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调重弹:婚姻是生活的态度 (原创)

(两年前,我为中国“女友”杂志写此文。海归网上似乎没有很多人谈论家庭两个字,今天,把它贴出来。也许,我依然会失望。)

恋爱、婚姻、家庭这样的话题,大概是我要告别这个世界做人生总结时,才能自以为理清了的思路,也许,终其一生,也没有明白。

这个世界的多姿多彩,是因为有每个个体生命的不同活法。每个人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就有了自己对婚姻的选择。

什么样的婚姻才算美好?或者说一句中国的古话: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一种理想,一种境界。大部分人,没有做到,却也不表明芸芸众生,庸碌之辈为多,一定是超然的精神境界实在太过圣洁,饮食男女,七情六欲,难敌人生一辈子的变幻莫测。悲悲喜喜的情感纠葛,轰轰烈烈的爱情宣言,以及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在时间和生活的洗涤下面,显得崇高而渺小。终究,每个人都有说不尽不为人所道的故事,干脆,就顺了自己的人性,认真地选择自己的喜好吧。这个世界,没有爱情和婚姻选择的标准尺度,一千个人,有一千个爱情的理由,组建了一千个生活内容的家庭,别人的哀叹,别人的羡慕,都是别人的事,你为自己活着,除非,你说你为别人活着,那么,奉献甚至说是牺牲,也是你自己愿意的,你愿意选择这样的活法,也就选择了犹如修道士献身上帝般的爱情、婚姻和家庭。

年轻的女子,认为成熟的男人已经在社会上功成名就,嫁一个比自己大10岁以上的丈夫,至少,少奋斗十年,生活的一切随手可得,从此过上轻松的日子,为人太太,为人母亲,无需为柴米油盐费心,从此衣食无忧。20岁时就这么想,那就这么做吧。妄想洗她脑子,非要拿爱情说事,那是对她生活态度的鄙视。如果强她所难,嫁了个刚从学校出来的毛头小伙,两人从零开始,小伙出师不顺,姑娘难以忍受斤斤斗米琐碎生活,她的理想不能实现,以离婚收场,何苦来着?

这只是打个比方,想说的是,选择什么样的男人原本是她自己对生活的选择。一个女人需要什么样的男人,从她出生娘胎,从她所受的教育,从她的家庭教育、文化背景就已经注定的了,她自己比谁都清楚,所以,爱情两个字,在生活面前,显得如此苍白,甚至不堪一击。

有愿意和男人一起长大拥有男人青春岁月的女子。年轻的时候,可以为爱情而活,甚至到了“直叫人以生死相许”的壮烈,老爹老妈、叔叔大姨的亲友团发动太平洋唾沫团的功效也无济于事,他们不就是生活的过来人嘛?想告诉姑娘的不就是一句话的经典嘛?“你将来会明白的,也要后悔的”。年轻就是激情,刹那的绚烂夺目的爱情发生了,为何要阻止呢?人生的激情随着年龄的增加呈递减式,尤其是中国人。与生俱来的激情如果说不受任何文化、地域的限制约束,这个本能的生物激情钟应该发生在年轻的时代。掐灭了,后果严重,被抑制的欲望和青春随着四平八稳的生活终究会在某个时候体现出来,红杏出墙了,照样演绎生生死死的悲情,她将讨回她的青春年华的激情和疯狂。

不是每个例子都这么极端,我知道。还有,完美型,恋爱、结婚、生子,生活安逸,夫唱妇随,其乐融融。

还有,平平淡淡的,吵吵闹闹的,鬼鬼祟祟的,满城风雨的,麻木不仁的,强颜欢笑的,陌生人式的,拳打脚踢的,留守空房的,一样过着柴米油盐的日子。没有激情,没有心跳,没有浪漫。

原本就是这样的生活的态度,自己选择好了,于是自己经营,对自己愤愤不平,却也奈何生活不得,一天一天,一年一年,不经意的岁月,悄悄溜走,没有什么比习惯更强大的力量,就这样惯性下去,走完生活的一生。

“我不想愧疚于生活,我想认真度过每一分钟,我不知道明天发生什么,我要爱,我去爱,我追求爱。一段爱结束了,我期盼下一次,那是什么爱?我不知道。生活的希望就在于未知。什么都知道了,什么样的人生都安排好了,那样活着太乏味。”

这是一个50岁的法国女人,我的朋友说的话。这就是激情,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不分高低贵贱。

尊重自己的选择,尊重自己的生活态度,无谓庸俗和高尚,自己觉得满意就行。

所以,我从不谈婚姻、家庭该如何如何,那是自己对生活的态度,由得着别人对自己说三道四吗?你爱怎样活就怎样活好了,只是,千万别委屈了自己,尤其是最后还得用上“忍受”两字,没有人把刀架你脖子上让你忍受你自己选择的生活。当然,你也可套用我的话反诘我:我愿意“忍受”这样的生活,“忍受”这样的婚姻,你管得着吗?