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心得(第七集)

罗国正

(2010年10月修改、整理)

229、禅定状态的审美意境,不是很多人能达到的。这种审美过程在精神状态上是可以无利害关系的,但其效果是有利益的。这种利益是事前预知,事后更清楚的。同时,也常有禅定者享受着禅定的状态,这种审美过程与外界毫无利益关系,但对禅定者自身,即审美主体自身是有利害关系的。这时,这样的禅定者还未进入高度的忘我状态。这里有顿悟不灭的艺术之魂的契机!

230、审美静观,采取无利害关系的态度,只有极个别人可以做到,大多数人是做不到的,这是一种审美态度,但不是唯一的审美态度。审美态度的多样性,也反映出审美主体、审美客体的丰富性。

231、中国人早就有“无利害关系”的审美,并应用于各行各业各种的修行中。因为这些修行者深知,修行时忘却利害关系,得到修行的结果是最根本、最大的利益。简单地说,就是无杂念地进行着当前的事情,或者可以理解为,一个时期一个中心任务。

232、城市的新区建设和旧建筑的保护,在美学角度上显示了时空维度,证明了二十七维时空美学在城市建设方面是先进的、优秀的理念,也反映出城市建设中的显性与隐性的信息有着此消彼长的关系。

233、审美的整体肯定与部分肯定、整体否定与部分否定之间的情感,是构成人类生活多样性和复杂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234、产品常常缺少了原创作品的气场感、感染力,特别是在细微处中显示的灵性和形成过程中的动态感和质感。这里也存在着产品的制作和作品的创作的区别,以及生产或创作的主体的气场状态不同有关。

235、猩猩和狼对月亮的嚎叫,因天象的变化引起它们情绪的变化,人类在这里有什么美学的启示?月圆之夜,这时人的气场通常会特别强。猩猩和狼对气场有何感觉?它们给人类有什么启示?

236、将人与动物比较时,人们提出诸多赞美人高于动物的论点、论据,并很容易得到人类自己的认可。可惜的是,很多观点不够严谨、并牵强。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如果动物会讲话、有发言权、可以反驳,情况肯定不象今天这样。如果连明白人都没有发言权,情况则会更糟糕!

237、心法在审美中的作用很大。

238、人如果脱离二十七维时空进行审美,则不会有比较完善的美学理论。

239、“距离”对于拍摄方面的艺术有特殊意义。不同的距离感,对内容、对形式、对性质的感觉都有差别,有的甚至是根本差别。

240、距离的类型,对于美味、对于各方面的美感,有着大回旋的余地。由此也产生出客观型、主观型、生理型、联想型……。

241、艺术家与常人的区别,最主要是专业与非专业的区别。如果排除利益关系,是无法解释大脑审美系统上的进化。或从动物到人类进行的系列进化或得出系列动物对美的反应,在进化链条中的合乎逻辑的结论。而专业与非专业,已从自然的发展序列中跳跃到社会的发展序列。

242、如果欲望和占有是在自然的、合乎道德的、合情合理之中产生,这本身就有很多优美的故事,为什么要把欲望排除?其实排除欲望的欲望,是一种更强大的欲望。人体写生,有功利欲与无功利欲,其影响写生的结果也是多样的,有的可能写得更好、或更差、或正常发挥。

243、二胡和小提琴的音乐效果各有特色,如果从演练这两种乐器,用人体科学的观点去评价,例如,健康与气场等等,显然二胡优胜。这也反映出文化的深层意义。中国文化到处都留下《黄帝内经》的影子。

244、在聚精会神地做一件事,或思考一个问题时,或练功禅定等等进入了忘我的状态。这时,很多人的精神状态正处在无利害关系之中,这种情况不只是发生在审美上。但是,绝大多数人,事前是知道利益关系的,或事后是知道利害关系的。审美的过程,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无利害关系,不等于审美主体自身无利害关系;同样,也不等于审美客体无利害关系。如果有害的,就没有道理去重复。努力不断重复去做的事,常是利之所在,或者是精神上的归依,或者是上了“瘾”。完全无利害关系的思想、言行是极少的,要么精神境界很高,要么就是精神不正常。这是极少数,是不能据此来解释社会现象的。

245、人可以将审美经验、审美态度用来主动地对待审美对象,也常有由审美客体诱发审美主体产生新的审美经验、审美态度。

246、处在二十七维时空结构之中,已确定了所用单词复义中的具体的义。

247、对“单词复义知觉”,要清醒知道,在特定的事物结构中,在“具体人”的知识、情感、经验结构中,单词的义的指向,已明显规定。

248、“领悟”一词不能单指用在审美对象上,加上定语才准确,即“美的领悟”。

249、城市的魅力在于有二十七维时空感。从人的精神面貌到建筑物都充满着美好、自豪、厚重的感觉。

250、不等于“官做大”就能“像了人样”地活着。据史记载,也有不少官越做越大,却越来越象狗。而陶渊明给我的印象是个“人物”。其实,富贵贫贱不是决定你是否“像了人样”的最主要原因。最主要原因是你有没有“坚决做人的心”,以此坚持来修行,并取得“人格”的魅力,取得“人”的美学效果。

251、宇宙里的所有生命都具有一个一致的特征:是活着的物体。在我们星球上的生命也有一个一致的特征,很多人公认为:能够新陈代谢的物体。美对有灵魂的生命,都存在着一种共同的作用,就是生趣引力。如果我们不设定人是最高级的生命,而是设定人是宇宙中无限多的生命中的中间一环时,我们就更容易掌握到打开美的规律之门的钥匙。黑格尔能有智慧想到这问题吗?

252、不一定要着意用审美的方法去看东西,也有很多事情自然会令人感到美,这是人生来就有的感觉,或日常生活已养成了这种感觉。

253、人体的凉、热(中医概念)影响着味觉。审美要与人的身体状况结合起来研究。

254、将自然对象排斥在审美对象之外,其结果,美学就难以有基石。

255、自然物与艺术品成为审美对象时,那种对人更有意义?那种作用更大?这是因人、因时、因事、因情而异。只能根据具体客体、具体主体、具体的时间、地点、情状等等具体条件下作出具体分析。不可随便作抽象的结论。自然物与艺术品对审美的作用,既有相同的作用,也有不同的作用。

256、人的遗传基因、生活经验、历史背景、社会环境、知识成果、爱好、个性等等,已经给审美的人定了“框架”。个别人的思维定势,比画框还要更“框架”。所以,感悟自由,并将这些感悟变成精神成果奉献给世人,是文化人的功德。

257、天然的、自然的是审美的根和基调,是艺术审美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后来技术含量很高的文化、艺术发展的其中一个前提条件。天然的、自然的审美充满着生命追求自由的特征。后来艺术的审美出现了更多的制约。这种制约发展到一定程度,又在更高的层次上走向自由。最终使审美从必然中实现自由的飞跃。从“集团”约束中,归依“类”的境界。

258、模仿是起步,存在决定意识。这是艺术的一面。进而创造,飞跃到意识决定存在。这是艺术的新一面。

259、美的概念很容易将“价值”、“功利”、“有趣”、“艺术”等概念划错边界。有什么办法呢?很多哲学家、美学家因为功力不够,错了,他们都不知道。

260、美不等于艺术。也可以相反地说:艺术不等于美。

261、本能感觉美,经过比较后感觉美,和形成习惯、思维方式后感到的美等等,要会清晰分别。

262、艺术品是须要有创意地进行生产的。精神产品通常都具有审美价值的。这些都是通过训练的人才能做好的。这里有很多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产品,传达着特殊的情感和知识。问题经常出在一代代负责训练和教育的人那里,思想观念基本僵化在一定的框架上,教材长期固定不变,训练的程式丝毫不改,有创造力的人才就会很少。

263、插花也有艺术。有这方面经验的智者会知道,味觉、嗅觉、触觉等的内在秩序和韵味。

264、人化了的美的痕迹,总带有艺术的意味。

265、抽象的理念,以形象的方式表达,使之更直观、更容易接受,这里有高超的艺术。

266、有时,比例是可以确定了性质的。分清一般劳动、技艺、艺术之间的区别。工多还是艺多?以工为主,还是以艺为主?会分析,结论就出来了。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