万亿年的力量和调动起类本体的能,并感悟到“声音的真魂”。

当我编创“声频语”自练而感到非常神奇的效果时,更深深地感到中华民族的祖先和先哲们创造语言、文字时的认真态度,用音、用字、用词、用句的精准,达到了无以伦比的境界,并充满艺术的灵气和美学的内涵;既有益于每个发音的主体,又可造福苍生,功德福善行于千秋万代。伟大啊!无上的智慧!这足以充分反映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声音”所涉及的内容是可以达至无限的,随着人们每时每刻在创作、创造声音和科技进步影响对声音的认识和生产,声音分分钟都在海量般诞生,尽管如此,但我相信,读者们依然能在我这篇言犹未尽的文章里,使自己产生出更多的感悟和联想,并发挥出自己的才智,有着自己特色的解码破译,大家也应该已能触摸到和理解到声音的主体、主线、核心和关键了,尤其是经过这方面认真学习和严格修炼的人,会感受更深。大家一齐来!感悟类本体最符合本性的基本音,避免声音对类本体的异化。以更好地服务于学习、工作、生活和造福人类。我衷心地希望世界更少、甚至没有废话、假话,更少、甚至没有浪费人们时间、精力和损害人们身心健康的异化声音;衷心希望由每个人自身产生的或制造出来的声音,当然也包括使人默念的文章、字句,都是有益自己和他人身心健康、增加智慧的声音。这就是福音。让人间充满福音!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