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心得(第十四集)

罗国正

(2010年11月整理、修改)

456、“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是理想。在现实中,真能达到这种高度的文化艺术作品是极少的。往往将脱离了生活而为某一集团服务了的似优实劣的东西,吹捧为高于生活。对文化艺术的审美是有高深学问的,一般人不会评判,专家为了活路也不敢批评,甚至跟着吹捧。没有长期的修炼,各方面的因缘巧合,是很难生成高于生活的作品的。着急地追求达到高于生活的艺术,结果往往给人一个很不自然的感觉。

457、“生活就是美”或“美就是生活”。这些话使用频率很高,既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但又有很大的误导作用。从学理上认识,这些话不是美的定义,或者说,是非常不完整的美的定义。给我的印象如下:第一,害怕死亡,而渴望生活,这是人之常情;第二,由出生到死亡都处于非常优越的环境中,无忧无虑地渡过,这也是很多人的希望。而现实中,生活既有很多美好的事情,也有很多丑恶的事情,令很多人伤透了心,苦不堪言。特别是不少人的脑海常想着非常丑恶的东西,不可告人;还有些人做出了见不得人的事,难道这不是生活吗?所以,我对美下的定义是:美就是生趣。而“美就是生活”这话是对生活的渴望,回避死亡,已接近美的定义的一半了。歌颂光明吧!

458、能留下最强、最多能量、气场、信号的艺术作品,我认为是中国的书法作品。中国书法经过历代人长期实践和不断改进、完善,已具有强大的修心养性的作用,又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充分体现“字如其人”的重要特征。其基本要求是笔笔精到,能炼心、炼气、炼人。不象有些艺术品,偶有含糊,也可掩盖,也可蒙混过关。中国人是龙的传人,龙的真气长留于书法之中,传世的书法真迹、或印刷品(当然,真迹的能量强大很多),都以其特有的方式:气场、能量、信息、艺术魅力等等不断地养护着龙的传人,养护着所有族类的书法爱好者。练书法,可以与古人沟通,使人有大感悟!乘愿而至,聚可成形,散则于场 ,动笔感天地,气可贯古今,……,妙不可言!

459、艺术家的陆续表演,通过场次或作品的积累,经历本我、自我、超我的跃升,实现类的感悟,达至天人合一的美学境界。这是以技悟道的重要途径。由于长期的艺术修炼,经过一定岁月沉淀积聚,艺术家的真气、能量散落在时空里,存世的作品中的能量总和比艺术家本人的能量更大更多。如人日夜呼吸,留在空间里自己的气,已比自身的气还多一样。但很多艺术表现所留下的能量、气场较易在时空运动中逐渐被消磨,已散失到无迹可觅。而书法则比较容易较强、较真地保留。甚至通过历代人的印刷、临摹、媒体的宣传等,其能量不但没有散失,反而扩大了。如果人能悟通艺术之魂,能自如地统摄自己的能量、气场 、信息,随心可控,聚散自如,按愿所至,则进入上乘,大功初成。借形得气,以气现形,形气本一,皆是全息,何愁生灭?

460、集团内大的基调是一致的。不然,就不成为集团。如果出现了不一致,已表明此集团内部有分裂的迹象。集团内的各系统,都在相对一致下,有各自的特殊语境。很多高才生刚到某一集团工作,因为用错了系统语言,唱错了系统的歌,带来了诸多不便。甚至终生坐了冷板凳。不会语境审美的人,乱说乱动,随时迷路。例如,一个较大的电视台,不同节目的主持人,就有特殊风格,能制造一种语境。服装、发型、礼仪,一系列的行为习惯,都有明规定和潜规则的语境符号。行行这么难,行行有人行!真是“沉舟侧畔千帆过”。这是在滚滚红尘里的语境运动规律。但不要忘了:万变不离其宗。凭本心,逐步接近真、善、美,不屈服于俗套,真要有当“大丈夫”的功夫,则可以不拘小节了!世间能有几人是大丈夫?曾几何时,气冲牛斗者今在哪?不都被“五斗米”折了腰!更何况是“浪花淘尽英雄”!大丈夫太稀缺了!难怪美女爱英雄。偶得小诗:江山、美人、英雄本无价,奈何夕阳晚照无数落花,孤雁哀鸣过万山,共舞天边彩霞!

461、我认为伟大的艺术家,有如下品质较为理想:对生命的本质、对人类的本质有较大的感悟;知道美的标准;掌握纯熟的创作技巧;修炼出强大的气场;善于用概括和象征的手法;能适时适地地将自己的优秀品质发挥出来。

462、当艺术家非常乐意地选择创作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劳动时,并使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显得充实富足,同时也是追求自由的生命的体现,这是充满生趣的。在这种状态下所产生的作品,无论是表现美的,还是反映丑的,都无法掩盖作品背后的作者是充满生趣地生活。所以,当这些艺术家的作品是为了表现丑时,人们也很容易有美感。这很象麻衣相法所说的“相由心生,相由心灭”的状况。但是,人们对这类艺术品审美时,不能混淆里面有两大类问题:一方面作品是表现丑的,不是表现美的。从形式到内容应该是具有强烈的丑的印象;另一方面,从创作思想到选题、到技法、到作品给人的整体与局部的效果,都给人强烈的印象,这作品是出自有高尚情趣、充满生机勃勃的大艺术家之手。在这两方面的问题上,长期以来,不少伟大的哲学家、美学家、艺术家都没有分清楚。所以,将艺术等同了美。更何况有些过着贫困日子的艺术家,他们的心境处在没有生趣之中,创作出表现丑的作品时,哲学家、美学家们的判断就更容易犯错了。因为创作和技巧本身就充满生趣的。这时的创作和技巧,是在行为意义、类本质意义上,所反映出来的生命力,带给人的美感。这些绝不能等同于那作者告诉世人的那个丑恶,给人以丑的感觉。艺术是一种表现,美是一种感觉,所以艺术不等于美。艺术品可以反映美,也可以反映出丑,所以,艺术品不等于美。艺术、艺术品背后存在着人的本质力量,本质力量是综合的力量,美感只是本质力量里的感觉中的一种充满生趣的感觉,但感觉除生趣的感觉外,还有其它感觉。本质力量是美的存在基础、源头。美是本质力量中一个最重要的、最终的落实的一个结果。美就是生趣,无生趣就无美。艺术、艺术品本身也存在着美,也存在着丑,这是具体的真实,也是正确的抽象。

463、自由和美是人类永恒追求的目标,也是艺术家牢记的信条和传达的内容。

464、强壮的身体和智慧是生趣之根本。

465、黑格尔和西方很多哲人不知道中国有的画家在绘中国画时,是在练气功,是在修心养命。黑格尔只知道画家在绘画时是谄媚。知道中国人的东西太少,又将结论下得太死,非常容易在理论上犯大错误。黑格尔不知道绘画的过程是创作主体身心在经历着清洗,只知道对外在信息的清洗而产生作品。黑格尔更不懂得、不会体验到另一方面 ;绘画内练内洗的方法、作用、感受,即只知外在的确证,不知通过系列活动来内在的确证。黑格尔对此的无知,也影响到他的大批崇拜者、继承者,对此茫然所知。其实,中国文化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时刻不忘主体,不被客体牵引而处于被动,保持主体的主动性,外面风高浪急,身心内却和谐相生。以人为本是关键。优秀的画家可以通过绘中国画来同时实现内外确证。这也是中国画的一个很大的魅力。现在有一批人,好像学到了一些西方的东西,又好像学到了东方的一些东西,又掌握着麦克风,到处大叫,从者无数。使我不禁地说:“这样也行?”真是一道“风景线”。哲学家萨特到处有老婆、有情人,并认真地按情人、老婆当地的生活习惯来生活一段时间,才明白当地的文化。萨特都不敢大声说,我真懂了。而这些人才去外国喝了两杯水,吃了一块三文治,读了半本外国书,就可以懂外国了?回来中国感冒了,去看了两天西医,就知道中医是什么回事?真是大天才啊!可能他们是有“秘笈”吧!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